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实践评价手册高中生物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教学实践评价手册高中生物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实践评价手册高中生物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教学实践评价(7)----主题班会设计
8.
教育教学实践评价(8)----教育研究论文评价
9.
听课记录汇总表
10.
讲课记录汇总表
教育教学实践评价
(1)
综合评价表一(由实践基地考核)
项目
权重
评价内容及标准
得分
教育工作
30%
(1)师德:
教育教学实践目的明确,态度端正;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团结协作、热爱学生;
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听从实习学校的指挥和安排。
达到规定的实践周数和听、讲课时数。
(2)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做好班主任的助手,掌握班主任工作职责和方法。
结合具体班级情况,有成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掌握中学班级管理的规律,了解熟悉班级情况,尊重学生,关注差异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开好主题班会。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好。
教学工作
50%
(1)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努力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虚心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认真听课、讲课,达到规定的时数,写出较高水平的教案。
(2)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分析课程标准及教材、备课、试讲、正式讲授、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听取评课意见、反思等教学环节。
(3)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讲究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及过程性评价,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和指导教师交办的各项教学工作任务。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0%
(1)论文选题:
选题能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掌握材料全面、客观,精确、具体、具有代表性。
(2)论文质量: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文字表达准确流畅生动;
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深透,具有较强说服力;
结论正确,建议有创新。
(3)调研能力:
掌握学科教育研究方法,观察力判断力较强,善于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获取材料。
综合评价意见及总
分
指导教师(签字):
实习学校(印章)
校长(签字):
年月日
教育教学实践评价
(2)
听课记录表
(一)
实习学校:
建平县实验中学实践基地任课教师:
陶焕银
班级
时间
授课人
授课题目
新课教学: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课时)
类型
生物
教学过程
内容
说明
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总结知识点
引导教学
总结
练习
(1)教师活动: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并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
结合P17两个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
微量元素。
提出问题:
在两个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
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2)学生活动:
观察图表,归纳。
细胞中元素都以什么形式存在?
并阅读P17的图表。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化合物的知识
.以问题引导:
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
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
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学习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并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练习相关习题
认真思考,并作答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引入新课,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获得知识。
学生得到化合物分为:
有机物和无机物
演示实验,渗透实验的操作规范性,培养学生的严谨和动手能力。
知识呈现体系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巩固知识点
评价及建议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其设定是严格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接受知识的顺序来设定的,符合教学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得当,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结构合理。
是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双方适当互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教学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育手段方法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5.教学效果
通过紧张有序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说明:
评价及建议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情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方式、教具及多媒体课件运用、课堂中评价方式与方法,体育学科的场地器材的布置和运用的合理性等。
听课记录表
(二)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明确
学习
目标
问题导学,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加工、整合信息,构建知识体系。
系统小结,反馈与矫正
1985年Jefferys博士首先将DNA指纹技术应用于法医鉴定。
1989年该技术获美国国会批准作为正式法庭物证手段。
我国警方利用DNA指纹技术已侦破了数千例疑难案件。
DNA指纹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法医检查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如它从四年前的精斑、血迹样品中,仍能提取出DNA来作分析;
如果用线粒体DNA检查,时间还将延长。
提问:
1、DNA是什么物质呢?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入学习内容: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回忆初中知识,结合其他途径的听闻联系生活,思考、交流回答: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DNA鉴定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确定十几年前被拐儿童的身份;
千年古尸的鉴定;
在俄国革命时期被处决沙皇尼古拉的遗骸;
以及最近在前南地区的一次意外事故中机毁人亡的已故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及其随行人员的遗骸鉴定;
都采用了DNA指纹技术。
此外,它在人类医学中被用于个体鉴别、确定亲缘关系、医学诊断及寻找与疾病连锁的遗传标记;
在动物进化学中可用于探明动物种群的起源及进化过程;
在物种分类中,可用于区分不同物种,也有区分同一物种不同品系的潜力。
在作物的基因定位及育种上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
通过上面的讨论及对初中相关知识的回忆可知,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1、你知道生物体内的核酸有几种?
它们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
2、如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主动获得知识。
倾听、总结学生的实验结论,
继续引发学生思考: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
阅读课文及“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问题。
讨论,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及方案,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记录实验结果。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后,选派代表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主动获得结论: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补充:
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思考回答: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何处?
(拟核区域内。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质,那么,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
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和RNA的化学组成有何异同?
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
投影“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及“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由DNA分子中碱基数目、种类和顺序变化入手)
让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列表比较的形式,说明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倾听、交流,获得对核酸结构的认识,由碱基数目、种类和顺序变化初步理解核酸的多样性。
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
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遗传信息就贮存在其中。
(用数字变化推理所谓遗传信息的变化和内涵——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
认识到生命的各种复杂现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根据这一部分的特点,课后可以试着制作DNA连接模型,回校后互作比较。
小结: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有DNA和RNA两大类,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通过染色可以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分布,我们还试图弄清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但实际上还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才可以更清晰的认识,多多学习,多多探究才是我们最恰当的选择。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说出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完成练习。
拓展探究:
课后利用各种途径了解DNA指纹鉴定的有关原理。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给学生机会,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感知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有利于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教材中图示和课件的直观性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知识的形成,突出重点
巩固强化,同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注意培养探究兴趣和能力。
授课老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实际,在教学中将目标按层次进行了合理分布。
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整体要求较高,对所数学生而言,仅仅在知识点理解上就会出问题。
授课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加深内容难度,安排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适当安排了师生互动环节,如及时引领学生探讨课程相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及时作出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强调重点内容。
4.教学能力
授课教师教学语言素质很高,发音清晰准确,语言逻辑思维紧密;
教学功底扎实;
课堂应变能力强,并且会适时调节课堂气氛,使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
5.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安排合理,学生积极配合,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评价及建议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情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方式、教具及多媒体课件运用、课堂中评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