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2602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2认识毫升》培优课教案12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

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

“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

”狮子不服气地嚷道:

“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

”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

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

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

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

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生:

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

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

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

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

生1:

杯子1号大。

生2:

杯子2号大一些。

谈话:

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提问:

想个什么办法呢?

生1:

我们可以先把杯子1号装满水,倒入杯子2号中,如果杯子2号中水满时,杯子1号中还有水的话,说明杯子1号的容量大,杯子2号的容量小;如果杯子2号里的水没装满,说明杯子2号的容量大。

生2:

用同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数多的那个杯子容器量大。

生3:

在这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数字大的那个杯子的容量大。

谈话:

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

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

(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

)通过这种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

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

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

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谈话: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

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

生1:

我们组倒了2杯不到点。

生2:

我们小组只倒了3杯半。

生3:

我们的小组倒了3杯还多一点。

谈话:

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

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

谈话:

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

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

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

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明确:

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板书:

升、L

谈话:

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课题:

认识容量和升

谈话:

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

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

有谁知道吗?

讲述:

“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

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

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

3、认识1升

谈话:

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

谈话:

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

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谈话:

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出示正方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

现在我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呢?

生:

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

如果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

谈话:

看一看我们小组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

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谈话:

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

学生活动二(想想做做第一题)

谈话:

下面这些容器你见过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

学生活动三

谈话:

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容器,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对1升的认识,估计一下它的容量吗?

学生估计。

谈话:

刚才我们学生估计地对不对呢?

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学生实验验证。

交流反馈。

谈话:

通过我们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水瓶的容量是?

脸盆呢?

沙锅呢?

我们这个碗呢?

还有我们这个烧水壶呢?

机动:

看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计能力。

第14页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

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你还想了解什么?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了容量这一新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需求,由此过渡到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感性上认识1升的多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感知1升有多少。

难点:

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了解了容量的含义、认识了升;还知道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来表示?

(L)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

(板书课题:

认识升)

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1.谈话: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

(学生会兴趣高涨,急于表现自己)

2.出示题目要求:

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1/2升和3/4升。

(1)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

(2)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

(3)选出可行的方案(往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里倒入1升水,在瓶上贴上纸条,在1升处记上记号。

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并分别做上记号)。

(4)动手制作。

教师加强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提问

(1)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

(1/2L和2/4L)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一样大)

4.用自己做的1升的量器来量一量

(1)量出1升水,试一试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

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

待学生做完后,提问:

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

新课标第一网

你一天能喝这样的几纸杯水?

你喝的水够1升吗?

谈话:

同学们要注意每天多喝水,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先估计桌子上放着的一碗水比1升多还是比一升少,再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少升。

先让学生以前获得的感受与经验把一碗水与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计意见。

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例如碗、锅、盆等。

(2)用自制量器盛1升水。

(3)把水倒入自带容器里,观察水面高度。

(4)观察本组其他同学容器里水的高度。

(5)全组同学一起讨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再量一量。

看哪组估计的水平高。

2.解决白菜博士提出的问题

(1)谈话:

再找几个容器,先估一估能盛多少升水,再用自制量器量一量。

(2)学生估计并动手量。

(3)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下面检验同学们的眼力怎样。

让学生读书上的题目。

指名说说容器的名称。

各自作出判断,做在书上。

指名说答案,全班共同校对。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

知道了1升水有多少,那么想不想知道1升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