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地理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1.A2.D3.B
【解析】
1.全国接待游客人数的增加,说明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主要体现了旅游主体大众化。
故答案选A。
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六要素,其中以游为核心。
故答案选D项。
3.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家庭轿车拥有量不断增加,省内、省际的“自驾游”开始成为部分人群旅游的新宠。
故答案选B项。
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诗仙李白曾作《蜀道难》一诗,具言蜀道之艰难。
通常的“蜀道”,是指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4.蜀道属于
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遗址遗迹D.人文活动
5.蜀道突出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A.美学价值B.科学价值C.历史文化价值D.空间分布多样
6.2015年四川省启动了蜀道申遗工作,蜀道申遗的主要优势是
A.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B.展示我国独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C.发掘我国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D.扩大影响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答案】4.C5.C6.A
4.蜀道是古代的道路,是指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等,属于遗址遗迹。
故答案选C项。
5.旅游资源的价值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人文景观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具有的重要价值,蜀道作为古代的遗址遗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地貌最复杂、道路最艰险、遗存最丰富的古代陆地交通系统之一,是我国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蜀道不仅是中华民族形成、维系和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见证,还代表了山地险峻环境下古代人类克服自然阻碍而体现出的智慧杰作,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故答案选A。
下图所示为山东的著名旅游景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进行景观欣赏时,对观赏时机要求最低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泰山的成因是
A.板块碰撞B.断层上升C.流水堆积D.冰川侵蚀
9.小明去山东旅游以前,需要搜集的信息不包括
A.旅游资源特色B.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C.大致旅游费用D.旅游区常住人口数量
【答案】7.B8.B9.D
7.在旅游资源欣赏时,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
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蓬莱日出和泰山的景观都会随气象和时间而变化,需要把握观赏时机,趵突泉的景色也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需要把握时机,孔庙属于人文景观的建筑,时间影响较小,因此对观赏的时机要求最低,B正确,故答案选B项。
8.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形成。
泰山属于断块山,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岩石断裂上升而成,故答案选B项。
9.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前的准备。
再去某地旅游前,需要搜集和了解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特色,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以及交通状况,和旅游以及图中可能产生的费用等相关信息,但是不需要了解旅游区的常住人口,故答案选D项。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不断升温。
10.以下旅游项目不适合在西藏规划的是
A.宗教朝圣B.民俗采风C.大漠滑沙D.冰川猎奇
11.布达拉宫限制开放时间和接待人数,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不便B.自然条件限制
C.环境容量限制D.游客数量不足
12.到西藏旅游,影响游客安全的主要是
A.高寒缺氧B.台风频发C.交通繁忙D.冻土广布
【答案】10.C11.C12.A
10.本题主要考查旅游的规划。
旅游资源的规划需要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景观特征来进行设计。
西藏的宗教文化盛行,可以规划宗教朝圣,具有特殊的民俗风情,而且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因此可以发展冰川猎奇旅游项目,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主要为高寒荒漠,不适合发展大漠滑沙等项目,故答案选C项。
11.旅游景点的最适宜游客量应与景点本身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同时,观赏宫殿、园林类景点,游客还要有较适宜的观赏空间。
布达拉宫作为古典宫殿,建在地势较高处,室内空间有限,受环境承载量限制而不能接待很多游客。
故选C。
12.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游客容易高寒缺氧,故答案选A。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目前生态旅游已逐渐成为全球的时尚。
13.关于生态旅游,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作用是增加收入B.环保为旅游根本目的
C.体现旅游主体大众化D.旅游者约束自身行为
14.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②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③建设宾馆,提高接待能力④拓宽道路,发展交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态旅游的是
A.尊重地方文化B.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
C.废物装进垃圾袋D.在文物古迹上刻字留念
【答案】13.D14.A15.D
14.本题主要考查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措施。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同时保护了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特点和要求。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可保证旅游区建设中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两不误,是生态旅游的制度保证,符合“生态旅游”的特点和要求;
因此①②正确;
建设宾馆,提高接待能力,拓宽道路,发展交通,会因为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因此③④错误。
15.本题主要考查文明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地方文化,不破坏周围的自然植被和生物,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在旅游过程中,将废物装进垃圾袋,带离旅游景点,这些都属于生态旅游的行为,而在文物古迹上刻字留念属于不文明行为,不属于生态旅游的现象,故答案选D项。
读七大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各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平均海拔最低B.②平均海拔最高
C.③陆地面积最大D.⑤跨经度范围最广
17.①②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B.苏伊士运河C.大高加索山D.乌拉尔河
18.以桑巴、足球文化著名的大洲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6.D17.B18.C
16.读图分析可知,①为亚洲,平均海拔最低大洲为欧洲,A错误;
②为非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周围南极洲,B错误;
③为南美洲,陆地面积最大的周围亚洲,C错误;
⑤为南极洲,跨经度范围最大,D正确。
17.①亚洲,②为非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为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18.南美洲有“地球之肺”之称,桑巴、足球文化著名,③为南美洲,故答案选C项。
19.下图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阴转小雨,西北风四级B.多云转晴,东南风六级
C.晴转阴,东北风四级D.阴转晴,西南风四级
【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的天气状况为多阴转晴,风向为西南风,风力为四级。
20.下图体现
A.国际竞争日益激烈B.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C.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D.国家间经济各成一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经济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和协作越来越显著;
由图示可知,该汽车的生产是有各个国家合作完成的,体现了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故答案选C项。
下图示意某地气候资料状况,完成下题。
21.该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草原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该气候在最冷月份气温小于0摄氏度,说明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因此该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故答案选B项。
读亚欧大陆局部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22.降水最少的地区是
23.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答案】22.C23.A
22.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分布。
图示大陆为亚欧大陆,图中四点中,③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受海洋影响最小,降水最少,故答案选C项。
2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
读图分析可知,①位于盛行西风带,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降水较均匀,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环流。
故答案选A项。
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
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
25.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
A.撒哈拉沙漠B.亚马孙平原
C.南极半岛D.湄公河三角洲
【答案】24.A25.D
24.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50%以上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温带地区,由此判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的沿海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适合人类居住,故答案选A。
25.撒哈拉沙漠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亚马孙平原属于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南极半岛属于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区,因此ABD都不适合人类居住,湄公河三角洲属于温暖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稠密,D正确,故答案选D项。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50分)
26.杭州西湖,三面环山,有山、有水、有塔、有堤、有湖,独特的环境形成独特的西湖十景,再加上白娘子和许仙的美好爱情故事。
西湖早已成为人们闲暇时的一个好去处。
国庆小长假,更是人满为患,据不完全统计国庆期间西湖每天接纳的游客多达54万之众。
(1)说出西湖“人满为患”对当地的不利影响。
(2)针对西湖“人满为患”的特征,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造成环境(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
文物遭破坏;
当地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交通拥挤、基础设施被占用等。
(2)及时发布信息,控制游客人数;
加强和其他旅游景区的配合,科学合理的调控、引导游客人数;
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提高承载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