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9210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zone.

   

 

  诸多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但与地理条件、季节气候有关,而且与该地区生存的虫媒种类也是息息相关的。

现就不同地理条件、季节气候、虫媒种类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作一探讨。

 

  1 

热带地区一般自然地理特征与虫媒生存种类的关系

  热带地区是以赤道南北两侧的回归线为界,即南北纬23°

27′之间的地带称为热带。

与热带相毗邻的区域,即南北纬35°

~40°

之间的地带称为亚热带。

热带区域大部分在非洲,其次拉丁美洲、亚洲和太平洋群岛。

中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岛及其南海诸岛、广东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南部区域。

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雨水较多,四季不大分明,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体分为赤道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四种气候群。

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高、湿度大。

在高温和高湿的自然条件下,适宜微生物、寄生虫和有害媒介昆虫的孳生繁殖,也正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容易引发虫媒性传染病的重要原因。

因而,虫媒传染病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特有和多发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与虫媒生存种类有着紧密关系。

  2 

传播传染病的媒介昆虫的界定

  传播传染病的媒介昆虫(简称传播媒介)的确定对于虫媒传染病的防治具有首要的意义。

  一种昆虫能成为传染病的媒介,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①生态学特征:

证明在自然情况下有嫌疑的昆虫吸食宿主的血液或其他可能有效的接触;

②流行病学特征:

证明有嫌疑的昆虫在发生的时间或空间与宿主的发病之间有令人信服的生物学关系;

③自然特征:

要有自然感染的一致性,并经多次重复证明,在自然情况下受嫌疑昆虫染有与人类感染期相同的病原体;

④实验室特征:

实验证实嫌疑的昆虫具有传播病原体的能力;

⑤生物学特征:

对主要媒介尚须考虑生物学梯度,那就是嫌疑昆虫的种群数量的大小应与易感宿主的发病率相一致。

  总之,一种昆虫能成为传染病的媒介,通常需要具备6个条件:

①必须是当地的优势种;

②必须与人发生密切接触:

如果病原体的寄生部位是血液,昆虫必须是吸人血,兼吸畜血的媒介,吸血频率越高,传播的机会越大;

③在昆虫体内能检出自然感染的病原体,而且已发育到感染期;

④在实验室中能人工感染成功并完成其传播环节;

⑤昆虫的地理分布和季节消长与所传播疾病的流行区和流行季节相一致;

⑥对外界不利因素有适应能力,如耐旱、耐寒和抗药性等。

  在具有传播媒介能力的昆虫节肢动物中,以蚊类最多,据已登记的535种虫媒病毒中,从蚊类分离到的病毒265种,几乎占50%,其中以伊蚊属和库蚊属占首位,其次为按蚊。

带毒的伊蚊达117种,库蚊103种,按蚊50余种;

而从蜱分离到病原体的有116种,占虫媒病毒总数的21.08%。

  3 

传播媒介与传染病的关系

  不同的传播媒介可以引起不同的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按照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属性可分为。

  3.1 

虫媒性病毒传染病 

又可分为①虫媒性病毒脑炎:

包括乙型脑炎、森林脑炎、东方马脊髓脑炎、西方马脑脊髓炎、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圣路易脑炎、墨累山谷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羊跳跃病、波瓦桑脑炎、中欧脑炎等;

②虫媒性病毒出血热: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基孔肯雅病、黄热病、鄂木斯克出血热、科萨努尔森林病、阿根廷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拉沙热、马尔堡病毒病、埃波拉出血热、李夫特山谷热等。

  3.2 

虫媒性立克次体与埃立克体传染病 

主要包括恙虫病、鼠源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Q热、斑点热、猫抓热、战壕热、埃立克体病等。

  3.3 

虫媒性细菌传染病 

包括鼠疫、土拉弗氏菌病(野兔热)等。

  3.4 

虫媒性螺旋体传染病 

包括莱姆病、蜱传回归热等。

  3.5 

虫媒性原虫病 

包括疟疾、黑热病、弓型体病等。

  3.6 

虫媒性蠕虫病 

包括丝虫病、眼结合膜吸吮线虫感染、美丽筒线虫病等。

  4 

虫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虫媒性传染病大多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危害大,易引起人畜爆发流行。

  鼠疫曾是历史上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曾多次流行,其中有3次世界性大流行。

第一次在公元527~565年,起源于埃及西奈半岛,经巴勒斯坦,而后席卷全球,死亡人数近1亿;

第2次于14世纪发生,来势更凶猛,历史上称为“黑死病”,仅欧洲死亡人数就有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25%;

第3次源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波及32个国家。

仅在我国就死亡102万余人。

解放前10年每年平均死亡2.2万余人。

  虫媒性寄生虫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成立的热带病特别规划署要求防治的6种热带病中,除麻风和血吸虫外,其余4种为疟疾、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均为虫媒寄生虫病。

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0多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有1亿现疟病人,有100~200万人死亡。

仅在非洲每年至少有100万14岁以下儿童死于疟疾。

淋巴丝虫病约有2.5亿人受染。

有9亿多人生活在受感染威胁的地区,东南亚、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大部分国家尤为严重。

利什曼病是白蛉传播的疾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和国家,每年新感染的患者约有40万人。

  虫媒性病毒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传染病,登革热是其中之一。

该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已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在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病。

从1779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记述至今,已在东南亚、非洲、大洋洲和中美洲98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成为这些地区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已知的虫媒性传染病主要有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鼠疫、登革热、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等。

虫媒性传染病除了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外,对国家、地区的经济开发、旅游事业发展等都有严重的影响。

近年 

来由于世界生态环境、气候及诸多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变,出现了一些新旧虫媒性传染病的流行,如在北美发生西尼罗热、在非洲发生黄热病,在东南亚一带发生登革热,马拉维发生鼠疫,危害均极为严重。

  5 

虫媒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虫媒性传染病大都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本质上是野生动物间的流行病。

只有人类进入疫源地,才有可能受到节肢动物的侵袭而感染,这种感染只是病原体传播循环的末端,在自然界中保持和播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地存在大量传播媒介,并将这些病原体通过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的方式传播给人类。

虫媒传染病与其他传染病在人类中的流行原理是一样的,只有当宿主、传播媒介和易感群体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时才能完成,同时要受社会环境、自然地理因素和季节气候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5.1人不是虫媒传染病的传染源,动物是虫媒传染病的宿主虫媒传染病的传染源一般不是人,野生的动物、牧养的家畜和家禽才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宿主,并且往往是通过媒介昆虫节肢动物叮咬人或人接触这些宿主的血液、排泄物才受感染而发病。

多数虫媒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宿主内感染后呈隐性感染,而在人体内感染后则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如汉坦病毒、乙脑病毒、登革病毒等在鼠类、猪类、蚊虫类感染后并无明显的症状,而在人类感染后则分别引起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的强弱、群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虫媒传染病是以蚊、蠓、蜱、螨、虱、蚤、白蛉等昆虫节肢动物的吸血叮咬引起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传染病。

这类疾病的传染源,[具有以下特征:

①传播方式单一。

传播方式是以动物—昆虫—人的形式传播,而以人—昆虫—人的形式传播极少,也尚未发现虫媒传染病的人—人传播方式。

②辐射性传播。

当一宿主携带某种病原体时,可以被无数媒介吸血叮咬人类造成当地多人发病,极具辐射性。

也可以随气温变化,媒介迁移栖息地时,将病原体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地区,引起扩散,波及更广范围。

③季节性传播。

当宿主处于冬眠季节时一般不传播,宿主进入冬眠状态后,体内病原体的繁殖受到抑制,呈隐性感染,不具传染源作用,当宿主越过冬眠季节后,病原体才开始繁殖,再成为具有传染作用的宿主。

  5.2媒介昆虫是人类感染虫媒传染病来源的基本途径昆虫节肢动物是人类感染虫媒传染病的传染媒介,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的刺叮吸血而感染,主要的媒介昆虫有蚊、蜱、螨、蠓、虱、蚤、白蛉等。

除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外,还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破损的皮肤黏膜等途径感染。

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虱传斑疹伤寒等均可通过上述多种途径传播。

  5.3人类群体都是虫媒传染病的易感群体任何一个地区的人类群体一旦遭到携带病原体的媒介昆虫攻击后都可以发生疾病。

但人和动物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对虫媒传染病的病原体却各有不同的易感性,如疟原虫通过蚊虫可致使人类感染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且仅对人类易感,而猴疟则只对猴类易感。

  5.4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虫媒种类的地理分布有关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与虫媒种类的地理分布有直接关系的。

除少数媒介昆虫分布于全世界外,大都各有其自然地理分布的特点。

如我国的森林脑炎主要媒介为全沟硬蜱(Lxodespersulcatus),该蜱主要分布于东北和新疆,大量发生于原始森林里,人类经常出没于林区,遭受其成虫和若虫侵袭便会使人致病。

疟疾虽然遍及世界各个国家,但传播疟疾的媒介按蚊则随地区而不同,如我国的南方山区主要由微小按蚊(A.minimus)传播,而中部和北方平原地区则由中华按蚊(A.sinensis)传播。

锥虫病(昏睡病)是由舌蝇类(Glossinaspp)传播,舌蝇只分布于热带非洲一定的地理景观地区,因此该病仅只见于非洲某些地区。

5.5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是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另一重要流行特征。

因为媒介昆虫节肢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孳生、生活、繁殖等常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湿度、光照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对其种群的发生和数量增加有密切相关,因而随着季节变化而呈现出季节性消长曲线,其所传播的传染病也是呈季节性消长趋势。

一般而言,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常随虫媒数量的增加而暴发流行,两者的季节消长趋势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虫媒发生在前,传染病发生在后。

这是因为在生物传播中,病原体在媒介体内需要经历一个外潜伏期,而人类在虫媒感染病原体后至发病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医学上称为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

两个潜伏期相加约等于虫媒种群数量升降曲线与虫媒传染病病例数量升降曲线之间的间隔时间。

如流行于湖北长江流域的疟疾发病季节与媒介中华按蚊密度关系看出,中华按蚊密度高峰为7~9月,而疟疾发病高峰为9~10月,间隔时间约一个月左右。

  季节消长变化,也可因节肢动物种类而异。

如蚊虫一般大量发生于夏秋季,蚊媒传染病发病高峰也常见于夏秋;

而人虱的繁殖季节在冬春,因而虱媒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也在冬春最为流行。

同样是暖季发生昆虫,由于季节高峰不同,所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流行期也不同。

如日本东京的三带喙库蚊季节高峰为7月中旬~8月中旬,其所传播的乙脑流行期为7月下旬~8月下旬;

而云南思茅地区恙螨发生季节为4~11月,其传播的恙虫病流行期为5~11月。

  6虫媒传染病的防治

  虫媒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与其他传染病有所不同,重要的手段是切断或消除传播途径,并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与提高人群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