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2795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

  1.医养结合成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新趋势

  1.1高龄化、空巢化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的及以上人口人总数为1.18亿,占人口总量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其中85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总数约为2000万,占总口总量的1.57%,比2000年的人口普查上升0.62%。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4)表示,“2000-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

65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由目前5000万增到2050年的近2亿。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正逐渐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失能的风险逐渐上升,对护理型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2医养结合成解决养老难题新思路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备受关注。

传统养老模式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

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

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

  2.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

需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有足够具备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2.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2.2.1“医养融合”模式

  一般由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演变而来,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模式,分为医疗区和养护区两大功能。

老年患者在疾病的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医疗区接受治疗,在康复期和病情稳定期进入养护区休养,享受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

  该模式能够有效依托现有医疗设施和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场地的用地条件和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合城市中心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用地紧张的地区。

缺点在于其对老年人的心理感受、精神慰藉等方面考虑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运动学习等需求。

  2.2.2“中心辐射”模式

  医疗机构与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在功能结构上,以综合医院为中心,环绕形成若干养老型社区,每个社区设养护站,专业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视老年人健康状况为老年人确定居家养老、社区中心养老或医院养老类型。

  该模式充分照顾了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的心理需求,根据老年人健康情况确定医养级别,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适合老城区等老年人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但该模式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分散的布局不利于统一管理,虽照顾了老人居家养老的精神需求,但无法提供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高品质的养老生活空间。

  2.2.3“养老产业城”模式

  选取大城市郊区,交通环境便捷、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健康产业城。

健康产业城是一个复合式的概念,除具备养老功能外,还可加载医药生产研发、医药金融保险、养老地产、运动休闲、医疗特色旅游等多种功能,是对医养融合模式和中心辐射模式的整合提升。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对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多层级、多模式的医养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活动选择,使老年人形成自己的社会群体,实现自身价值。

在服务老人的同时,还可构建以医疗服务和老年服务的健康产业,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3.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发展困境

  3.1认识不足,定位模糊

  受传统“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中国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对机构养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营建养老机构的目的也主要为解决“三无对象”、“五保户”等特殊人群的养老问题。

致使我国的养老机构在建设数量和规模上都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本应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受到用地规模、医疗资源等诸多因素制约而难以普及。

  3.2政策壁垒突出,市场化运营滞后

  民办医疗服务机构很难获得医疗机构的身份,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热情度不高,运营过程中在税收、人才、运营费用等多个方面都无法与国有医疗服务机构竞争,降低了民营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发展规模。

养老服务尚不属于诊疗项目,在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方面有较多限制,造成康复期较长的老年患者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既造成过度医疗,也可能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延误治疗。

过多的政策壁垒导致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整体市场化运营不高,缺乏市场意识与服务意识。

  3.3结构失调,市场供应总量不足

  截至2012年底,我国现有养老床位数为390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1张,从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养老服务机构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在50-70张,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但在实际运营中,又存在着空床率高、盈利难度大的双重困境。

根本原因便在于养老机构结构不合理,真正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严重短缺。

在现有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大多数是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低层次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而成,医疗水平相对偏低,诊疗水平髙、信誉好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甲医院等高端医疗资源十分稀缺。

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约有4000万的老人需要护理,按1:

4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需要1000万护理人员,但持证者现在仅有2万左右,缺口极大。

  4.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规划探索

  4.1项目概况

  2013年3月,广州市政府明确提出根据市新型城市化发展推进“三个重大突破”和实施“123”城市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发展平台建设的主攻方向,集中资源,全力推进“2+3+11”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

“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属于“11”大功能平台之一,位于广州市北部,规划范围约为148.29平方公里,北临流溪河,南接帽峰山,西临京珠高速,与广州中心区的距离为25公里,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相距17公里,区域交通环境极好。

范围内丘陵水系交错,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

核心区位于健康城中部,规划范围10.59平方公里,以医养结合方式为主导,提供医疗、养老、健康管理等服务。

  4.2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创新

  4.2.1多层级的医养设施配套

  规划按照“核心—衍生—外延”的三圈层结构设置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私人医疗机构等服务机构。

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第一圈层距离综合医院300米,为心血管病医学中心和肿瘤专科医院;

第二圈层距离综合医院800米,布局生殖医学中心以及临床辅助诊断中心、脑和神经医学中心;

第三圈层距离综合医院1000米,布局临床辅助诊断中心及医学模拟中心、癌症预防中心、疗养运动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及体检预防中心等医疗机构。

其他社区级医疗服务设施则按照60岁以上养老人口的活动特点,在养老社区每个街区中设置养老康复中心,包括急救中心、社区诊所、NPO志愿者之家等设施,实现45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

  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养老习惯,在医疗圈层外围规划老年公寓、介助社区、介护社区、康复社区四大养老组团。

老年公寓承担年龄65岁以下,身体基本健康能完全自理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可享受社会医疗福利的居家养老型社区;

介助养老是以提供器械及专项介助为主,适合具有部分功能性障碍、日常生活需要外部介助的半自理老年人居住;

介护养老是从介护护理到临终关怀的养老社区,为有功能性障碍或身心衰弱、需要高度依赖医疗护理的老年人提供介护设施的社区;

康复养老是配套型养老社区类型,包括提供特护、一级、二级和三级四种等级康复服务。

  4.2.2面向市场的运营模式

  在运营模式方面,健康城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运营模式,政府通过用地划拨、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入优秀三甲综合医院,以综合医院为核心面向社会资本引入专科医院、养老公寓、商业娱乐等营利性设施,对接市场。

在养老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为民间资本提供绿色通道及优惠措施,进行高标准建设。

  在开发时序上,采用滚动开发模式,首期尽量避免村民住宅搬迁,以养老公寓、福利型养老院等资金要求少、资金回笼能力强的项目为启动项目;

二期利用回笼资金进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资金要求高、拉动效应大的项目,三期全面启动村庄改造计划,陆续完成安置搬迁及返还物业留用地建设,并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

  4.2.3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全区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步行道与主要车行道交叉口处设置无障碍连廊、步行桥,保障老年人及病人的通行。

人行系统串联多个社区单元,减少穿越车行道,创造安全舒适步行环境。

规划50米宽的绿带串联各生活区与医疗区,使老人及病人下楼即可进入绿带,绿带中设置医疗急救流动站、小型运动场所、休憩节点、日常生活配套站等设施,还设有全天候连廊系统,为老年人提供遮风挡雨的行走空间。

  5.结语

  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数量的增多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受传统养老思想的影响,我国在机构养老方面的准备并不充分。

从养老市场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具备医护功能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养老发展的主流。

然而,现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在满足老人精神需求,带动地区产业发展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针对这一问题,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了探索,创新性提出多层级的养老体系、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人性化的规划设计等规划理念,未来将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的健康养老中心,成为构建幸福广州、健康广州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袁晓航.“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

浙江大学,2013.

  [2]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3:

33-36.

  [3]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31-33.

  [4]于卫华,林丹,陈雪羚.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4:

9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