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Word下载.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下面加点字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于嗟鸠兮②盖音谬矣③岁亦莫止④维常之华⑤芳菲菲其弥章⑥悟言于一室之内⑦越陌度阡
A①③⑥⑦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⑥⑦
3、下列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女也不爽②夙兴夜寐③夫人之相与④长太息以掩涕兮⑤复得返自然⑥亦将有感于斯文⑦处分适兄意⑧感慨系之矣
A①③⑤⑦⑧B①③④⑥⑦C②③⑤⑦⑧D②④⑤⑥⑧
4、下面字词都是偏义词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府吏见丁宁
B千万不复全叶叶相交通
C宁溘死以流亡兮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D逼迫间弟兄昼夜勤作息
4、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相:
偏指一方,我
B感君区区怀何乃太区区区区:
真挚的情怀
C或因己所托于今无会因因:
机会
D言既遂矣静言思之言:
助词,无义
5、下面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士之耽兮不知老之将至
C其孰能讥之乎苟余情其信芳
D后之览者则游者众
6、下列特殊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此余之所得也
B引以为曲觞流水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不吾知其亦已兮
仰观宇宙之大
D高余冠之岌岌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7、下面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后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欢聚。
下九,指十九,每月十九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C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D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就是农历十六。
朔,是农历每月初一。
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9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三、古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8—11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其破荆州(当)苏子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B.酾酒临江(滤酒,这里指斟酒)举匏尊以相属(劝酒)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骤然,突然)
D.山川相缪(缭,盘绕)下江陵(向下)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⑤哀吾生之须臾⑥扣舷而歌之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⑤和⑥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⑤和⑥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⑤和⑥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⑤和⑥相同
12.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感慨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13、翻译(6分)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小说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蚊刑
孙方友
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
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
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内外便火艾熏天。
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无法待下去。
洗澡要带火艾,一手举着在头上绕圈儿,一手搓灰洗身,稍慢一时,便黑压压落满前胸后背,搭手一拍,鲜血满掌。
晚间大解,更需火艾,一手提裤脱裤,一手拿火艾身前身后甩。
若不然,落下黑麻麻一层,屁股当即要
“肥”一圈儿。
更可怕的是叮了人的要害。
那玩意儿最怕叮,肿得透明,屙尿也要滴湿鞋。
据传当年包公下陈州就曾受过此苦。
好在人们不愿朝清官身上泼黑,于是未见诸文字,只是口传而已。
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
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
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
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
此人为人习毒,控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
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
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
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
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
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
让人把罪犯把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的船上。
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时身亡,罪有应得;
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
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
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
偷偷倒卖火史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却不是好惹的。
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
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
到了一处,众匪推出贾知县。
匪首望了望一县之长,冷笑一声,当即命令,用蚊刑。
几个匪徒应声把贾知县的衣服扒了个精光,知县又白又胖,如同时褪净的肥猪。
一匪徒照腚一掌,脆响。
众匪大乐,细看父母官,仍气宇轩昂,不屑一顾。
匪首大怒,高喝:
“上刑!
押众匪应声而动,把知县缚了,搁到船板上,送到湖中。
时处盛夏,蚊虫极多。
月光下,众匪坐在吊了帐子的大船上,喝酒吃内,笑看贪官丧九泉,那贾知县身上早已落满了蚊虫,里三层外三层,如蜂房一般。
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
那知县如死了般一动不动,直到天明。
众匪以为知县已亡,给他松了绳索.没想他突起,虽然眼肿脸胖,竟没死。
众匪惊诧,问:
“你怎么没死?
知县笑道:
“蚊子,懒虫也,吃饱喝足便是睡觉。
吾一夜如眠,怕的就是惊动他们.这样一来,后边的蚊子过不来,趴在身上的已喝饱,是它们保全了我!
说出道理来怕你们不懂,这就叫逆来顺受!
“胡扯!
”匪首怒吼,“我们兄弟为何叮死了?
“这就怪他们自己了!
蚊刑中有明文规定:
天明不死者放生。
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
一夜之问,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了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
众匪惊叹。
匪首顿悟,当下就放了贾知县。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在文中设置悬念,暗示小说中结尾的必然性,如描写贾知县时的“仍气宇轩昂,不屑一顾”,预示了文章结局贾知县的“大难不死”。
B.蚊刑规定“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时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
”由此看出,贾知县制定开公正客观,法制有方。
C.小说举包公这个例子,是为了扩大历史背景,起旁征博引的效果,增加其真实性。
包公对花蚊子可奈何,而贾知县却能利用“花脚蚊子”发明“蚊刑”形成鲜明对比。
D.本文哲理性强,文化底蕴深厚,富有传奇色彩。
文章中贾知县说的“逆来顺受”,作者用得恰到好处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暗示主题。
15.概括分析“贾知县”的形象特点。
(3分)
16.分析小说结尾段落的作用。
(5分)
5、诗歌鉴赏(1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两小题。
杂 诗
曹 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7.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二句用“比”的手法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花李花盛开般灿烂。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早晨行走在长江之北,晚上宿止于潇湘之滨。
C.五、六句说当时的人们惊异于美人之美,以致没人敢在她面前放声唱歌。
D.七、八句说时光飞快地流逝,俯仰之间人就会老去,佳人的美貌难以保持。
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两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⑴月,闺中⑵只独看。
遥怜⑶小儿女,未解⑷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⑴鄜(fū)州:
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
内室。
看,读平声kān。
⑶怜:
想。
⑷未解:
尚不懂得。
19、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B.颔联“怜”字饱含深情,小儿女们未谙世事不懂忆长安,更突出了“独”字。
C.颈联“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