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235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1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9上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

九年级上册

全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探险者的梦想》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探险者的梦想》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内容。

这节课的主体知识就是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是14——16世纪欧洲大变革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亚非拉美各洲都成了西欧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来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创设了条件,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这些环环相扣的历史都离不开地理大发现。

因此,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古代历史向近代历史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了解哥伦布等探险家们

的航行以及探险经历。

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预习课文并收集资料,了解哥伦布等航海家的探险经过。

通过绘制新航路开辟简表,锻炼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合作讨论,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罗盘针对世界航海事业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开辟新航路既需要必要的知识、科技条件,更需要决心、勇气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并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教学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

哥伦布等航海家的航行路线,以及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重难点突破策略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采取学生预习课文,并且课前搜集相关材料信息,在课上请学生自行讲述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的艰辛历程,并明确哥伦布的航行路线。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开辟新航路既需要必要的知识、科技条件,更需要决心、勇气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并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哥伦布等航海家的航行路线,由于这一知识点涉及的地理知识较多,需要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学生自主学习之外,还特别注重利用了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同时,指导学生利用表格的形式对各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进行归纳总结。

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是举世公认的伟大业绩,优点容易掩盖缺点。

学生容易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却忽视了消极后果。

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采取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列举手机、快餐、数码相机、汽车等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地球已经越来越小,世界经济已经达到了全球化的程度。

通过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和五百多年前各大洲之间彼此孤立形成对比,导出世界各大洲之间从彼此孤立到相互联系的转折就是“新航路的开辟”。

设计依据:

从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入手,引申到学生的未知领域。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

①、教师举出西汉“丝绸之路”和马可波罗在元朝来到中国的例子,说明东西方之间存在着传统商路。

进而提出探究问题一:

既然存在传统商路,探险家们为什么还要千辛万苦的开辟新航路呢?

②、创设情境:

提出探究问题二: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具备怎样的条件你才可以远航?

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中国发明的罗盘针在世界航海史上的作用。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学生自主阅读并整合教材的第二、三框题:

①、请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利用幻灯片明确指出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

(其中要着重介绍哥伦布、及其发现新大陆过程中的艰辛历程。

②、完成新航路开辟过程的表格。

③、通过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新航路开辟的“一个中心、两个方向、四位航海家”。

设计依据:

整合教材使线索更加清晰,更好的突出主题,突出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哥伦布的航行经历,指出航海家的航行路线,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新航路开辟过程的艰辛,从而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绘制路线图,完成表格,构建了新航路开辟的空间概念,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和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合作探究:

通过对哥伦布是探险者还是殖民者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又带来了哪些消极后果。

设计依据: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对哥伦布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5、能力提升:

让学生回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从目的、规模、影响三个方面比较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的两大创举的区别。

设计依据:

回顾旧知,再次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进行补充。

设计依据:

再次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练习:

(略)

8、板书设计:

探险者的梦想

                     ——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      条件      经过     影响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了解,培养学习利用史实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比较《大宪章》和《权利法案》两个重要文件以及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通过阅读《权利法案》的基本条款,培养阅读历史资料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了解,通过组织学生比较《大宪章》和《权利法案》两个重要文件以及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政治制度。

【教学教法】

讨论交流法,主题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把国王送上断头台]

围绕课文的导言,介绍《大宪章》,导入新课.

围绕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权利之争,提供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知识,并提出"国王以国会的矛盾实际事实就是腐朽的封建势力与新兴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弄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提出问题:

"为什么1640年新议会召开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二,"光荣革命"

提出问题:

"为什么英国社会上层要在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赶走詹姆士二世""为什么当时英国人把宗教信仰看得那么重要"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三,限制王权的法案

"光荣革命"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被请来的威廉国王和玛丽王后最终屈从于国会,1689年并制定颁布了《权利法案》.结合材料阅读,让学生了解《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并知道《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大大削弱,使国会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并对"君主立宪制"这一概念进行解释.

指出"光荣革命"的进行,《权力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

课堂小结

提示学生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去认识,归纳及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明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为1640——1688年,强调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处死,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及1689年《权力法案》颁布三个重大事件.

【作业布置】

列举《权力法案》的内容并写出目的及影响

【习题设计】

1、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A、1640年B、1649年C、1688年D、1689年

2、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

()

A、詹姆士一世B、查理一世C、查理二世D、詹姆士二世

3、(黄冈中考题)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项法案中,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限制主权,使英国最终确立新的政治体制,即:

()

A、总统制B、君主制C、君主立宪制D、议会制

4、1688年英国发动了政变,赶走了国王,迎接其女儿、女婿来执政。

我们称这次革命为: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辛亥革命C、光荣革命D、热月政变

5、17世纪统治英国的封建王朝是:

()

A、都铎王朝B、斯图亚特王朝C、波旁王朝D、莫卧儿王朝

6、对英国1640年开始的革命叙述正确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B、“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C、它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

D、它被马克思誉为“欧洲范围内的革命”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B、查理一世专横有增无减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D、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板书设计】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时间:

1640—1688年(近半个世纪)

2、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3、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4、领导人:

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5、结果: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影响:

(1)国内影响: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国际影响: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马克思认为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7、《权利法案》:

1689年,目的——限制国王权力;制定机构——英国国会;内容:

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教学反思】

 

《第四课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上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启“法国大革命”,这一课知识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不像七年级学生那样对历史课充满新鲜与好奇,面临的升学压力,由于功课的增加以及观念上的影响,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开始下降。

经过两年的学习,九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知识与技能】

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美利坚民族形成;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特点;独立战争的原因、进程;《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参考教材及导学案完成任务,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小组讨论、分析、思考、讨论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评价华盛顿确定为本课的重点;体会《独立宣言》所反映的民主思想,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