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840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集训 阶段过关检测二元素及其化合物Word文件下载.docx

C.“水滴石穿”不仅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包含了物理和化学变化

D.14CO2和12CO2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所以14CO2、12CO2属于同素异形体

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HF溶液反应生成SiF4,而与其他的酸一般不反应,A错误;

SO2和NH3均与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而不是SO2和NH3自身电离出离子,SO2和NH3均为非电解质,B错误;

自然界中的“水滴石穿”现象包含哲学思想和物质变化,即二氧化碳和水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的变化,C正确;

同素异形体应为单质,14CO2、12CO2属于同一种物质,D项错误。

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

B.“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C.“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

D.“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

A项,氨水中的微粒有NH3·

H2O、H2O、NH3三种分子和N

、OH-、H+三种离子,氯水中有Cl2、HClO、H2O三种分子和Cl-、ClO-、H+、OH-四种离子,所以微粒的种类、数目均不相同;

C项,氨水没有漂白性,不能漂白有机色素;

D项,“两水”的变质原理不相同,氨水因挥发而“变质”,而氯水主要因HClO分解而变质。

4.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及原理均正确的是( D )

A.用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呈现蓝色,证明HClO是弱酸

B.将一定量的FeCl3晶体、盐酸依次加入容量瓶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FeCl3溶液

C.为证明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可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水,若显蓝色即可证明生成了CuSO4

D.用乙醇、乙酸及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发现忘加碎瓷片,需在完全冷却后再补加

NaClO溶液有强氧化性,所以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pH,应用pH计测定,A错误;

容量瓶不能直接配制溶液,B错误;

由于反应后浓硫酸剩余,故应将混合液冷却后倒入水中,C错误;

必须完全冷却后再补加,如趁热补加,会暴沸,D正确。

5.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NaOH有强腐蚀性和易潮解,应在小烧杯中称量,A错误;

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吸收CO2可以生成NaHCO3,同时用硫酸吸收逸出的NH3,B正确;

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硫酸的浓度可能还较大,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水中,同时搅拌,C错误;

NO2密度大于空气,导管应长进短出,D错误。

6.导学号96656100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工业溴中含少量Cl2,可用NaOH溶液除去

B.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

C.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D.若提取1molBr2,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L的Cl2

A项,Br2能与NaOH反应,不正确;

B项,Mg是活泼金属,所以常采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获得金属镁,正确;

D项,Cl2+2Br-

2Cl-+Br2,而要得到1molBr2需要通入两次Cl2,第一次是富集,第二次是最终的氧化,所以最少需要2molCl2,正确。

7.下列各选项中,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且两者有因果关系的是( C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Cl2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

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B

NH4Cl受热容易分解

实验室可加热NH4Cl制备NH3

C

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的酸性强

用CO2和NaClO溶液制备HClO

D

Al在空气中很容易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Al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

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原因是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强氧化性,A错误;

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NH3和HCl在试管口又会化合生成NH4Cl,故不能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B错误;

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C正确;

Al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是利用Al的延展性,D错误。

8.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满CO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立即封口并振荡,可以发现易拉罐先咔咔作响,变瘪,然后再次鼓起来,其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是( A )

A.Al(OH)3分解B.CO2+OH-

C.Al+OH-+H2OD.Al2O3+OH-

NaOH溶液先与CO2反应,气压减小,易拉罐变瘪;

再与铝表面的Al2O3反应,最后与Al反应,生成H2,易拉罐变鼓。

9.下列实验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D )

实验

现象

结论

将少量的氯水滴入FeBr2溶液中,再滴加CCl4振荡

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还原性:

Br->

Fe2+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

某钾盐溶于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该钾盐是K2CO3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5%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2滴0.1mol/LFeCl3溶液

加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快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将少量的氯水滴入FeBr2溶液中,由于还原性Fe2+>

B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

2Fe3++2Cl-,下层溶液仍为无色,A错误;

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可能有Ag+干扰,B错误;

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也可能是KHCO3,C项错误;

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正确。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D )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将铜粉加入1.0mol·

L-1

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往含有等浓度Mg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

先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后有白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铁粉过量,应生成Fe2+,溶液不变红色,A错误;

生成Cu2+和Fe2+,溶液呈蓝绿色,无黑色固体出现,B错误;

铝箔受热表面生成Al2O3,其熔点高,包着液态铝,使铝不能滴下,C错误;

Cu(OH)2和Mg(OH)2化学式形式相同,溶度积小的优先生成,D正确。

11.物质制备过程中离不开物质的提纯。

以下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C )

目的

实验方法

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至恒重

除去NaCl中少量KNO3

将混合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NaHCO3(aq饱和),然后干燥

除去C2H5Br中的Br2

加入足量Na2SO3(aq),充分振荡,蒸馏

固体加热应在坩埚中,A错误;

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是冷却结晶,而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应是蒸发结晶,趁热过滤,B错误;

C正确;

C2H5Br不溶于水,加入Na2SO3反应后可直接分液,D错误。

12.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中,甲、乙、丙中均含有某种相同的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C )

假设

甲为Al(OH)3

丁可能是盐酸

甲为Na2CO3溶液

戊可能是CO2

甲为Fe

甲为N2

戊可能是O2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与酸、碱反应生成Al3+、Al

Al3+和Al

可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生成Al(OH)3,A正确;

如甲为Na2CO3溶液,可与CO2反应生成NaHCO3,与Ca(OH)2反应生成NaOH,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B正确;

如甲为Fe,丁为盐酸,则乙为FeCl2,丙可能为氯化铁或氧化铁等,但氯化铁或氧化铁与FeCl2均不反应,C不正确;

如甲为N2,戊是O2,生成丙为NO,乙可能为NH3,NO和NH3反应可生成N2,D正确。

13.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

K+、Na+、Cl-、C

、S

等离子,将该固体溶解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混合物一定是K2CO3和NaCl

B.该混合物可能是Na2CO3和KCl

C.该混合物可能是Na2SO4和Na2CO3

D.该混合物一定是Na2CO3和NaCl

由图分析可知,一定含Na+、Cl-、C

不含S

不能确定是否含K+,该混合物可能是K2CO3和NaCl,故A不选;

由分析出的离子可知该混合物可能是Na2CO3和KCl,故B选;

不含S

则不可能含Na2SO4,故C不选;

不能确定是否含K+,可能为Na2CO3和NaCl,故D不选。

14.将足量的甲和乙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是( A )

甲气体

NO2

HCl

CO2

乙气体

SO2

CO

丙溶液

BaCl2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

CaCl2溶液

在溶液中NO2可将SO2氧化为S

进而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将足量的甲和乙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故A正确;

将足量的HCl、CO2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HCl过量,则没有沉淀,故B错误;

足量的CO2、SO2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CO2、SO2过量,则没有沉淀,故C错误;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不发生反应,故D错误。

15.常温离子液体也称常温熔融盐,硝酸乙基铵[(C2H5NH3)NO3]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常温离子液体,其熔点为12℃。

已知C2H5NH2的化学性质与NH3相似,C2H5NH2结合质子的能力比NH3略强,下列有关硝酸乙基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硝酸乙基铵水溶液呈碱性

B.该离子液体可以作为电池的电解质

C.(C2H5NH3)NO3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NH3

D.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