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9962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案急救专业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过程: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1)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

脑出血、脑血栓等。

(2)意外事故如严重创伤、溺水、塌方、触电、雷击、窒息等。

(3)药物中毒

如洋地黄、奎尼丁、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4)电解质的紊乱如高血钾、低血钾等。

(5)麻醉,手术中的意外如麻醉的方法不当、麻药过量等。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表现

(1)神志消失怀疑有心跳呼吸停止时,养老护理员可轻轻摇动老年人肩部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如无反应,即可认为老年人的神志已经消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用手指触摸不到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

(3)呼吸停止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养老护理员以自已面部靠近老年人的口鼻,听或感觉有无气流通过;

同时看其胸廓是否有起伏,以判断呼吸是否停止。

若胸廓无起伏,也无气流则确定老年人呼吸停止。

三、心肺复苏的概念:

使心跳、呼吸骤停的老年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方法,称为心肺复苏。

在现场急救中,主要是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支持人体的基础生命活动。

四、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

(l)大动脉搏动恢复。

(2)收缩压在8kp(60mmhg)以上。

(3)瞳孔缩小,紫绀减退。

(4)自主呼吸恢复。

五.心肺复苏的步骤:

(l)开放气道。

(2)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在老年人胸骨下段按压胸壁以建立人工循环的方法,是现场抢救时最实用有效的心脏复苏方法。

首先救治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休克等伤员。

(4)具体措施:

1心肺复苏严重外伤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应立即做心肺复苏。

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或预防窒息的重要措施。

应及时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积血或异物。

六、操作程序

1准备工作伤病者仰卧在硬的平面上,抢救者双腿跪于(或立于)伤病者一侧

(1)开放气道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

1)仰头举颏法抢救者右手掌根放在老年人前额处→用力下压使头部后仰→左手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老年人下颇骨处→向上抬起下颌(手指不要压迫老年人颈前颌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道,可疑颈椎骨折不用此法)。

2)仰头抬颈法抢救者一手放在老年人前额→向后下压→使头部后仰→另一手托住老生人后颈部向上抬颈(抬颈时动作轻柔,用力过猛可能损伤颈椎)(可疑颈椎骨折者不用此法)→老年人口、鼻有异物时应用手指清除。

(2)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手将老年人鼻孔捏住→一手托下领并将老年人口唇张开→深吸气后紧贴老年人口部→用力吹气→看到老年人胸廓抬起方为有效→随后开放鼻孔→可听到老年人呼气声→并见胸廓回缩→开始时先迅速吹气3一4次→然后每分钟均匀地重复吹气次16—20次/分。

(3)胸外心脏按压

1)定位

抢救者右手中指与食指并拢→指尖沿右侧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中指定位于胸骨下切迹(不含剑突)处→食指紧靠中指→左手掌根紧靠右手食指放老年人胸骨上(胸骨体中1/3与下1/3交界处)→手掌根部的长轴应与胸骨的长轴平行(不要偏向一侧)→右手移开~右手掌根重叠放左手背上。

2)按压

抢救者右手掌根重叠放左手背上→双手手指交叉翘起(使手指离开胸壁)→双肘关节伸直→肩、手臂垂直于老年人胸部并用力向下压4一5cm→放松(老年人胸骨复位)→放松时掌根不可离开按压部位→反复进行→按压频率80一100次/min。

3)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同时进行,可由1人单独完成,也可2人同时操作完成;

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15:

2。

(2)保证每次按压位置正确,一人操作时按压与吹气交换时需重新定位心脏按压点。

(3)心脏按压时力量不可过大,防止胸骨和肋骨骨折。

(4)心肺复苏过程中注意观察复苏效果。

 

急救专业知识

第二节骨折的处理

了解骨折的概念、主要表现

熟悉外伤处理原则

能够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

能够进行伤员搬运

止血、包扎的方法操作要点;

伤员搬运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止血、包扎的方法;

伤员搬运过程中的要点

10课时

一、骨折的概念、主要表现及常见损伤部位

1)概念:

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称为骨折。

2)主要表现:

疼痛、功能障碍、肿胀、畸形、端活动摩擦时出现摩擦音。

3)老年人常见骨折的原因及损伤部位

跌倒,摔伤骨骼。

主要是内分泌、血管等方面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得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骨骼营养不良,关节活动不灵活;

骨质脱钙而使骨骼变得多孔疏松。

①大腿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

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因行动不便摔倒在地时,大多是臀部的一侧先着地,造成股骨颈碎裂或折断,不能直立、行走。

但是,这种骨折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靛关节脱臼”,如果就医不当,延误了治疗时机,有时会使骨折老年人留下残疾,终身卧床不起。

所以,如果老年人不慎跌倒,不能站起来时,不要轻易认为是扭伤或脱臼,更不可随意施用手法矫正和推拉,应送医院科学诊断后再决定如何处置。

②前臂挠骨远端骨折常因地面太滑老年人不慎跌倒时以手掌撑地而发生。

脓骨上端骨折及脊柱压缩性骨折也是常发生的。

二、外伤的处理原则

1)本着抢救生命第一、恢复功能第二的原则。

2)具体措施是:

(1)心肺复苏

严重外伤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应立即做心肺复苏。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抢救或预防窒息的重要措施。

(3)控制出血

(4)包扎伤口

可以减少出血和细菌污染的机会。

如有内脏脱出,可

用盆、碗等器皿覆盖,妥善包扎。

(5)骨折固定

为了在现场抢救生命,减少伤者痛苦,防止进一步损伤和污染并安全迅速地转运伤者,以便妥善治疗。

(6)转送

经急救伤情稳定后,应由专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运送

中应尽量保持平稳,注意止痛、保暖、补充体液,防止休克。

三、外伤处理方法

(一).止血方法

(l)压迫止血法

(2)指压止血法

(3)止血带止血法

(二)大血管损伤、四肢伤口出血量多时使用。

l)准备工作

①橡胶止血带也可用布料替代(如三角巾、毛巾、手绢等)。

②明确绑扎止血带的部位,上肢在上臂的上部,下肢在大腿的中部。

绑扎时先垫好衬垫(毛巾、手绢等)。

2)操作程序查看老年人四肢出血情况→明确绑扎止血带的部位→垫好衬垫→绑扎→记录绑扎开始时间。

①绑扎松紧以不出血为准,但不能影响静脉回流。

②务必记录止血带绷扎时间,定时放松,每隔30min放松1一2min,以防组织缺氧和坏死。

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手指压迫大血管以减少出血。

(4)屈肘加垫止血法

(三)肘关节或膝关节以下大出血,无骨关节损伤者。

1)准备工作纱布垫(可用毛巾、衣物替代)折成条带的三角巾或绷带状。

2)操作程序查看老年人出血情况→将纱布垫放在肘窝或胭窝→屈益肢体关节→用绷带或三角巾等缚紧

3)注意事项

用于四肢的出血。

②伴有骨折或怀疑骨关节骨折的伤员禁用。

2.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敷料、药品和骨折位置,扶托伤肢和减轻疼痛。

(1)绷带包扎法

1)准备工作伤口消毒物品、敷料。

2)操作程序伤口止血→消毒→覆盖敷料→固定。

环形法用于包扎的开始和终了。

②蛇形法临时简单固定敷料或夹板。

③螺旋形法用于包扎上臂、大腿、躯干、手指④螺旋反折形法用于包扎径围不一致的小腿和前臂。

⑤回反形法用于包扎头顶和残肢端。

⑥8字形法用于包扎肘、膝、腹股沟、肩、足跟等关节处。

4)注意事项

①伤员取舒适坐位或卧位,保持功能位。

②骨隆突处或凹陷处,垫好衬垫后再行包扎。

③选择宽度合适的绷带卷,潮湿或污染的不用、

④包扎四肢时自远心端开始,指(趾)外露。

⑤包扎时用力均匀,松紧适度,动作轻快。

⑥每包扎一周应压住前周的1/3→1/2,开始与终了时用环形法环绕两周,以便固定。

(2)三角巾包扎法

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包扎。

包扎前可根据需要将三角巾折叠成条形、燕尾形。

无菌敷料覆盖布口(如现场没有无菌敷料,就地采用清洁的布类)→绷带包扎伤口(根据不同部位.采用环形、螺旋形等方法)→将伤肢用夹板固定(限制伤肢活动)→送往医院。

(2)注意事项

1)不可试图复位。

若有明显畸形,在搬动及固定肢体时,可按骨干的纵轴方向先牵引患肢,使之伸直后再作固定及搬运。

2)最好用特制的夹板固定,紧急时应就地取材,木板、树枝、木棍等都可以代替使用。

1.伤员的搬运

1)一人搬运法

刚于清醒、没有骨折的伤员,可酌情采用扶行法、背负法、抱持法。

2)二人搬运法

对于清醒、没有骨折的伤员,可采用轿杠法,如图1一H所示。

对于不清醒的伤员采用双人拉车式,如图l一12所示。

3)三人搬运法

适用于脊柱骨折的伤员。

l)操作程序两名救护者分别站在伤员同侧的肩腰、臀膝部→第三名救护者站在伤员另一侧的臀部→两臂伸向伤员的臀下→握住两名救护者的手腕→三名救护者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员的肩、背、膝部、颈后→同时站立抬起伤员→将伤员平托放置在硬板上。

如图1一13所示。

2)注意事项

①对怀疑骨折或发生骨折的伤员在搬运中要保持脊柱的中立位,切忌用背负法、抱持法运送,以免骨折移位损伤脊髓。

②怀疑有颈椎骨折或脱位者,搬运时需另外一人牵引头部,使颈椎维持中立位并平置伤员于硬板上,可使用颈托或在头颈的两侧填塞沙袋或布团,以限制头颈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