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8314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0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

)出南北两极点之外,各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为0)

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最快,七月初(远日点)最慢。

14、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

26′此角也为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南北极圈为66.34’

15、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变小。

黄赤交角变小温带范围变大,热带寒带变小

1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7、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18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19、太阳直射最北为23.26’N,一年直射一次。

最南为23.26’S,一年直射一次,包括赤道的中间部分一年直射两次

20、在昼半球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0.在晨昏线的地区,太阳高度角等于0。

在夜半球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小于0

21、地方时:

东早西晚,54、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

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注意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

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22、物体受地偏转力的影响:

北右偏,南左偏,赤不偏

23、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24、北温带一些国家把3.4.5划分为春季。

6.7.8划分为夏季。

9.10.11为秋季。

12.1.2为冬季

25、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23.26N-23.26S)、北温带(23.26N-66.34N)、南温带(23.26S-66.34S)、北寒带、南寒带。

2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27、春秋分时昼夜平分,夏至时北极有极昼,冬至时北极有极夜。

赤道天天昼夜平分阳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二.地壳运动

1、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17KM)莫霍面横波纵波均增快地幔(古登堡面2900KM横波消失纵波减慢)上地幔上部软流层,被认为岩浆发源地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3.背斜:

常形成山岭,被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向斜:

常形成谷地和盆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4.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作用:

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

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

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

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

海浪侵蚀:

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

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流水搬运:

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

泥石流

风力搬运:

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流水沉积:

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

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风力沉积:

新月形沙丘、沙丘、沙垄、黄土沉积冰川沉积:

冰碛物

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

包括压固,脱水,胶结,和重结晶等形式,结果是形成新的岩石(沉积岩)。

形成的地貌

流水地貌:

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在上中下游有不同表现。

上游山地高原高差大流速急,侵蚀为主,河谷深切而狭窄

中游水流减缓,河谷宽阔河曲发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下游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平坦广阔的三角洲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分布在石灰岩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

(1)分类:

地表喀斯特:

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

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三.大气

1.图示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回答:

.A为太阳短波辐射,B为地面辐射;

C为大气逆辐射。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B。

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C。

2.秋冬季节的霜冻、露水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不明显。

注意:

白天和夜晚都晴朗,白天升温高,夜晚降温低,则温差大,白天和夜晚都是阴天,则温差小。

2、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3.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

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①高空大气的风向:

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②近地面的风:

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5、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①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②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影响因素: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②情况:

低纬环流(0°

~30°

),中纬环流(30°

~60°

),高纬环流(60°

~90°

);

③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④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三圈环流循环图

上图中A为低纬环流左边的0度上升气流为赤道低气压带30度的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之间为信风带

(2)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6.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A夏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B冬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季风环流

①.概念: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②.东亚季风最显著:

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③.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案例9.读图回答:

1.该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

2.B处风向为东南风,特征是温暖湿润,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A处为西南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图中所示的季风影响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是……条件是……

7.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注意冷空气箭头的方向B箭头前进是冷锋D箭头后退是暖锋)

典型城市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成因

伊基托斯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在赤道低气压的控制下

伦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全年盛行西风

罗马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湿润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苏州(上海、南京)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北京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洋流暖流: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

全球性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

增温、增湿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对气候的影响

寒流:

降温、减湿南美西海岸荒漠环境形成

意义寒暖流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

秘鲁渔场

对航运的影响:

顺流航行比逆流航行速度快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污染范围扩大;

污染程度降低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回答:

(1)给各洋流添加箭头,表示其正确流向。

(2)作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半球以  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及  半球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洋流④⑤⑦⑩,按成因分,属风海流的有  ,按性质分,属寒流的有  。

(4)图中海域A、B、C、D处,能够形成渔场的是处,原因是。

水循环的环节

五、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地理环境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统一演变牵一发动全身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差异性:

形成自然带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热量为基础)高纬低纬表现明显,从沿海到内陆分异(水分)中纬度表现明显,垂直分异垂直带谱完整条件低纬度高山

必修2

一、人口自然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

案例1:

读图

1.Ⅰ期为原始型,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或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地区。

Ⅱ期和III期为传统型,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此模式。

Ⅳ期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是“三低”,出现在工业化的后期,现代社会中的发达国家为此模式。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

3.人口老龄化问题:

劳动力缺乏国防兵役不足社会负担重

区分传统型和现代型增长模式的标准是自然增长率是否高于(低于)1%。

二、人口迁移:

参见必修二P.8

读“19世纪前和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注:

图中箭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