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819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1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5.2主要分项工程施工计划12

5.4总体施工流程13

6.5.1工程概况39

6.5.2施工方案39

6.5.3施工工艺39

7.4部分难点工程施工工艺50

8.4.1为确保质量所采取的检测试验手段及措施67

8.4.4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70

8.6环境保护措施91

8.6.5大气环境保护及粉尘防治措施99

8.6.6防止噪音污染的主要措施100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

1.1、编制依据:

(1)交通部、建设部、国家及广东省与广州市有关行业现行的规范、标准。

(2)招标文件规定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3)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粤境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招标文件及修改补遗书;

(4)工程现场踏勘及调查所掌握的信息资料。

(5)我单位拥有的机械设备状况、技术力量、施工能力、现场实际情况和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范围:

 

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粤境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6合同段所界定的工程,里程桩号为K38+800~K46+600,全长7.8公里。

1.3、编制原则:

(1)遵照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实际情况和业主要求;

(2)做到统筹安排,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3)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4)采用项目法施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

第二章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粤境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为原有佛开高速两侧扩建加宽道路工程,起点位于九江大桥以南,鹤山市沙坪镇原佛开高速陈山出口处,经江门鹤山市沙坪镇、上跨陈山新村、江沙公路,从黄洞村擦边而过,最后终于鹤山市雅瑶镇三堡,与在建的江肇高速公路相接,路线总体走向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全长7.8公里。

2.2、地形地貌

本项目所经地区地形隶属鹤山~新会低丘陵地区,本地区经长期剥蚀、切割、夷平,外貌呈低,矮、平缓起伏地形,一般为标高之台地,偶有200~300m的低丘陵平缓、沟古阔,均无明显的脊线或走向。

本项目地区内还偶有狭小的山间平原分布以及众多的洼地,区内之河流均十分短小。

项目地区地质地属华南褶皱系第三级构造单无粤中拗陷部分,主要地质为区域性构造带大断裂及若干构造盆地所形成。

其表面为地质地层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实质地层为地层第三系居多,岩性为红色、灰色砾岩、粉砂岩及泥岩,少数以孤山残丘出露地面。

2.3、气候、水文地质

本项目所在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21.60C~22.60C;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

年平均降雨量为1619~1800毫米,多集中在4月至9月;

夏季多南、东南风,冬季多为干冷的北、西北风。

本区属于华南沿海台风区,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年平均13.5次,其中以7~9月最为频繁。

本项目区域水系河网区为丘陵区,只有稀疏短小河流分布,其流量不大,但随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

2.4、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标准

公路等级

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原四车道扩建为八车道)

路基宽度

42m(整体式),52m(分离式)

设计行车速度

120Km/h

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设计洪水频率

路基1/100,特大桥1/300,其余桥涵1/10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2.5、主要工程量

本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38+800~K46+600,全长7.8公里,主要工程量为:

路基挖土方约43万m3,挖石方约51万,路基填筑约58万,大桥1座,中桥5座,匝道桥1座,人行天桥1座,桥式通道14道,盖板涵11道,箱涵2道,圆管涵9道。

软基处理约1676m,路基防护及排水水工程28275m3,新建雅瑶服务区,改建陈山互通立交。

合同造价约1.47亿元,施工工期24个月。

2.6、施工交通环境及水电条件

本工程为改扩建高速公路,应业主要求施工期间要保持每天24小时原高速公路四车道通车,故佛开高速作为施工便道基本上不可能,只能在新扩建道路征地范围内修建施工便道及利用部分原城乡公路、已建横穿原高速的桥来为项目建设所需材料及设备的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章人员、设备组织机构及材料进场

3.1人员组织机构形式

为了对本合同项目进行全面、高效的施工组织管理,本公司成立“吉林长城路桥建工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第六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并选派具有丰富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由单位法人委托,全权代表我单位行使对业主的承诺,并带领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围绕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和工期计划,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

项目经理部下设6部2室一组,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通讯、办公器材,以及试验、检验仪器设备。

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组织机构见下图:

路基施工一队

3.2人员组成

参加本标段施工的主要管理人员详见下表。

本标段主要人员表

职务

姓名

职称

备注

项目经理

李亚辉

工程师

项目总工程师

杨贵亮

高级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

庞秋

助理工程师

项目副总工程师

吴均荣

计划合同负责人

丁玲

造价工程师

孙明礼

桥梁工程师

黄春生

道路工程师

李剑锋

质检工程师

张进军

试验室主任

张建明

机械工程师

梁锦添

测量工程师

陈水杰

叶泽林

安全负责人

沈琼

财务

杨伟伦

会计师

办公室主任

陈光

资料员

赵丽娇

3.3施工组织目标

1)质量目标

质量第一,总体评定合格。

工程总体形象为:

路基实、边坡稳、排水畅、表面光、路面平、尺寸准、环境美、资料齐。

2)工期目标

在合同赋予的权限和责任范围内,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力投入。

确保在合同工期内完成合同任务,力争提前完成工程任务。

3)施工安全目标

全过程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实现施工重大事故0案次。

4)环保目标

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确保施工过程中不破坏环境。

5)施工管理目标

坚持项目法管理,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力创双优,实现“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的目标。

3.4项目管理措施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管理跨度,我单位对本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

技术管理:

工程开工前,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技术管理人员认真进行施工组织文件的编制,确定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对图纸进行认真审核,作好复测与测量工作,为全面按期开工作好一切必要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测量双检制及各施工工序的三检制,做好试验检测、工程监控和测量放线等工作,确保各施工环节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进度计划管理:

以总网络进度计划为依据,编制周、旬、月、季和年施工进度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进展情况及时对原计划进行修正与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对实施中出现的滞后工期的工序,提出补救措施,确保“关键工期”和总工期的实现。

每月定期举行计划协调会,分析上月计划落实情况,下达下月的施工任务,切实保证计划实施的严肃性。

合同管理:

合同是甲方同施工单位双方经济法律关系的约束和相互合作的纽带,它规范着双方的责权和关系。

我单位作为实施合同的一方,将充分重视合同的管理工作,响应甲方要求,严格执行合同的条款,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合同管理人员,具体处理各种与合同有关的事宜,以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成本管理:

加强机械、物资管理,严把采购、运输、发放等各个环节,降低消耗,杜绝浪费,降低成本。

按网络计划精心组织施工,搞好劳动力调配,科学安排施工程序,避免停、窝工现象,做好机具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努力提高施工机械的利用率,机具设备设专人负责保管,采取有效措施节约原料消耗。

资料管理:

对图纸、文件、技术交底、会议记要、监理指示、试验资料、检查证、评定表等各项资料设专人分类整理,妥善保存,以保证竣工资料及时完整移交。

3.5施工设备、材料进场安排

施工机械设备除运输车辆外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压路机等均采用平板车运输;

施工人员主要是客车运送;

施工材料,如砂主要从鹤山星运砂场供应;

碎石选择鹤山出水莲花石场为石料供应点,选用汽运或拖拉机运输;

水泥、钢材等甲供材料由业主负责运到现场。

3.6施工任务安排

项目部计划设路基1、2队、涵洞1、2队和桥梁1、2队。

其中路基1、2队负责本项目路基土石方开挖、填筑、软基处理及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涵洞1、2队负责本项目所有涵洞的施工;

桥梁1、2队负责本项目所有大、中、小桥的施工。

各工程队设现场施工队长一人,施工员2人,并配备相应的生产班组、专业作业队伍。

第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

4.1施工便道修建

施工便道设置,主要考虑施工进场便道、施工区联络便道,并与场外原有道路相连通。

施工便道建设只要考虑在本工程征地范围内铺设,计划在原有路基上清表过程中通过局部修建作为施工便道使用,挖方路段通过土石方开挖修建,填方侧原地基压实的基础上加铺30~50cm泥结石面层,填筑材料由最近挖方段就地取材。

遇水田先清淤换填后按常规方法修筑。

进场道路修筑宽度为5m(路面),施工区联络便道修筑宽度为4.0m(路面),并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与原有水系相联通,每隔200m设一个长20m,宽4m(路面)的错车台。

为保证原有灌溉、排水系统,便道在遇到水沟处,采用埋设砼管涵的方法确保排水,若河沟水量较大搭设型钢便桥。

施工区内仅有K40+183.64陈山大桥下江沙公路、K41+147.524中桥处黄洞村道规划道路、K43+611.12中桥处地方道路可利用,因此便道的布设宜围绕这些现有道路进行,利用新建便道通过已有通道、桥底两侧互通为现场施工提供便利。

根据施工现场原有的交通环境条件,计划设置如下施工便道:

第一条(起点K38+800~K39+100(陈山出口D匝道)施工路段):

以原高速路陈山出口D匝道收费站路为便道起点,先在此施工段范围内左侧修建施工便道,然后利用现有K38+921.595汽车通道通过修建路线右侧施工便道,从而形成此施工段两侧便道及陈山出口D匝道贯通

第二条(K39+100~K40+183.64施工路段):

该路段范围内的施工便道以陈山出口A、C匝道为依托,利用原K40+183.64大桥下江沙公路在本路段征地范围内两侧修建施工便道,从而可实现陈山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