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6624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Word格式.docx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第4题: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第5题:

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知

B.活动和交往

C.实践

D.个体主观能动性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第6题: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

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第7题: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D

第8题: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第9题:

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

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典型,美国和联邦德国都是实行教育分权管理的国家,英国和日本就是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

第10题:

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第11题:

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

A.自我服务行为

B.人际纪律

C.自我约束

D.反抗行为

课堂纪律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反抗行为阶段;

自我服务行为阶段;

人际纪律阶段;

自我约束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学生经常拒绝服从管教,处于第二阶段的学生以自私自利为表现,处于第三阶段的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处于第四阶段的学生以自我管理为表现。

故本题选B。

第12题:

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第13题:

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第14题: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

A.培养人才

B.传播思想

C.丰富知识

D.发展科技

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维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第15题: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第16题:

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

这种学习是(  )。

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第17题: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教无定法”是说教师要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反映出教师劳动创造性的特点。

第18题: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

科学技术对教育质量有影响,见教材中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内容。

第19题:

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全班同学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

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心理品质?

A.思维品质

B.注意品质

C.意志品质

D.个性品质

李老师能兼顾学生各种活动,体现了很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因此选择B项。

第20题:

学生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引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个体的内在需要。

第21题:

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第22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____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

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故普通高中也属于基础教育。

详细解答:

第23题: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正确。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的过程。

因为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的品德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并接受检验。

一方面,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另一方面,思想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和交往,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

同时,育活动与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产生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第24题:

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错误。

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

第25题: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

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因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

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这种想依靠教育来救国的思想是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说,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也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教育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除了受教育的影响之外,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教育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独立的思想。

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因素影响,也不可能单独依靠教育的力量来改变社会发展进程。

完全脱离社会变革来谈教育变革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简答题

第26题:

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福勒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

(3)关注学生阶段。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第27题:

简述布鲁纳的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一是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二是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三是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四是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第28题:

简述学科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____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这个原则对学校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而至今仍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但是这个学派的理论较多强调的是按知识体系编制课程,而对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不够重视;

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准备也较少关注。

第29题:

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自愿性和选择性;

(2)伸缩性和多面性;

(3)灵活性与多样性;

(4)独立性和自主性;

(5)开放性和实践性;

(6)轻松性和娱乐性;

(7)竞争性和激励性;

材料分析题

第30题:

热衷于“奥数”培训的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

“奥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相应就会有所提高。

就象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样,其肌肉发达了,运动技能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历史上有种迁移理论与上述观点相似,请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是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官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