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8848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法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写人物,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

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

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2、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金陵图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

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1)、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2)、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

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一、导学案

之一《蜀相》

(一)、整体把握全诗是如何联系自身,表达忧愤之情的?

 

(二)、细部探微

1.《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

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之二《书愤》

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陆游,字()自号()越州山阴人。

()代()诗人。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理解诗句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一句诗中“那知”一词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请分析作者的感情。

(2)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几句诗诗描写自己那个时代?

和上一句联系起来,你觉得有何效果?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联诗中,《南史·

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这里运用了这个典故,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前后两句通过“空”和“已”两个字加强映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最后一联运用了(诸葛亮《出师表》)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总结全诗,刻画了作者怎样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阅读《书愤》,回答下面问题。

(1).对这首诗中词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愤”的“书”做动词,书写。

标题意为书写一腔悲愤。

B.“早岁”即“早年”,指诗人的青壮年时期。

C.“世事艰”指恢复中原之事不断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

D.“谁堪伯仲间”是说谁能写出像《出师表》那样的名篇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前句是对现在的慨叹,后句是早岁的豪情,构成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B.颔联回忆两次不寻常的战争经历,是对“气如山”的具体描写。

C.颈联诗意悲凉,一个“空自许”的“空”字,包含多少人生的悔恨与沮丧。

D.全诗由慷慨到苍凉,沉郁顿挫,声情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

之三《扬州慢》

1.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2.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怎样的图景?

3.词人的想象与现实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

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这份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

4.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有我之境),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吗?

之四《越中览古》

阅读课本19页李白的《越中览古》和下面的《苏台览古》,回答问题。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2.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哪里?

3.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二、怀古名诗 

典例调研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台城 

刘禹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台城:

旧址南京,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结绮、临春:

楼阁名

(1)前人认为刘诗中“竞”用的较好,认为韦诗中“无情”用的较好,请你说说他们分别好在何处?

(4分)

(2)刘禹锡的《台城》和韦庄的《台城》,有哪些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三、直击高考 

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