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9296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0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

《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生理学文档格式.doc

表皮内没有血管,划伤表皮后不会出血。

表皮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它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的事物。

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表皮与真皮之间一波浪式结构联接。

表皮伸入真皮中的部分称为表皮,真皮伸入表皮中的部分称真皮乳头。

1、表皮

表皮是最外层皮肤,覆盖全身,有保护作用,平均厚度为0,07~2毫米。

表皮内五血管,但有许多细小的神经末梢,感知外界刺激,产生触觉,痛觉,压力觉,温觉,冷觉,等感受。

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五层,即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表皮的各层实际是由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的。

基底层的基地细胞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不断向皮肤表层推移,变成各层细胞,最后变成死细胞,以皮屑的方式脱落。

(1)角质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4~8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

细胞排列紧密,对人体起保护作用。

皮肤表面的角化细胞到一定时间会自行脱落,同时会有新形成的角化细胞来补充。

经常受摩擦部位皮肤的角质层比较厚,如手掌,足底等处。

眼睑部位的角质层最薄,皮肤比较柔嫩。

角质层的薄厚对人的肤色和皮肤的吸收能力有一定影响。

皮肤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角质层越厚,皮肤吸收能力越差。

如果角质层过厚,则会使皮肤看上去发黄,而且缺乏光泽。

在做屁股护理时,利用磨砂,去死皮等手段,将过厚的角质细胞去除,能使皮肤细嫩而富有光泽,同时也提高了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达到理想的护肤效果。

(2)透明层

透明层位于角质层下,只有手掌,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

透明层有2~3层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状,光线可以透过。

此层可防止体内,体外的水,电解质通过,起到保护作用。

(3)颗粒层

颗粒层位于透明层之下,由2~4层菱形细胞构成。

这些细胞几乎接近死亡,正要脱变成角化细胞。

细胞内含有细小的颗粒状物,有折射光线作用,可以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

(4)棘层

棘层位于颗粒层之下,由4~8层带棘的多角形成细胞构成,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细胞之间的棘突联接,细胞间隙中有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棘层中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知外界各种刺激。

(5)基底层

基底层位于棘层之下,是表皮的最下层,与真皮波浪式相接,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构成。

① 基底细胞呈圆柱状,单层排列,它直接从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吸收营养,具有分裂繁殖能力,是表各层细胞的生化之源。

当皮肤受外伤时,如果基底细胞未遭到破坏,经一段时间皮肤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而且不会留疤痕。

② 黑色素细胞呈树枝状,稀疏散布在基底细胞之间,有分泌黑色素颗粒的功能。

黑色素细胞能够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阻止其射入体内伤害深层组织。

外界紫外线越强,黑色素细胞分泌的黑色素颗粒越多。

人的肤色的深浅是由皮肤中含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的。

冬季日光较弱,皮肤中黑色素颗粒越少,皮肤比较白;

夏季日光暴晒后,皮肤中喊得黑色素颗粒较多,肤色会变浅。

2、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之下,与表皮呈波浪式牢固相连。

其厚度约为表皮的10倍,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和基质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腺体,力毛肌等。

真皮中的纤维结缔组织有三种,即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他们使皮肤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

其中胶原纤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起抗牵拉作用;

弹力纤维有较好的弹性。

可使牵拉后的胶原纤维恢复原状。

如果真皮中上述三种纤维减少,皮肤的弹性,韧性下降,就容易产生皱纹。

基质是黏的胶状物,填充在纤维组织和细胞之间。

它的主要成分是黏多糖,还有一些蛋白质,盐分和大量水分。

真皮层含水量占全部皮肤组织的60%。

若低于60%,皮肤会呈现干燥,起皱纹等缺水状态。

真皮中的细胞主要产生各种纤维组织和基质的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

真皮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乳头层,下层为网状层。

乳头层位于真皮浅层,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纤维束细小,排列方向不定,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

网状层位于真皮深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纤维束粗大,排列方向与皮肤表面平行,交织成网状。

此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脂腺,汗腺,毛囊等。

当皮肤划伤深达真皮时,会造成血管,淋巴液,神经,腺体及纤维组织的破损,会产生疼痛感觉,皮肤会出血。

创伤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愈合后会留下疤痕。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皮肤的最深层,其厚度约为真皮层的五倍,主要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深部毛囊等。

皮下脂肪有保温防寒,缓冲外力,保护皮肤等作用,脂肪细胞被分解后还可以释放能量,供人体活动需要。

皮下脂肪的薄厚还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

如脂肪堆积过厚会使人看上去臃肿;

皮下脂肪过少会使人显得瘦弱,缺乏线条美。

4、皮肤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有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

(1)汗腺

根据汗腺分泌物的不同,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

① 小汗腺。

出唇红及指(趾)甲等处外,小汗腺广泛分布于全身,尤其以手掌,足底,前额,腋下等处最多。

小汗腺由腺体和导管两部分组成。

腺体位于真皮的网状层和皮下组织内,导管起自腺体,向上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形成汗孔。

小汗腺可以分泌汗液,其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少量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具有润泽皮肤,调节体温,排泄废物等作用。

② 大汗腺。

大汗腺分布在腋窝,乳晕,肛门及外阴,外耳道等处。

与小汗腺结构相同,导管开口于毛囊。

大汗腺在青春期时开始发育,分泌物为浓稠的乳状液体,含有蛋白质,糖类和脂肪。

(2)皮脂腺。

除手与叫掌外,皮脂腺遍布全身,以头面部最多,其次为前胸和背部。

由腺体和导管两部分组成,腺体位于真皮浅层,为梨形小叶,导管开口于毛囊。

皮脂腺可分泌皮质,经经导管进入毛囊,在经毛孔排到皮肤表面。

皮质为油状半流状态混合物,含有多种脂类,主要成分为甘油三脂,脂肪酸,磷脂,酯化胆固醇等。

皮质和皮肤表面的汗液混合,形成热化皮脂膜,可以滋润皮肤,毛发,防止皮肤水分蒸发。

皮质呈弱酸性,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

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受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脂激素的调节,青春期分泌旺盛。

皮脂分泌量过多,使皮肤呈现油性状态,即油性皮肤。

若毛孔堵塞,皮脂堆积在毛囊内,不能顺利排出,会形成粉刺,痤疮等皮肤问题。

若皮脂分泌量少,不足以滋养皮肤,皮肤会呈现干性状态,也就是干性皮肤。

(3)毛发

毛发露在皮肤表面的部分称为毛干,皮内部分称为毛根。

毛根末端膨大部分称为毛球。

毛球下端呈凹陷状,真皮组织伸入其中,构成毛乳头。

毛乳头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末梢,为毛发生长提供营养。

毛球下层与毛乳头相接处为毛基层,是毛发生长区,含有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并输送到毛发细胞中,使毛发呈现较深的颜色。

黑色素颗粒少则毛发呈灰色,无黑色素颗粒毛发呈白色。

毛发中含铁量多时呈红色或褐色。

包围在毛跟的上皮组织称毛囊,由纤维结缔组织和毛囊上皮组织细胞构成。

(4)指(趾)甲

指(趾)甲覆盖在指(趾)末端为半透明状的角质板。

由甲板和甲根两部分构成。

甲板是暴露在皮肤外的部分,其下为甲床,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

甲跟为隐藏在皮内的部分,其下部为甲母质是指(趾)甲的生长区。

甲母质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可产生新细胞,形成甲板。

如甲母质遭到破坏,指(趾)甲就不能生长。

如甲根部皮肤发炎或起皮疹,指(趾)甲会因营养不良而变薄变脆或凹凸不平,影响手(脚)部整体美。

二:

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覆盖于体表,是机体内,外环境的分界,具有保护,体温调节,感觉,分泌与排泄,呼吸,吸收,物质代谢等功能。

1、保护功能

皮肤位于人体的最外层,对外界的机械性刺激,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和微生物性刺激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1)防御机械性刺激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表皮各层细胞机密联接。

真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使皮肤既坚韧又柔软,具有一定的抗牵拉性和弹性。

当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或牵拉后,仍能保持完整,并在外力去除后恢复原状。

皮下组织疏松,含有大量脂肪细胞,有软垫作用,可缓冲外力的撞击,保护内部组织不受损伤。

(2)预防物理性刺激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能够阻抗电流,阻挡紫外线,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体外水分渗入。

角质层是不良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绝缘能力,可以防止一定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颗粒层能反射部分紫外线,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能够吸收部分紫外线,阻止其射入人体,伤害内部组织。

如长期日晒,皮肤角质层会相应变黑,即黑色素颗粒增多,皮肤的外观会变粗糙,肤色加深。

皮脂腺能分泌皮脂,汗腺能分泌汗液,两者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化皮脂膜,可以滋润角质层,防止皮肤干裂,阻止体内水分被蒸发和体外的水分渗入。

(3)防御化学性刺激

角质层角质层细胞的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对弱酸,弱碱性的腐蚀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汗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冲淡化学的酸碱度,保护皮肤。

(4)防御生物性刺激

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侵入,并有抑菌,杀菌,作用。

2.调节体温功能

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需要比较恒定的体温做保障,正常体温为36~37度。

皮肤在体温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皮肤调节体温有下面两种方式;

(1)通过血管调节体温

皮肤的血管有皮下深层动脉,经脉分支而来。

小动脉与小经脉分支在皮下组织并行,走向与皮肤表面平行,并有分支到达真皮层,形成毛细血管网和动,静脉吻合支。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由小静脉经毛细血管流入小静脉。

在流经毛细血管时,与皮肤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氧气等,并带走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体表血流量增多,皮肤散热增加,皮肤散热增加,使体温不致过高。

当气温降低时,皮肤毛细血管网部分关闭,部分血流由由动脉不经毛细血管网(体表),由小动脉经真皮层的动,经脉吻合支直接进入小静脉中,使体表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保持体温恒定。

(2)通过汗液蒸发调节体温

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的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3.皮肤的神经纤维与感觉功能

皮肤的神经分三种,即感觉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和分泌神经纤维。

(1)感觉神经纤维

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而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力觉,热觉,冷觉等。

(2)运动神经纤维

运动神经纤维存在于真皮中,附于立毛肌上,支配腺体的分泌活动。

(3)分泌神经纤维

分泌神经纤维分布在皮脂腺,汗腺上,支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