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755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docx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篇一: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1、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制度

  2、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工作制度

  3、新生儿科交接班制度

  4、新生儿科查对制度

  5、分级护理制度

  6、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7、新生儿科操作安全制度

  8、新生儿科病房安全制度

  9、新生儿科探视和病情咨询制度

  10、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1、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

  12、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及监控措施

  13、新生儿科隔离室消毒隔离制度

  14、新生儿科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制度

  15、新生儿科沐浴制度

  16、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

  17、手卫生制度

  18、新生儿科各类导管管理制度

  19、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0、新生儿科护理奖惩制度

  21、新生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等级报告制度

  22、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23、各种护理安全防范制度

  24、病人用药观察制度

  25、护理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26、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27、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28、护理人员带教制度

  29、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与执行流程

  30、执行医嘱制度与流程

  31、nicu护士绩效考核制度

  32、nicu护士绩效和工作评价考核评分标准

  33、新生儿科护士绩效考核制度

  34、新生儿科护士绩效和工作评价考核评分标准

  35、新生儿科患儿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36、新生儿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37、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规范

  篇二:

儿科管理制度

  一.各级医务人员职责

  儿科主任医师(儿科主任)

  1.在科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每周查房2-3次,亲自参加并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和诊治,特殊疑难病的会诊和死亡病例的讨论,遇到重大或特殊疑难病,负责协调相关科室共同进行处理和解决。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检查下级医师的各种医疗文件。

  4.担任临床教学和研究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培训工作,根据自己专业对本科主治医师、进修生、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5.每周最少出专家门诊1-2次。

  6.运用国内、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提高医疗质量,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参加事故差错分析会,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在管理病房期间,每日进行对出院病例进行最后审查,并审签出院病历。

儿科副主任医师

  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儿科主治医师

  1.在科主任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

  2.按科室要求,每日带领住院医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查房,具体帮助和指导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及特殊诊疗技术操作。

  3.掌握病区的伤病员的病情变化,对新入、疑难、危重、死亡伤病员和发生的医疗纠纷、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请示报告。

  4.经常检查本科的医疗护理质量,督促医师、护士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严防事故差错。

  5.检查和指导下级医生的病历书写,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伤病员出院、转科、审签出院病历,特殊检查申请单,贵重和毒、麻药品的处方。

  6.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值班、门诊、会诊、出诊等工作。

  7.担任临床教学、指导研究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临床工作,定期组织进修医生、实习医师,结合病例进行专科基本理论知识学习。

  8.组织本组住院医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学习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9.经常督促检查本科病房内外的清洁卫生,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工作。

  儿科住院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主治医师领导下,协助科主任做好科内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行政管理工作。

  2.儿科住院总医生实行二十四小时负责制,直接传达科室主院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的学习及医疗工作,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组织和参加科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

带领下级医师做好下午、晚间查房和巡视工作。

主治医师不在时代理主治医师工作,检查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病例及医疗文件。

  4.每日晨安排和调整病区床位,向门诊挂号处通知空余床位数,每日登记全科出入院患儿人数,督促一线医生报疫卡,每月统计全科出入院患儿人数及各种指标并向科主任汇报。

  5.按时参加医院住院总医生例会,组织病房出院及死亡病例讨论,做好病死率、治愈率、院内感染率、病床周转率、病床利用率及医疗事故、差错登记、统计、报告工作。

  6.负责每周及节假日医生组的排班,安排对进修医师的讲课及实习医师的带教。

儿科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分管病床,具体负责患儿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新毕业的医师实行三年二十  

四小时负责制。

  2.对新入院患儿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和首次病程记录。

每日定时查房,随时做好病程记录,对手术后和危重病员应加强巡视,积极抢救,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情况向值班医师交班。

  3.随同上级医师查房,做好查房前的准备,报告病情,记录上级医师指示,经上级医师同意,做好出院、转科工作。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事故差错。

  5.参加临床教学,指导实习医师的诊疗和技术操作。

修改和审签其书写的医疗文件,有经验的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可指导进修医师工作。

  6.认真学习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7.随时了解患儿思想、生活情况,征求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进行住院规则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

  儿科值班医师职责

  1.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按时交接班,施行床头交接班,具体负责当日全科所有住院患儿的临时处置、病区医疗和事故安全。

  2.按科室规定具体负责当日新入患儿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如当日主管医生在位,并已经对该患儿进行处理,值班医生可以免接诊,但必须了解该患儿的病情及处理情况。

  3.对新入院病人在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不定期巡视病房,病情有特殊变化患儿,及时处理并随时做好病程记录,如自己处理有困难,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4.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病情,记录上级医师指示,经上级医师同意,做好诊断、治疗或会诊、转科等工作。

  5.认真如实书写交班记录,对患特殊疾病、应用特殊药物、做特殊检查及值班任的指示,管理住期间病情有特殊变化患儿,均有详细记录,次日口头告知主管医生和接班医生。

  6.保持医生办公室及值班室的环境卫生,在值班期间不得接待与工作无关人员,不得看电视或在电话聊天。

  7.值班期间在二线医生不在位的情况下,不得离开病房,科室间会诊由住院总医生或二线医生负责。

  儿科实习医师

  1.在上级领导和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参加门诊、急诊和值班。

  篇三: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

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

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

  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

着装不符合要去,不能随意在病房走动。

  4、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

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5、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吸氧装置等;吸痰管一用一更换。

  

(2)患儿使用后的奶头、奶瓶应统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

  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早产儿暖箱、蓝光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蓝光毯,辐射台每天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做消毒,用毕终末消毒,有记录。

  (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4)患儿使用的包单、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并记录。

  7、病室每日清洁擦地不少于2次,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病室窗台、床头桌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等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一桌一布。

  8、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9、发现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阮病毒、多重耐药菌株等)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

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