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3460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

《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

按布置方式分水平和倾斜两种。

图1.3.1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结构

1.3.2动力式辊子输送机由驱动装置、机身、辊子和辅助装置组成,见图1.3.2。

图1.3.2动力式辊子输送机结构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取得完整的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

2.1.2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记录

2.1.3对其到货的辊子输送机进行现场察看,阅读其安装说明及试运转要求。

2.1.4编制施工方案并获得监理单位(或其它相应权力部门)的批准,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1.5相关标准规范

2.1.5.1《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98

2.1.5.2《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2.1.5.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2.1.5.4《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91

2.1.5.5《化工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2000

2.1.5.6《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规定》HG20237-94

2.2作业人员

2.2.1开工前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装技能、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培训教育,做到熟悉螺旋输送机安装的有关标准、规范。

2.2.2安装钳工、电工、电焊工、起重工等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2.3设备、材料的检查验收、存放保管。

2.3.1设备的检查验收:

设备进场时,需建设、施工、制造、监理等有关单位参加,并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位号、数量清单逐一检查验收,作好设备验收记录,若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设备不得进行安装。

2.3.2设备的存放、保管:

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设立场地进行存放,并加以保护,作好标识。

2.3.3安装辅助材料的检查验收:

对安装辅助材料如:

垫铁、地脚螺栓、电焊条等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

2.4主要施工机具

2.4.1施工机具的选择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结合本单位的技术装备现状及现有机械可能利用的情况,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和利用程度。

2.4.2施工机具主要有:

吊车、叉车、手动运输车、导链、千斤顶,吊车将设备从地面吊到设备所在楼层上,用叉车或手动运输车平移至设备基础附近,然后用导链提升就位。

2.4.3吊车型号的选择应根据设备所处的位置高度及设备重量确定。

2.5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

2.5.1施工测量主要器具:

连通管、水平仪、经纬仪、框式水平尺、直径为0.35-0.5钢丝线、线锤、钢卷尺、钢盘尺。

施工测量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技术检验机构检查部门效验合格,颁发计量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

2.6作业条件

2.6.1图纸设计技术交底已完成,施工方案已报批,开工报告已批复。

2.6.2设备基础复测合格,周围障碍物清理,运输道路畅通,环境合乎要求。

2.6.3设备用电能满足使用,施工人员具备持证上岗、机具已落实。

2.6.4设备本身及使动部分复查合格。

3.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安装工艺

3.1工艺流程

 

3.2工艺操作过程

3.2.1测量放线

3.2.1.1用经纬仪确定输送机纵向中心线,与基础实际轴线偏差应不大于±

20mm。

3.2.1.2放出辊筒轴线,同时引出母线投影线,以便安装时测量滚筒与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

3.2.1.3放出机架安装线

3.2.1.4辊筒及机架放线应保证与纵向中心线垂直,可采用勾(3)股(4)弦(5)原理校核。

3.2.2机架安装

3.2.2.1依次组装头架、尾架、中间架(图3.2.2.1)。

112L

L1L2

123

1—中间架;

2—中间架支腿;

3—头(尾)架

L1、L2—机架横截面对角线长度;

L—中间架间距

图3.2.2.1机架示意图

3.2.2.2由于土建预埋件的位置、标高误差,使之很难完全满足安装要求,同时考虑支架制造误差,安装前应逐个埋件,逐个支腿进行测量和配伍(即偏高埋件配短腿),必要时对支腿进行修正,埋件进行延伸,保证支架安装达到下列要求:

(1)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

(2)机架中心线的直线度偏差在任意25m内不应大于5mm;

(3)在垂直于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平面内,机架横截面对角线(L1、L2)长度差不应大于平均长度的3/1000;

(4)机架支腿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

(5)中间架的允许偏差为±

1.5mm,高低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1000;

(6)机架接头处的左右偏差和高低差均不大于1mm;

(7)查符合要求后补刷油漆,漆种、色泽应与原构件一致;

(8)机身纵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

3.2.3辊子输送机辊子的安装,辊子输送机辊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2.3.1各辊子上母线均应在同一平面内,其高低差不应大于2mm。

3.2.3.2辊子的水平度偏差要求在辊子全长内不应大于1.5mm。

3.2.3.3辊子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

3.2.3.4转弯部分的辊子应按径向正确排列,其水平度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并应向内侧倾斜。

3.2.4辅助装置的安装:

按照各辅助装置安装图和安装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3.2.5试车

3.2.5.1辊子输送机安装完毕,检查合格后,按照辊子输送机安装说明书要求对斗提机转动部件加润滑油。

3.2.5.2根据图纸要求用试验块进行试验辊子输送机,应无异常现象。

4.动力式辊子输送机的安装工艺

4.1工艺流程

4.2安装工艺

4.2.1基础复查:

基础复查要求及方法同第3.2.1条。

4.2.2输送机机身的安装:

输送机机身的安装工艺及要求同第3.2.2条。

4.2.3输送机辊子的安装

4.2.3.1辊子输送机机身安装检查合格后,按辊子输送机安装图纸依次安装辊子。

4.2.3.2安装棍子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辊子上母线均应在同一平面内,其高低差:

输送砂型时不应大于0.5mm;

输送工件时不应大于1mm;

输送毛坯和砂箱时不应大于2mm。

(2)辊子的水平度偏差:

输送砂型时不应大于0.5/1000;

输送其他物品时不应大于1/1000,在辊子全长内不应大于1.5mm。

(3)辊子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

(4)转弯部分的辊子应按径向正确排列,其水平度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并应向内侧倾斜。

4.2.4驱动装置和链条的安装

4.2.4.1驱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照驱动装置安装图纸的要求,复查驱动装置的基础,基础尺寸符合表1-1中的规定要求。

(2)驱动装置的找正就位:

按照基础上的十字中心线对辊子输送机驱动装置用框式水平尺进行找正、找正位置为驱动装置底座上表面和联轴节母线,方法采用斜垫铁找正,垫铁放置符合下图1-1要求,两组垫铁之间间距L应小于500mm,且垫铁放置应对称。

垫铁规格和尺寸应满足GB50231-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附录五中规定。

(3)辊子输送机驱动装置进行灌浆:

一次找正合格后用细石混凝土进行一次灌浆,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时,可进行二次灌浆。

4.2.4.2链轮和链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前应清洗洁净。

(2)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齿的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两轮中心距的2/1000。

(3)链条工作边拉紧时,非工作边的驰垂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且链条与水平线夹角小于600时,可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4.5%调整。

(4)双链辊子输送机两牵引链条应适配,其长度应一致。

4.2.5辅助装置的安装

4.2.5.1辅助装置的组成:

辅助装置一般由万向转台或机动转台、转运小车、升降输送机、停止器和拉紧装置等组成。

4.2.5.2辅助装置的安装:

按照辊子输送机辅助装置的安装图进行安装。

4.2.6试运转

4.2.6.1辊子输送机安装完毕,检查合格后,按照辊子输送机安装说明书要求对辊子输送机转动部件加润滑油。

4.2.6.2用手盘车,应无异常现象。

4.2.6.3脱开联轴节,点试,观测电动机及减速机输出轴的转向是否与设计转向要求一致。

4.2.6.4电动机单试,运转时间为2小时,轴承温升≤40℃,应无异常噪音现象。

4.2.6.5连接联轴节,进行空负荷试运转,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运转时间不少于2小时;

(2)牵引件运转应正常,且应无卡壳、打滑和偏移现象;

(3)连续运转2小时后,其轴承温升不得大于40℃;

4.2.6.6负荷试运转:

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输送量允许偏差为额定输送量的±

10%;

(2)卸料应正常,并应无显著回料现象;

(3)载运转时牵引件不应打滑,电动机不应超载;

(4)止器应可靠,当停止运转时,应无明显的反向运转。

5.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5.1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5.1.1注意用电安全,雨季到来之前应对所有的施工用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输电线路的绝缘良好。

5.1.2制定防洪措施,如在施工现场及道路两侧设排水明沟,使雨水及时排出场外,并保持水沟畅通,防止施工现场积水。

5.1.3材料仓库要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

5.1.4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不允许进行焊接作业。

5.2防雷电、台风技术措施

5.2.1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5.2.2风力五级和五级以上时严禁进行吊装作业。

5.2.3台风来临前要对施工临时设施、安装的设备等采取加固措施。

5.3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5.3.1组织施工人员培训学习,掌握有关冬季施工方案、施工措施、质量标准及操作要点。

5.3.2冬季施工必须做好防滑工作。

对脚手架上斜道和场内运输道路,要有可靠防滑措施,除应及时清扫霜雪外,尚可采用撒炉灰、锯末、砂子等方法进行防滑。

5.3.3机具设备要采取防冻措施,避免损坏机具设备。

车辆、机械均应根据冬季本地区气候条件更换润滑油及燃料。

机械设备及车辆应根据使用要求加注防冻液。

加注前应仔细检查系统的密封性,不同类型的防冻液不能混装。

5.3.4加强冬季施工管理措施,明确冬季施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确保每个工序按标准、规范、规程和技术措施组织施工。

5.3.5焊接作业应避风、雨、雪的影响,相对湿度不高于90%。

5.3.6认真执行质量、安全检验制度,确保冬季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6.工程验收和移交

6.1准备好如下资料

6.1.1竣工图

6.1.2设计变更和修改的有关文件;

6.1.3主要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6.1.4钢结构工程验收记录及文件;

主要焊接部位的焊接检查记录;

6.1.5施工中使用的设备技术文件;

6.1.6隐蔽工程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