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高中化学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著名高中化学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著名高中化学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方面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另一方面学习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素质发展或者说没有在单位时间里得到有效的发展。
我们认为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之一是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潜在素材,改革传统的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教学模式。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对人的培养过程,既重视化学学科的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认知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又重视探究能力的培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人,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设想出发,从2006年1月起至今,我们在沙市第七中学(以下均简称“我校”)进行了《高中化学“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此课题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构建了探究性的有效课堂,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预期的成果。
二、课题的提出
2005年12月,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五”教育工作、推进“十—五”教育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十—五”期间“必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指出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
省将从2009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标,这次课改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其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化学新课程的核心是将探究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变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活动主题,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科学素养。
为此化学教材以科学探究为主体编排了许多反映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的容,纳入了诸如合成材料、纳米材料、环境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使得科学探究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实践过程,也是主要的学习容和学习目标,这就要求化学课堂教学必须采取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省教研室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计划下达后,我们对我校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主动向省教研室申请了子课题《高中化学“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我校以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启发讨论和主动探究的现象,建构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形态,让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为全面实施高中新课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开展“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验十分必要,有利于实现科研兴校,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拟通过三年实验研究,探索出符合我校校情、行之有效的高中化学创新教育模式,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使我校化学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或超过荆州市的平均水平。
第二部分
课题的界定及遵循原则、要求
一、课题的界定
“探究”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探究”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涵义是:
探索追究,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课堂实施有效探究的涵义是指创设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建构、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的能力,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有效探究中“愿意学、主动学”的前提就是看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探究情景中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
有效探究中的“怎么学、会不会学”关键看探究过程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有了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探究才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取得成功。
因此,探究性教学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中的“创新”的意义是指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和前所未有的;
“创新精神”中比较关键的是具有探索、创新的精神、责任心、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自尊和自信等涵的创新个性品质(创新人格)。
二、对课题研究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的界定
对实验对象以及课题研究与实验结果的评价,同时使用三种方法:
采用我校学生参加荆州市教科院组织的全市统一测验、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及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成绩,采取与荆州市区同学年段的化学学科的平均水平相比较的方法(以高三市质检化学成绩的评价为主);
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三、对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而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
但是我们认为实践能力的核心是实验、观察、思维、计算、自学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在学生学习过程过实践体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采用个案以及案例分析,结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测验,进行评价。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师生关系、平等化是第一原则。
坚持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与学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探究式教学才可能落到实处。
沟通与合作是“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精神才得以体现。
师生通过朋友式的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可以说,没有和平等,“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
和平等包括知和情两个方面:
从知的角度讲,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和后知者,并不存在尊卑关系,教师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并对学生存有偏见和歧视,这样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
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心世界和独立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第二个原则。
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
“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精心创设教学“场景”是“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又一原则。
本实验提倡建立和谐的、富有生机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的教学环境,体现、平等、自由、开放、沟通、合作等特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容的、被人尊重的、有很强心理安全感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让学生能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师生交流,变师生间的单向活动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多层次的交流活动。
开放性是“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的第四个原则,面对复杂的教学活动,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开放式地融入自然和社会的课堂,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容转化为无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容,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广阔的探究环境,也为学生质疑、解疑、反思、创新提供机会和条件,更为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实践中课题组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发生的变化,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形式时考虑更广泛的因素;
要认识学生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对自主教学的基本要点进行再认识;
要看到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发展、完善,为自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
五、课题实施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在教学观念上,坚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习实践的主体,由“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探索学习过程,呈现学习过程,调控学习过程。
2、在教学目标上,能认真分析教材中知识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生活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的目标应体现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
3、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始终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欲望是调节教学进程的依据。
教学中体现学习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及有意义的建构,激发学生极有兴趣地探索知识,参与实践。
4、在教学关系上,营造主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师生平等互助的关系,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尊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5、在教学评价上,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探究学习的评价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因此,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上,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目标。
6、不断积极开展中学化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不时或者定期的进行反思可以使自己不断地检讨自我、改善自我、战胜自我。
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正所谓“胜己者,胜天下”。
(二)、对学生的要求
1、愿学。
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乐学。
视学习为一种精神需要,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生活,对学习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3、会学。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和实践,能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
4、善学。
能初步认识自身学习的基础及特点,扬长避短,善于制定与自身知识能力、认知风格等相符合的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科特点及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并善于自我检查评价。
5、求新。
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善于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完成知识的延伸并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堂特征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有的权利还给学生。
1、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
古人云: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坚信:
“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教学中,把质疑问题的权利还该学生: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采用“你有问题吗?
”“你有不同意见吗?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等策略,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问题。
(2)对学生提问的质量不要过多地评价,绝对不能冷嘲热讽。
(3)学生所提问题要有答复,不管是在课还是课外,决不能作为一种点缀。
(4)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