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625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docx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

《穿过迷雾》读书笔记

投资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年轻的基金经理康布斯向巴菲特求教,如何才能不断提高投资水平?

巴菲特的回答简洁而直白:

“每天读这样的书500页。

书里都是知识,而知识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就像复利一样。

你们所有的人都能做这件事,但是我敢说没有多少人会做这件事。

就我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要想在工作之余,每天完成500页的阅读量,几乎不可能。

但等到我的翻译任务完工,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则是可以尝试的。

之前写过一篇《奥马哈之雾》的读书笔记,也有幸获得雪球“今日话题”推荐和任俊杰先生转发,今天趁热打铁,就任俊杰先生另一本解读巴菲特的著作《穿过迷雾》谈谈阅读体会。

1.巴菲特的选股标准是什么?

巴菲特理想的投资企业要符合四项条件:

(1)我们懂的生意;

(2)有良好的经营前景;(3)由德才兼备的人士管理;(4)非常吸引人的价格。

在巴菲特看来,依靠上述标准选择出来的“超级明星股”是走向投资成功的唯一机会。

他和芒格自认为没有能力靠灵巧地买卖普通企业的股权来实现足够的收益,他们也不认为其他人能够依靠频繁交易实现长期获利。

2.如何理解能力圈的内涵?

投资要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是因为:

(1)控制风险。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只要把自己限制在能力圈以内,风险就会大大减小,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2)事半功倍。

投资回报并不与投资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投资简单易懂的公司,回报并不比投资复杂难懂的公司差;(3)提高精度。

投资是乘法,不是加法,如果企业涉及到10个变量,每个变量有90%把握,最后成功的概率就只有35%,因此决策链条越少越好。

固守自己的能力圈,会不会让自己错失机会呢?

其实不会。

巴菲特早年坚持不投科技股,虽然错过了微软、谷歌,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全球顶级富豪。

错过微软、谷歌的同时,也让巴菲特避免了更多的“踩雷”。

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伯克希尔永远有机会找到它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事情”。

那为什么不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先做好呢?

谨记:

能力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3.如何看待企业的历史业绩表现?

虽说并不能完全从“后视镜”里看待问题,但历史信息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参考。

巴菲特非常在意企业的经营历史是否具有稳定性。

最赚钱的生意,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剧烈变化的行业或公司,而是那些5-10年来一直做着相同生意的公司。

来自《财富》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1977-1986年美国1000家企业中,满足10年平均ROE达到20%且没有任何1年低于15%的企业只有25家。

而这25家企业制造与销售的产品或服务不仅非常普通,而且与10年前也大致相同。

为了掌握企业经营历史,巴菲特甚至会去看可口可乐100年前的年报。

作者引用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历史观,我也非常赞同——如果你对自己出生之前的事情毫不了解,那么你永远都是一个无知的孩童。

4.投资是否要追求确定性?

人们常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言下之意,投资是一件不确定性挺高的事儿。

但在巴菲特看来,投资就是要在不确定的环境追求尽可能的确定性。

巴菲特说:

“我们寻找的是那些在未来10年或20年内能够拥有确定竞争力的公司。

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或许可以提供赚大钱的机会,但却无法提供我们想要的确定性。

越专注,确定性的概率就越高。

历史上,可口可乐、吉列公司都曾经舍弃生意的重心,去尝试和主营业务毫不相关的事情。

对此,巴菲特断言:

“当一家优秀公司的运行轨迹出现偏差,比如将原本运转良好的主业弃之不顾,反而跑去购并一堆普通甚至更差的公司时,就会出现一些大的问题。

追求确定性,让巴菲特醉心于投资那些“结果必然如此”的生意。

在2002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坦言,“在我们经营伯克希尔的38年里(不含由通用再保险与GEICO自行做出的投资),我们从股权市场获取的投资收益与投资亏损的比值关系大约是100:

1”。

5.商业模式是否有好坏之分?

答案是肯定的。

好的商业模式,赚钱不辛苦;坏的商业模式,辛苦不赚钱。

坏的商业模式,特点包括:

(1)资本密集。

每年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才能维持原有的利润率水平。

就像芒格所形容的,虽然每年可以赚12%,但是你不得不把赚来的钱重新投资。

(2)产品普通。

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性能、外观、售后方面跟其他商品没有什么不同,无法做到差异化。

(3)竞争激烈。

由于产品没有竞争优势,就必须面临激烈的市场同质化竞争。

无法成为PriceMaker,只能被动做PriceTaker,比如砂糖、电视机、低端白酒都是如此。

好的商业模式,具有广阔的经济护城河,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具有市场特许经营权:

(1)被人需要;

(2)找不到替代品;(3)不受价格管控的约束。

贵州茅台就是非常典型的具有“市场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在高端白酒市场几乎没有竞争者,可以自由提价,因而为投资者创造了高额的投资回报。

6.一家公司的管理层素质是否重要?

巴菲特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倾向于和自己喜欢的管理层打交道。

也就是说,他认为管理层对经营一家优秀的企业至关重要。

然而,如果一家企业本身不行,靠优秀的管理层能“挽狂澜于既倒”吗?

巴菲特给出了偏否定的答案:

“当一个以管理出色而闻名的人遇到一家经营惨淡的公司时,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后者维持原状。

当你遇到一条总是会漏水的船时,与其不断花费力气去修修补补,不如干脆换一条好点儿的船。

相比于管理层素质,巴菲特更看重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

有的行业比如零售业属于“必须每天聪明”的生意,而巴菲特更喜欢“只需聪明一次”的生意,比如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的电视台,即使没有优秀的管理层,也可以成功地运营数十年之久。

7.如何理解“经济护城河”?

作者认为,巴菲特提出的“护城河”概念其实并不神秘,当企业的某项关键竞争优势难以模仿时,就会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具体表现为三种组合:

(1)低成本+低价。

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给客户提供的价格,永远是全市场最低的。

其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B夫人被竞争对手告上法庭,说她涉嫌违反公平交易法,结果不但法庭判她无罪,连法官都到她店里买了一条1400美元的地毯。

(2)出色的产品+优秀的服务。

喜诗糖果的销量远远高于同行业的竞争者,消费者甚至愿意花费2-3倍的价格来购买喜诗糖果。

喜诗糖果在全美拥有为数众多的直营店,服务品质与产品品质同样好。

(3)品质+品牌。

巴菲特认为,“买商品,卖品牌”一直是企业成功的方程式。

1886年成立的可口可乐,1891年成立的箭牌,都依靠这一方程式取得了巨大且可持续的经营利润。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护城河的建造及加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

巴菲特在2005年致股东信中提到:

“如果我们能取悦于我们的客户,消除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不断改善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就会变得更强。

8.为什么企业的“经济商誉”很重要?

巴菲特对经济商誉的认识,有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

巴菲特早期学到的知识,都是要重视企业的有形资产并尽量回避那些主要倚靠经济商誉去估算内在价值的公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学习,巴菲特最终对拥有持久经济商誉且仅需要少量有形资产的公司大有好感。

喜诗糖果就是“经济商誉”的受益者。

1972年,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时,其800万美元的有形净资产盈利大约200万元。

而如果是一家没有经济商誉的公司来运营,取得同样的盈利可能需要1800万美元的有形净资产。

而且,没有经济商誉的公司必须用更大的资本支出,才能满足通胀带来的要求。

9.巴菲特为什么不喜欢

资本支出高的企业?

首先,资本支出就如同囚徒困境,水涨船高。

巴菲特形容说:

“站在单一公司的角度看,每家公司的资本支出计划看起来都是合理而有效的。

但如果整体观之,其最终效果就会被相互抵消掉。

其次,高资本支出的企业并不能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以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举例说:

“大笔的资本支出虽然可以令我们的纺织事业得以存活,但投资回报却少得可怜,但如果不再继续投资,我们将变得更加没有竞争力。

10.巴菲特选用经理人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认为至少包括六个方面:

(1)以股东利益为导向;

(2)有强大的资本配置能力。

保留下来的每一美元至少要为股东创造一美元的市场价值;

(3)严格的成本控制。

巴菲特对GEICO的奈斯利、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B夫人、国民赔偿保险公司的林沃尔特提出多次表扬,盛赞他们在控制企业开支方面所做的努力;

(4)真诚。

巴菲特非常不屑于请投行来参加并购,而且他在很多收购当中根本就没有厚厚的一沓尽调材料,很多交易甚至就写在一页纸上,这是因为双方都做到了以诚相待;

(5)热爱工作。

B夫人每周工作7天,从家具店开门一直工作到关门,直到100岁生日当天,也是等到关店后才开始自己的生日宴会;

(6)理性并购。

收购的目标应该着眼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管理版图与报告利润的最大化。

11.巴菲特选股更看重价格还是品质?

巴菲特早期投资生涯,无疑是更看重价格,即寻找被低估的股票,不论其企业质量好坏,等到被高估时卖出。

而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在优秀企业投资上的成功经历,让巴菲特逐步转变了思想。

在1987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提到:

“我们的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优秀的企业,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平庸的企业。

查理和我发现,在投资领域,同样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2.聪明投资的基石是什么?

在1997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明确指出:

“现在的股票价位已经严重背离了格雷厄姆一直强调的安全边际准则——这是聪明投资的基石所在。

安全边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给我们留出了容错的空间。

对于投资人来说,如果买进一家优秀企业的价格过高,那么有可能抵消掉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成果。

13.巴菲特是否“择时”?

作者认为,巴菲特投资并不是基于股市预测的那种时机选择,而是基于价值评估的机会选择。

巴菲特在阐述自己的投资原则时,多次以棒球举例:

“耐心等待好球出现后再发力一击,才是通往名人堂的大道。

巴菲特虽然认为现金是糟糕的资产,但当没有合适的投资机会时,他宁愿把大额资金放在账上。

这也间接证明了,巴菲特会耐心等待股票被低估的机会,而不是不分时机一哄而上。

14.“持有”是否等于“买入”?

有人认为,你既然持有一只股票,说明你对它的评价是积极的,也就意味着可以买入。

对此,巴菲特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目前,我们拥有的这些好公司的股票价格并不吸引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并不急着增加持股的原因所在。

尽管如此,我们也没有相应地降低投资部位。

也就是说,目前的持仓没有高估到必须要卖的地步,但是也没有低估到值得去买的程度。

其实,对于真正的高手而言,这种状态比股价疯涨要舒服得多。

因为你不必去做决策,静静持有就好。

15.通胀对投资有哪些影响?

假设一项生意的资本回报率为20%,而当年的通胀率为12%,公司决定把利润全部发放给股东,如果公司适用的税率是50%,那么10%的资本回报率将上缴国库,另外10%则不够抵御通胀的影响。

巴菲特将通胀对投资的影响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每个纳税人就好像是在一个不断下滑的电动扶梯上拼命往上跑,而加速跑的结果却往往等于只是在原地踏步。

16.巴菲特对报纸行业的态度如何?

众所周知,巴菲特因为小时候做报童的原因,很早就和报纸结缘。

成年以后,也热衷于收购具有竞争力的报业公司。

上世纪80年代,巴菲特对报纸的前景相当乐观:

“当一些一流的报纸大赚其钱时,不少三流的报纸同样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更多——只要报纸能在当地社区占有统治地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巴菲特对报纸的评价显得更加审慎:

“虽然相较于美国其他产业,有些媒体事业会继续维持不错的繁荣景象,不过已经远不如我个人、业界或贷款人在几年前的预期。

到了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1世纪,巴菲特明显感觉到报业“那种可以赚取可观利润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还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伯克希尔源自新闻事业的收入几乎可以确定是逐渐下降的”。

17.巴菲特对银行业的态度如何?

巴菲特坦言,银行业并非是他的最爱,这是由银行业的经营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