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8127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复习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方政治和社会理论”并不意味着均为资产阶级性质,故排除C项;

“没有走进死胡同”表明D项错误。

答案 B

2.“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

A.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

B.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

C.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

D.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

解析 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革命有和平发展可能,材料中“9月,列宁……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是形势变化而非党的革命性质变化,故A项错误;

7月1日,临时政府下令俄军在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发起进攻,但这次冒险失败了,故B项错误;

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七月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与材料中“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相符,故C项正确;

七月事件后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 C

3.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

“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 根据题干“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可知,C项正确。

4.(2018·

江苏常州模拟)有学者指出:

“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

”造就这种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识形态对抗应起始于(  )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

C.雅尔塔会议D.“杜鲁门主义”

解析 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A项错误;

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正确;

雅尔塔会议奠定两极格局的基础,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故D项错误。

5.(2018·

镇江模拟)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

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都(  )

A.推翻了专制王朝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改变了社会性质D.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

解析 “新军攻占武昌”代表辛亥革命,“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代表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

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B、C项错误;

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推动两国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6·

盐城模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时专门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在组织8000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有1.5亿人参与建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

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吸收100多条。

这一过程(  )

A.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

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

解析 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是新中国的成立,故A项错误;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

材料“在组织8000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有1.5亿人参与建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

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吸收100多条”表明宪法的制定让人民广泛参与,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C项正确;

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是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

7.(2017·

无锡期中)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与政党争斗局面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

为了解决政党争斗问题,中共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问题,与政党争斗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

依法治国方略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与政党争斗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8.(2018·

常州模拟)1969年,尼克松总统同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谈及中国问题,并希望从戴高乐那里得到一些建议。

戴高乐认为:

如果美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但是他不相信这会有什么糟糕的结果。

这说明(  )

A.法国极力阻挠中美关系改善

B.中美关系事关国际格局演变

C.中国崛起改变美法外交战略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解析 根据“戴高乐认为:

如果美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可知,假如中美关系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故选B项。

材料信息表明戴高乐赞同中美关系改善,A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美法外交战略改变,C项错误;

美法两国领导人谈及中国问题不能说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D项错误。

9.(2017·

盐城模拟)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

最近巴拿马“驻台湾代表”即将卸任,但并没有宣布新任人选。

这表明(  )

A.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

B.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

C.“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迎来了更大的进展

解析 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

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

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巴拿马没有宣布新任“驻台湾代表”表明认可“一个中国”的国家在增多,故C项正确;

两岸关系迎来更大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10.(2017·

徐州考前打靶卷)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

“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

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

”这次国际会议(  )

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B.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C.形成了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

D.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故A项正确;

日内瓦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不能说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区域合作的问题,故C项错误;

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2017·

苏州期初调研)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

“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

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

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

”这说明中国(  )

A.和平共处不称霸B.尊重差异求合作

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谋发展

解析 周恩来讲话针对的是别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未涉及“称霸”议题,故A项错误;

“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周恩来的表述就是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以促进双方的合作与发展,故B项正确;

该则材料是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的讲话且并未涉及“不结盟”问题,故C项错误;

“区域互利谋发展”这种提法最早是出现在21世纪的中国,故D项错误。

12.(2018·

苏州模拟)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

“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对新中国的外交干涉

B.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美中两国间无任何的共同利益

D.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对新中国进行外交干涉,故A项错误;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状态,但并不是中美对峙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美中两国间也有台湾问题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并不是没有任何共同的利益,故C项错误;

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是造成中美之间关系紧张对峙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13.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但进入80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览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这主要取决于我国(  )

A.经济体制的改革B.外交政策的调整

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D.工作重心的转移

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和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与中美外交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没有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

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指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

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是指我国为了治理和消除“文革”期间的混乱,走实事求是的正常轨道所做的活动。

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必然会导致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故D项正确。

14.(2018·

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调研)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

“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

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

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这一言论认为(  )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解析 中日关系超过日美关系,与材料中“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

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

“1972年……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材料中“维护远东和平。

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表明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故C项正确;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5.(2018·

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调研)下图漫画将冷战时期的三国领导人入画,描绘了一场三人间的争斗。

漫画将站立者画成喜欢动武的美国西部牛仔形象,与之对峙的两人按照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