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感统训练游戏Word文档格式.docx
《13岁感统训练游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岁感统训练游戏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导与建议:
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
根据孩子投球的情况,随时调整距离和筐或盆的大小。
2.游戏名称:
奇妙的录音
感受录音的奇妙,倾听自己的声音,能重复成人所说的词或句子。
游戏内容:
成人先说几句简单的话,并用录音机或录音笔录下来,然后放给孩子听,引发孩子的兴趣。
告诉孩子,这是“录音机(录音笔),它会学我们说话”。
然后让孩子对着录音机(录音笔)说一句话,把孩子讲的话放出来给孩子听,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反应。
10--20分钟
20-15分钟
成人孩子可以一起往前走或者向后退,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4.游戏名称:
钻洞洞
练习手膝着地爬行,设定方向爬行。
加强爬行的灵活性。
孩子喜欢的玩具若干
在房间的某处放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引起孩子先注意。
一个成人手脚着地弯下身子做“山洞”,引导孩子钻过山洞去拿自己喜欢的玩具。
孩子拿到玩具后,让孩子玩一会玩具以鼓励。
15-20分钟
选择适当的区域或空间,让孩子有开阔、安全的爬行范围。
5.游戏名称:
拉拉走走
练习拉着玩具走路
一个带轮子的可以拖拉的玩具
拿出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
示范给孩子怎样拉着玩具走,引导孩子拉着玩具行走。
20-25分钟
玩具翻到或绳子缠绕时,大人要及时给与帮助,以免孩子发生危险。
6.游戏名称:
搬运工
练习下蹲捡物,学习听指示做动作。
玩具若干,装玩具的容器一个。
将玩具摊放在平面上,成人走开一定距离。
请孩子拿一样玩具走到成人处交给成人(如果孩子已经具备对玩具的认知,成人可以指定孩子拿取某一样玩具)。
孩子完成“任务”时,成人要给与表扬。
玩具翻到或绳子缠绕时,成人要及时给与帮助,以免孩子发生危险。
7.游戏名称:
大吊车
锻炼孩子的手臂力量。
成人屈肘,让孩子抓住成人的手臂,成人慢慢将孩子吊起来,再放下。
10-15分钟
吊起孩子的时候,动作要缓慢,均匀用力。
不能持续过长时间,开始的时候,以2秒为宜,再根据孩子的能力延长吊臂时间。
8.游戏名称:
小飞机
强化孩子的前庭固有感觉,对平衡能力及本体感帮助很大。
成人一人抓住孩子的脚、一人抓住孩子的手,抬起后进行左右和上下的摇摆或晃动。
孩子可以采取仰卧或俯卧的姿势。
也可以改成成人各握孩子的同侧手和脚,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的摇动。
同时,注意孩子肌肉紧张的情况,不宜太勉强进行,如果孩子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
另外摇摆或晃动的幅度不宜太大。
9.游戏名称:
抓泡泡
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力,追逐能力。
泡泡瓶一个。
成人用泡泡瓶吹出泡泡,逗引孩子注意。
鼓励孩子追逐泡泡、并用手去抓泡泡。
选择安全的玩耍区域,以防孩子追逐时发生危险。
10.游戏名称:
拔萝卜
用身体运动感受节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让孩子当萝卜。
宝宝躺在床上,爸爸拎其腿或脚踝往斜上方边拔边有节奏地说“嘿呦嘿呦,拔萝卜!
嘿呦嘿呦,拔萝卜!
”让孩子合着节拍反复弯曲膝盖、伸直膝盖。
当说到:
“拔出来啰!
”时,就拉直孩子的腿。
然后妈妈从头到脚咯吱或轻抚孩子,模仿洗“萝卜”的样子,最后妈妈亲亲孩子,假装要吃“萝卜”。
15-25分钟
玩这种模拟游戏时,孩子的兴趣会很高,成人可以经常和孩子玩这种游戏,游戏内容可以延伸为“包饺子、摘苹果、滚皮球”等等。
11.游戏名称:
装东西
练习用手指捏取物品,并放入容器中,学习拧盖和摇晃,感受不同音色的区别。
带盖的大小、形状、材质不同的空瓶、空铁盒、塑料容器若干(容器应较轻较小,以便孩子能够抓住)。
材质不同的大小珠子若干(珠子可以先用盘子盛放)。
1成人拿出珠子和瓶子,用夸张的动作将珠子放入瓶中,边放边说:
“这是珠子,把珠子放进瓶子里”。
2用同样的步骤将另几颗珠子放进铁盒里,再将盖子盖上。
晃动瓶子,让孩子听瓶子里发出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鼓励孩子自主选择材料,将不同材质的珠子放入不同材质的容器中,制作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玩具”。
成人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孩子把珠子放到嘴里,以免发生意外。
12.游戏名称:
小画家
对颜色产生探索兴趣,感受用自己的身体器官作画的乐趣。
分别装有不同颜料的小盆若干、大白纸一张。
指着装有不同颜色的小盆,教孩子认知颜色。
然后成人把手浸入小盆里蘸上颜料,再印到白纸上,让孩子看到白纸上彩色的手印。
逗引孩子产生自主创作的兴趣。
鼓励孩子自己印出小手、小脚。
25-30分钟
注意不要让孩子把颜色放入嘴里。
13.游戏名称:
认知游戏
锻炼孩子对周围生活环境、人物、物品的认知和记忆。
成人要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灌输认知的知识,加强孩子的记忆能力。
比如:
家里人的称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里物品的称呼(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桌椅板凳等)、家周围的环境称呼(电梯、公园、草地、楼梯)
随机
根据孩子的认知基础,加深认知的难度(爷爷是爸爸的爸爸、老老是妈妈的妈妈等、电视机可以看动画片、洗衣机可以洗衣服、我家住20层、公园里有草地、小朋友)
14.游戏名称:
听听说说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锻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
这个时候,成人要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
让孩子多听、多学、多讲、多重复。
成人可以运用音乐、书本等辅助工具与孩子进行交流。
鼓励孩子学说、学唱。
同时应开始避免重迭词(吃饭饭、睡觉觉、喝水水等)的运用,教会孩子正确的用词。
家里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双语训练(爸爸用汉语、妈妈用英语;
爸爸用粤语、妈妈用沪语等)给孩子创造一个多元的语言学习环境。
15.游戏名称:
我会……啦!
培养孩子的观察、探索能力,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成人应多创造孩子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认识新的亲戚、朋友。
鼓励孩子和自己的同龄人交流。
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日常活动(自己洗手、自己搬凳子、自己收拾玩具等)
成人要特别注意不能再这个时候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刚开始孩子可能做不好这些“活动”。
但并不表示孩子没有兴趣来完成,很多成人在这种关键时候往往就会来打断孩子的活动或干脆包办孩子活动,这样重复多次,会让孩子失去耐性和勇气。
16.游戏名称:
爬楼梯
学习扶栏杆上楼梯,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腿部力量。
成人带领孩子来到楼梯边,拿着玩具或食物在楼梯上逗引孩子,鼓励孩子自己扶栏杆上楼。
游戏贯穿1.5-2岁的孩子。
成人除了在家中训练,还可以将孩子带到户外,在滑滑梯上训练孩子。
但刚开始的时候,需要成人在一旁给于适当的保护,但不是包办。
上楼容易下楼难,在有了扶栏杆上楼梯的基础后,再接着学习扶栏杆下楼。
生活中需要上下楼梯时,应鼓励孩子自己来,逐渐达到孩子自己上下楼的能力。
17.游戏名称:
抛接球
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孩子手臂动作的灵活性。
大小不同的皮球若干。
成人与孩子面对面坐着或站立,成人先将球轻轻抛入孩子怀里,引逗孩子将球接住,鼓励孩子把球抛回来,反复练习。
开始时成人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或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随着孩子动作灵活性的增强,可以逐渐提升游戏的难度(抛接的距离、球的大小等)。
18.游戏名称:
倒着走
培养孩子空间概念,协调身体能力。
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然后在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
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
成人在前面扶着孩子的双手,给予身体协助。
孩子每有一个进步都要给与赞扬和鼓励。
19.游戏名称:
推物拉物走
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
培养孩子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孩子能推动、拉动的小凳子、箱子、或装有东西的塑料瓶子等。
成人与孩子共同游戏,请孩子当“搬运工”,引导孩子或推或拉将物品挪移到另一地点。
此游戏可以在家中进行,注意使用物品的安全性,在孩子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适当重量的物品进行游戏。
20.游戏名称:
踢球
发展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