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913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docx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含答案

专题四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选择题

1.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A.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动力

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英国成为首个工业国家

D.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2.十七世纪以前,中国土布大量输往欧美;到十八世纪,情形完全变了,土布失去了输出的机会,洋布却大量涌进中国。

这是因为()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D.《马关条约》的签订

3.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

19世纪70年代

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A.数字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D.智能时代

4.2019年5月,华为副总裁鲁勇在《5G智联万物,数字慧通未来》的高端对话中称:

“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这一技术属于第三

次科技革命中的()

A.原子能技术B.生物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D.空间技术

5.弗里德曼认为:

20世纪90年代Windows视窗的开启、数字化和网络浏览器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

这是世界变平的创世纪时刻。

“世界变平”的直接因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B.经济区域集团化

C.经济全球化局势D.第三次科技革命

6.1975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

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

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

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7.马克思说: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

”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A.瓦特B.本茨

C.斯蒂芬森D.莱特兄弟

8.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这表

明人类开始进入()

19世纪70年代

电话进一步普及,耐用电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19世纪80年代

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并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D.数字时代

9.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下列现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机器轰鸣,火车奔驰B.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C.楼上楼下,电灯电话D.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10.下表反映了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要的时间,这最能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照相机

112年

电视

5年

电话

56年

激光

2年

原子能

15年

A.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B.科研领域不断发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D.科技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11.1492年10月2日,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到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

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

“新大陆”指的是今天()

C.亚洲的菲律宾

D.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2.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措施。

3.(2019衡阳·改编)科技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应星在撰写《天工开物》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调查、实验,虚心向农夫、工匠请

教,并亲自实践。

该书共18卷,附有插图123幅,是保存我国科技史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

书中记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锌技术,引起了欧美化学家的注意。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认为中外差距主要在军事装备上,从长远的国防意义上

考虑,必须取得外国的船炮。

租借不如购买,购买不如自造,于是积极倡导引进西方造船制

炮的机器和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因为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电力、机

械、化工等部门,出现了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由于新技术

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资

的俄亥俄州被形象地统称为“铁锈地带

材料四

、简答题

1.你从三次科技革命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源短缺等问题。

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重工业化时期的繁荣后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倒闭,

到处

是闲置的厂房和被遗弃的锈迹斑斑的设备,因此这些老工业基地如俄罗斯的乌拉尔山、

美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详尽记述了古代农业、手工业哪些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引进的机器是哪次工业革

命的成果?

此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材料三中“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铁锈地带”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

4.(2019菏泽·改编)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

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以外地区的地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描绘18世纪英国一个煤矿坑口的绘画(局部)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随着资本和商品在全世界的急速扩张,世界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主导和控制下的一个整体,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材料四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00年前后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说明导致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历史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变革?

指出英国基本完成这一重大变革的时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5.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

1800—1850年,性能不

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荷兰]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材料二1900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

1910年,美国电话增加到

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

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材料三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

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

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

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找出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

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

这一时代,英国的斯蒂芬森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

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一个地球村出

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部分)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果

1733年

凯伊(机械师)

英国

飞梭

1764年

哈格里夫斯(纺织工)

英国

珍妮纺纱机

1768年

阿克莱特(钟表匠)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纺纱工人)

英国

骡机

1785年

卡特莱特(理发匠)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82年

瓦特(仪器修理工)

英国

大工业普遍适用的蒸汽机

1807年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轮船

1814年

斯蒂芬森(煤矿工人)

英国

蒸汽机车

据中华书局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部分)

时间

科学发现

及发明者

国别

科学发现及发明成果

1831年

法拉第

(物理学家)

英国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

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

1866年

西门子

(工程师)

德国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

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

初期

爱迪生

(发明家)

美国

碳丝灯泡,留声机、油印机等,取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

1885年

本茨(工程师)

德国

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并取得发明专利

1903年

莱特兄弟(自行车修理工)

美国

设计制造“飞行者号”飞机

据中华书局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里发生了重大飞跃,史称“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1969年,美国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计算机相互连接、对话。

互联网创造了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据中华书局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哪一类人物?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技领域发生的重大飞跃。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1~6:

AABCDD:

7~11:

ABBCD

1.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强国之本。

(2)发展科技要趋利避害,保证其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3)每次科技革命在改变人类生活

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2

(1)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2)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3)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