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73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

《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 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docx

优化方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J电子题库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2208

 

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悄然/悄声细语 刊载/三年五载 与会/与人为善

B.省亲/不省人事鲜红/鲜为人知妥帖/俯首帖耳

C.宿愿/宿将宁静/息事宁人抢球/呼天抢地

D.蒙骗/瞎蒙责难/不幸遇难靡丽/靡靡之音

解析:

选D。

A.qiǎo,zǎi,yù/yǔ;B.xǐnɡ,xiān/xiǎn,tiē;C.sù,nínɡ,qiǎnɡ/qiānɡ;D.mēnɡ,nàn,mǐ。

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凝脂   回眸   缓歌慢舞   九重城阕

B.绰约迤逦含情凝睇流水孱湲

C.鹧鸪绸谬袅袅秋风临邛道士

D.仙袂玉扃芳馨庑门逍遥容与

解析:

选D。

A项,“阕”应为“阙”;B项,“孱”应为“潺”;C项,“谬”应为“缪”。

3.(2012·武汉二中质检)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孟子曾引阳虎之言说:

“为富不仁矣,为富不仁矣。

”这里所谓“为富”指执政者聚敛民财,所谓“不仁”指不施行仁政。

B.陈光标的“裸捐”到底是不是真的,捐款之时有没有伤及他人的尊严,媒体有没有借机炒作的成分?

这一切都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思考。

C.足球就像是古希腊的古典戏剧,古典戏剧当中有统一的场景、统一的环境、统一的时间,就像足球一样;而足球也像那些古典戏剧一样,结果不可预测,充满了戏剧性。

D.一向善于创新的深圳,10年前为自己立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城市发展目标:

打造一座因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解析:

选B。

前面两个逗号均改为问号。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

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B.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

C.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解析:

选B。

A.倾城倾国:

比喻女子美貌;B.春风桃李: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C.虚无缥缈:

形容虚幻渺茫,不可捉摸;D.比翼连枝:

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C.元嘉三大诗人之首的鲍照生于乱世,身份地位极其卑微,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云,功名之心尤其强烈,森严的门第观念与其远大的理想抱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D.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解析:

选D。

D项,暗换主语,将“他”删去。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

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

王旻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

“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

”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①,旻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

淳祜初,举进士,中第。

辟荆帅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

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

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

开庆元年,似道宣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

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

州赖盐为利,而亭户②多亡去,公私萧然。

庭芝悉贷民负逋③,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

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

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

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

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④,与士行习射礼⑤。

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

扬民德之如父母。

德佑二年,宋亡。

三月,大元将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⑥上。

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

庭芝亦不纳。

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

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

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

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

“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

”于是斩之。

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

【注】 ①浃旬:

十天。

②亭户:

盐户。

③贷民负逋:

宽免百姓的拖欠的赋税。

④俎豆:

古代礼器。

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

⑤射礼:

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

⑥陴:

城上女墙。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留庭芝权扬州     权:

代理

B.兼浚他运河浚:

疏通

C.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放:

免除,解除

D.不杀之何俟俟:

通“矣”,语气词

解析:

选D。

俟:

等待。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组是(3分)(  )

①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 ②扶其柩葬之兴国 ③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 ④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

⑤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 ⑥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A.①②⑥B.①④⑤

C.③④⑤D.②③⑥

解析:

选C。

①显示的是智慧;②是感恩于孟珙;⑥是扬州老百姓为其死而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庭芝聪颖过人。

他出生时,他家的房梁上长出了灵芝,乡人认为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

他少年时就非常聪明,每天能背诵数千字的内容,智慧和见识也常常超过长辈。

B.李庭芝知恩守丧。

他在孟珙帐下听用,孟珙去世前遗表推举贾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荐给贾似道。

李庭芝为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弃官回家,为孟珙守丧三年。

C.李庭芝拒不降元。

南宋灭亡后,大元将领阿术派使者劝降李庭芝,结果使者被杀,诏书也被焚毁。

后再次劝降,又被李庭芝拒绝。

D.李庭芝拒元至死。

朱焕利用李庭芝将士的妻子、孩子诱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并最终请求将李庭芝处死在泰州。

解析:

选D。

D项“最终请求将李庭芝处死在泰州”有误,应为“被处死在扬州”。

9.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

扬民德之如父母。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借给百姓钱款让他们盖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贷款,总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盖齐。

(2)州郡中发生水灾旱灾,(李庭芝)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救济他们。

扬州百姓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

参考译文:

李庭芝出生的时候,有灵芝长在房梁上,乡人都聚拢观看,认为是生男孩儿的吉兆,于是就用来给他起名。

年轻时聪明得很,每天能诵读数千言,而且智慧识见常常高出年纪大的人。

王旻为随州知州,李庭芝十八岁,告诉他的叔父说:

“王公贪婪而且不体恤百姓,百姓大都怨恨他,随州肯定要动乱,请把家迁往德安避难。

”叔父们勉强听从了他,没过十天,王旻果然被部下挟持而叛乱,随州百姓死了很多。

淳祜初年,考进士,及第。

辟举到孟珙幕府,主管机宜文字。

孟珙去世,临终表文举荐贾似道接替自己,又向贾似道推荐李庭芝,李庭芝因孟珙了解自己而感动,护送他的灵柩到兴国安葬,马上就放弃官职回家了,替孟珙守了三年丧。

贾似道镇守京湖,起用李庭芝任制置司参议,改为镇守两淮,同贾似道商议在清河五河口设置栅栏,增添淮南烽火一百二十处。

开庆元年,贾似道宣抚京湖,留下李庭芝暂管扬州。

李庭芝起初到扬州时,扬州刚刚遭遇火灾,房屋全都被烧毁。

州里靠盐取利,但是盐户大多逃亡,公私两方都很凄惨。

庭芝将百姓拖欠的赋税全部宽免,借给百姓钱款让他们盖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贷款,总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盖齐。

开凿河道四十里进入金沙余庆场,节省车辆运输。

兼及疏浚其它运河,免掉盐户拖欠盐税二百多万。

盐民没有车辆运输的劳役,又能免除所欠,逃亡的人都返回了,盐业很兴旺。

又大规模地兴修学校,诵读诗书,举行祭祀,同士人操练射礼。

州郡中发生水灾旱灾,(李庭芝)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救济他们。

扬州百姓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

德佑二年,宋朝灭亡。

三月,元的将领阿术派人拿着诏书来招降,李庭芝打开营门放进使者,杀了他,在城墙上烧掉诏书。

七月,阿术请求赦免李庭芝烧掉诏书的罪过,让他投降,诏书下达听从了他的建议。

李庭芝还是不接受。

这月,益王派使者用少保、左丞相的官职招降李庭芝,李庭芝派朱焕守卫扬州,同姜才领兵七千人往东面下海,到了泰州,阿术带兵追击包围他们。

朱焕率城投降以后,驱赶李庭芝将士的妻儿来到泰州城下,副将孙贵、胡惟孝等人开门投降。

李庭芝听说情况有变,跳进荷花池,水浅没死成。

被抓到扬州,朱焕请求说:

“扬州自从打仗以来,堆积的尸骸到处都是,都是李庭芝和姜才造成的,不杀掉他们还等什么?

”于是就杀掉了他们。

死的那天,扬州的百姓全都落了泪。

(二)诗歌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按要求答题。

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不断转换,以及细节描写,写出了寻梅的执着和艰难。

“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

(2)“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5题6空)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________。

(屈原《湘夫人》)

(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