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整册教案修改好的文档doc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整册教案修改好的文档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整册教案修改好的文档docWord文件下载.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预习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
从课文叙述的事情中你有什么感受,进行简单的批注。
3.仔细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预习
1.交流学习生字应注意的问题。
2.指读课文,注意正音。
3.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从哪些语句上可以体现出周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4.质疑问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
(学困生)
(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
“我”所看到的周总理的生活是怎样的?
(学困生)
(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
(中等生)
(4)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
(中等生)
2.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
(优秀生)
第一段
(1)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2-6)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和他简朴的生活。
第三段(7-8)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作业:
1.抄写词语。
第2课时
一、教师点拨,突破重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2.用笔勾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
3.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
(1)分小组讨论,课文用了哪些例子说明他工作辛苦?
又从哪几个方面讲周总理生活简朴的?
(2)交流:
读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读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说说在这一段中,作者都交代了什么?
请学生用笔具体勾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交流。
三、指导阅读第三段
1.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说了哪些话?
为什么说这些话?
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四、总结
1.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教师课件出示写有“周总理的一天”。
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生。
我们看一看周总理当年一天工作的日志,就可以知道周总理每天是怎样工作的,读日志,结合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总理的感人事迹。
3.同学发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一夜的工作
陈设极其简单多么简朴
工作极其认真多么劳苦
教学后记:
穷人
1.学会十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段。
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书题:
2.简介作者: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
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
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当时气候怎样?
(学困生)
(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
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优等生)
2.讨论后指名回答:
(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
(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
(地扫得干净;
火没熄;
银具闪闪发亮;
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
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
)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
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音字组词,读课文。
第2课时
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
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
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
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
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
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
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
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
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3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
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
3.教师总结:
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
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
(乐于助人)
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1)细致的心理描写。
(2)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
(3)用词造句的准确。
朗读并体会共用词造句之妙。
指导续编:
1.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我们能否按照我们对这两位人物的理解,把《穷人》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呢?
该怎样编呢?
2.编写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⑴小组讨论,练习编写。
⑵大组讨论交流。
⑶教师适时点拨。
1.编《穷人》,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等待渔夫
桑娜 探望西蒙 勤劳、善良
20、穷人抱回孩子乐于助人
渔夫侥幸回来勇敢、坚强
能熬过来
白桦林的低语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时: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自读2-8自然段,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
2、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
有什么感觉?
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五、讲读第三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
“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
(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
2、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
1、抄写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二、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
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鼓励发言)
3、朗读第三段。
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B生答)
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A、B生答)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
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想法,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杨震暮夜却金》。
看林人……
坚守岗位
无私奉献
默默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