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4822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备考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晒。

③箝:

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④禽:

同“擒”,捕捉,抓住。

⑤弊:

弊病;

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苏代把________国和________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________国比成了渔者。

(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2.(15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诲”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两个人学弈时不同表现的句子。

(3)选出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 

(4)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要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B.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

C.学习应专心,不可三心二意。

3.(14分)根据括号里的注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

“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

(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什么?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的“若”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列字注音。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

⑤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

________。

5.(2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给划线字注音。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②我以________日始出时去________人近

③及_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

⑤孰_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_乎

(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孰为汝多知乎?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6.(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

“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

眼珠。

②研蚩:

美丑。

③阿堵:

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

A.本/无关于妙处 

B.本无/关于妙处 

C.本无关于/妙处 

(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

②人问其故________

(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7.(12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_________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2)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4)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

(多项选择)

A.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对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5)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8.(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诲:

②惟:

③援:

④俱:

(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也出现了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市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

(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

(4)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5)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

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9.(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枫叶

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①其子。

子曰:

“树叶皆②绿,至秋则黄。

何③有红叶?

”父曰:

“此枫叶也。

经霜则红。

”子不信。

明日父携④子,至山中,观红叶。

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

子大喜。

父曰:

“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⑤人皆然,不独汝也。

【注】①示:

给……看。

②皆:

都。

③何:

为什么?

④携:

带着。

⑤凡:

所有。

(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

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集思广益,多见多闻。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0.(5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

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

(填四字词语)

(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

“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

同乡 

12.(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尔何来窃吾所秘?

”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

“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

“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

“今日用之。

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

“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

“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①旷:

王旷,王羲之的父亲。

②《笔说》:

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

幼年时美好的才华。

④卫夫人: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

祭神的木板。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七岁善书________

②恐不能秘之________

③语太常王策曰________

(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①窃而读之________

②今日用之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