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4767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3讲《愚公移山》+寓言类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通“慧”聪明

1、达于汉阴阴:

古义:

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

阴天

2、指通豫南指:

直,一直。

今义:

手指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还。

曾经

4、投诸渤海之尾诸:

之于。

各个,许多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负荷。

荷花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草木。

毛发

7、北山愚公长息曰息:

叹气。

休息

8、虽我之死虽:

即使。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9、惧其不已也已:

止。

已经

10、无陇断焉陇断:

山川阻隔。

把持独占

11、何苦而不平何苦:

愁什么,哪怕。

不值得做,犯不着

险: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

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面:

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且:

1、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

其:

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2、惧其不已(代词,他)

之:

1、跳往助之(代词,他)2、虽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词,的)

焉:

1、且焉之土石(哪里)2、始反一焉(语气助词)

固:

1、汝心之固(顽固)2、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亡:

1、今亡亦死(逃走)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而:

1、面山而居(表修饰)2、聚室而谋(表承接)

始:

1、始龀(刚刚)2、始一反焉(才)

【而】

1.连词,表修饰:

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2.表顺承:

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

3.表转折: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

1.代词,“他的”:

其妻献疑曰感其诚“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

【且】

1.副词,“将”:

年且九十

2.连词,“况且”:

且焉置土石

【于】

1.介词,“到”:

达于汉阴

“向”:

告之于帝

【焉】

1.疑问代词:

哪里(且焉置土石)

2.语气助词:

无实意(始一反焉)

1.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

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

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

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

(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

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1、愚公在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为什么要这样写?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高万仞”——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

显示了移山工作的艰巨。

突出

愚公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②“年且九十”——愚公的年迈

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移山人力缺乏

⑤“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参与工作的人一年只得回家一次,表现出大家不怕困难的精神。

2、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

(1)与智叟形成对比;

(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

(3)为下文“曾不弱……弱子”埋下伏笔

3、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

他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体现了什么品质?

态度:

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的修辞,体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

4、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哪?

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

①智叟的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智叟不智。

②愚公的愚在于他决定毕力平险,挖山不止。

这是用发展的问题,目光长远。

③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愚公的形象。

5、文中的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杂然相许”表现愚公提议移山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移山的关心,并提出移山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反对移山。

6、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对愚公的形象起反衬作用,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衬托愚公的大智若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

(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1)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这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现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反映了当时人们有着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宏伟抱负。

①对比。

作用是:

用愚公和智叟形成对比;

用山的高大、路途的遥远、山神的惧,天地的感来衬托愚公。

突出了他挖土不止的精神,表现了他改造自然的毅力和气魄。

②衬托。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

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主题: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愚公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

不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

【例题精讲】

(一)(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惩山北之塞()

(2)杂然相许()

(3)投诸渤海之尾()(4)始一反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

请简析他们的区别。

答:

 

7.4分。

(1)苦于

(2)赞同(3)之于(4)通“返”,返回

8.4分。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9.4分。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

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C.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D.聚室而谋斯是陋室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

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

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11.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甚矣,汝之不惠!

(3分)

8.C 9.C 10.C11.(6分,每小题3分)

(1)你太不聪明了!

(评分要点:

“惠”答对1分,句子基本正确2分)

(三)

”杂然

相许。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C.杂然相

许吴广以为然D.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7.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15.

(1)水的南岸

(2)削减(3)交换

16.D

17.(他们)凿石头,挖土块,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8.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

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

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做事不畏艰险。

知识名称2:

寓言拓展文言文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叙了什么事刻画了人或动物什么形象寄寓什么道理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