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8697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

(5)支撑条件不到位,而多重机构及其指挥的“负面”作用显现;

(6)“写科研”或“写研究”的问题。

通过梳理,客观呈现基层学校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和看法;

通过分析,则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早已存在于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开展起点上,并通过与宏观环境和科研体制的共振而将问题激发了出来。

也可以说,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目标和定位上,就已存在了一定的错位。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科研;

校本研究

中图分类号:

G526.3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5

本文是笔者承接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校本研究》专题调研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本调研采用电子文本发放和回收的方式,面向北京市各区县基础教育各级学校,每校填写一份问卷。

本次调研设计有三道开放题:

1.贵校开展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愿意与他校及其教师分享的最宝贵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2.贵校最希望告诫其他学校及老师应避免的失误教训是什么?

3.贵校或您对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最想表达的看法或意见(包括疑惑、不满)是什么?

调研完成后,共回收有效问卷是914份,不足本地区小、中、高学校总数的50%,但按统计样本规则,又具有全域性的代表资格。

本内容是对调研问卷中开放题的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和解读的结果,概括为基层学校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所存在的六个问题。

尽管以下六个问题直接反映的是区域性情况,但相信这些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把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等同于申报和做课题研究

(一)共性及共性下的清醒者

在绝大多数学校,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无论是高中,还是完中,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其实就是申报和做课题研究,或如何申报和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

也就是说,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做的好,就是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搞的好;

课题申报及其研究没做好,就是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失败。

说这完全不对,是不客观的,但以此指导所有的中小学,则是为害多多。

这一点反映在问卷上极其醒目,即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如何申报和做课题研究谈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经验、失误或看法的。

也有学校提出异议,但只是极少数:

“学校的教育科研不能与专业研究相提并论”;

一所学校提出了更有价值的疑问:

“不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学校科研,是不是只有课题才算科研?

”还有另一所学校则明确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并认为由此会误导教师:

“把课题研究与教科研划等号,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全部,使老师们产生误解,认为不能搞课题研究就无法参与教科研工作,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就是个别老师的事。

(二)清晰的反应链:

误区及其原因

虽然专家们在阐述中小学教育科研走向校本研究时,强调了校本研究的核心要素以及主要的研究方式,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之类,[1]但在问卷反馈中可清晰看出,本地中小学对此的反应,几乎都局限于申报或做课题研究,或者是表达为用这些研究方式来做课题。

教师中也存在了这样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课题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载体。

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此也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反应链:

把科研当教研,把科研当成做课题,把做课题研究当成完成立项、申报、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的程序工作。

这个问题存在,既有学校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走向校本研究认识不到位的原因,更有外部利益诱导和教育科研体制驱动上的原因,当然还有上级指导或教育科研机构指导不当上的原因。

课题研究是科研上的典型或集中表现,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典型或集中表现,属于契约化、程序化和受外部约束最多的研究工作和任务,显然不能成为中小学的中心或常规性的工作或任务。

即便个别中小学能做好这件事,但绝对不可能所有的中小学都能做好,即便能做好的个别学校,也并非永远能做好;

不然,专业类研究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分工也没有必要存在了。

(三)认识缺陷及其与体制弊病的共振

把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视同“课题研究”或“教研”的认识,其实也反映在其日常的称呼中。

最大的反应量,一个是“课题研究”,达793所,占总数的82.5%;

另一个就是“校本教研”,达517所,占总数的53.8%。

可见,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性质、功能及其目标、定位的问题不解决,外部利益诱导和教育科研体制驱动上的弊病不改善,由此导致的其它一系列问题,如“盲目申报”“形式主义”“走过场”“写科研”“两张皮”“重两头,轻过程”,以及“虎头蛇尾”之类,就永无改善、解决的可能和必要。

二、“两张皮”现象,是当前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中最为突出和普遍的问题,可以说是基本问题和基本现状

(一)比喻、表现及其实质

“两张皮”是通俗化的比喻,表现在很多方面。

有的表现为科研与教研分离;

有的表现为教研与常态课堂教学脱节;

有的表现为科研与教育教学分离;

有的表现为与学校实际问题脱离;

有的表现为与学校、教师发展及其需要分离;

还有的表现为与广大教师分离,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只是少数领导或某个机构的事务;

等等。

“两张皮”的实质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分离或独行,或者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或者是为了满足政策号召,或者是跟风盲目申报,结果是走走形式过过场,与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各走各的道。

对此,有学校抱一种悲观的看法:

“现在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总是合不到一起——所以做科研在中小学真的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要是校长都不是很重视的话,那教科研就是空谈了。

(二)数据、推测及其后果

就问卷开放题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反应,简单统计了一下:

如果算上“形式主义”“走过场”“盲目申报”之类与之相关密切的回应,对“两张皮”问题的反应,是各类反应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总数达到349次,超过反馈学校总数914所的1/3之多。

如果结合“成功经验”中作为正面经验而谈的各种“应该”来推测,那么数量更会直线上升。

以上的数量也得到了非开放题统计的印证。

非开放题第12题就“两张皮”的选择有297所,占总数的31%,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中的第四大问题。

由上,且考虑到没有参与问卷反馈的学校达到一半以上,那么可以断定“两张皮”问题,更应是当前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现状,也是阻碍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深入持久开展下去的瓶颈问题。

其后果之一,就如有的学校所说:

“课题研究更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三)不是问题的问题,以及原因

从中小学需要学习和熟悉申报或做课题研究的角度看,不宜一概地否定“两张皮”的现象,因为它是一个必要的成长过程或经历。

中小学及其教师只要基本条件具备,也有意愿,还是有必要学习和熟悉一下申报和做课题研究的历程的。

但当前的问题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性质、功能及目标、定位本身就有一定错位了,再加上政策号召和教育科研体制的推波助澜,所以当前“两张皮”的问题是这些个多因的必然之果。

简而言之,有上面第一个问题存在,就必然出现这个“两张皮”的问题。

有的学校对此也发出明确的总体性断言:

“大部分教育科研与自身教育教学处于两张皮的状态!

参与教育科研只是为了获得量化积分;

课题新理念只在公开课时展示,平时教学针对性与时效性不高!

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主业与副业的关系,也不只是作为新课改或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工具或手段。

如果单一地从功利主义来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那么只要这种功利难以兑现,或者觉得收益与成本不对称,那么学校也好,教师也好,动力或热情必然衰减,从而要么应付了事,要么不了了之,演化为普遍的“两张皮”而成为一种额外负担。

(四)重新认识和拨正导向是出路

由上可见,把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当成推进中小学新课改的重要工具或手段的认识及其政策,理论上缺乏完备性、科学性,实践效果也不佳。

这说明,该理论指导,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性质和功能,目标和定位有失偏颇,功利主义色彩太重,所以需要重新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性质功能及其目标定位,拨正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导向。

三、与教育教学任务的冲突和矛盾增大、增多,但从现行学校评价和教师绩效考核上也得不到有力支撑

(一)强大的趋势及良好的意愿

很长时期内,教育被形容为产业,学校被当成产业机构,而在分数或升学率为主导的评价体制下,教师、学生则成为挣分机器。

尽管新课改力图纠正这种教育价值观,但在择校及其分数为大的强大趋势面前,其效能极为有限。

号召、鼓励中小学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本意也是为助新课改一臂之力,给新课改插上高飞的翅膀,但由于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性质功能认识有限,目标定位不准,加上择校的市场力量强劲,分数或升学率为大的评价机制未变,所以开展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这一良好意愿没有普遍实现。

它不仅没有成为共有的助力,相反则更多被视为一种负担和无奈。

这一点,也在本次问卷调研中得到充分反映。

(二)数据显示、基本实情和无声的佐证

这个问题主要在开放题第三题“最想表达的看法或意见(包括疑惑、不满)是什么”中透析出来。

本报告简单梳理了一下,大约共有241所学校表达出这个问题,约占整个问卷反馈学校数的26.4%。

可见教育教学任务重,加上要应付的各种额外事务多,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或现实背景,而针对学校及其教师的评价体制,则是悬在学校及其教师头上的达摩克里斯剑,它既会使学校及其教师视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为负担或累赘,也会降低其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动力和兴趣。

这个数据,如果从非开放题的反应来看,则上升为第一大问题。

非开放题第12题统计显示,选择“与繁重教学任务有很大的冲突”的有632所,占总数的66%,是第一大反应数。

这个数量比在开放题第三题中的反应数量和比例,要大的多。

如果考虑到本地还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未对发放的问卷做出回应,那么以上这一推断也得到了无声的佐证。

即可以说,不回应本身就是这一“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压力大”情况的直接反应。

对此,无论小学还是中学都明确表达出这一点:

“学校领导和老师忙于上级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事务性任务,加之本身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参与教科研或是校本研究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中考目标有矛盾,相冲突”,“与繁重教学任务冲突,研究断断续续,难以深入”,“与繁重教学任务冲突大”。

本问卷中有关“虎头蛇尾”的失误告诫,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反馈学校中告诫“虎头蛇尾”的有近50所,接近反馈学校总数的5%左右。

这个数量表明,与教育教学任务重所形成的冲突和矛盾,是导致很多课题研究“虎头蛇尾”,甚至“不了了之”的缘由。

(三)额外事务源头增多,评价标准不变而有心无力

由于很多事务工作来源于外部附加,不少学校对此也颇有烦言:

“上级各个机构布置的任务、组织活动及上级各个机构的检查过多,消耗了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要应付的部门太多,疲于奔命”,“各自为政的各项评比考核,成了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干扰。

”由此,有的则明确断言:

“课题研究更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认为:

“相比于两率,学校科研工作不重要”;

有的小学则提出预测:

“针对学生的评价要变,不然教科研不会得到真重视”。

还有不少学校谈到:

“科研评价和教学的评价不平等,前者权重很低”,“科研激励、评价制度不到位”;

甚至有的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奖励制度变幻不定,且变坏”。

当然,也有从正面提出疑惑,期待解答:

“在如今教育教学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学校开展各项课题研究,如何能调动起教师的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