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docx
《七年级政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亲情之爱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
(7-9年级)作出规定:
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
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
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第三框“让家更美好”,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从而知道如何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
三框内容由浅入深,围绕“亲情之爱,”由感性到理性,从明理到导行,使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将自己的爱落实到和谐家庭的构建中。
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
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
”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所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安排此课。
二、本课核心教育价值
本课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目标。
三、本课的核心知识梳理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家”的含义。
2.知道中国人的“家”,理解尽孝在当下。
3.理解亲情之爱是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4.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5.认识现代家庭的特征,知道构建和谐家庭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
2.通过情境体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家的意味和亲人之爱。
3.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爱的碰撞,明白通过努力可以有效化解亲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家庭,培养学生理解家人的知人能力和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和感受父母亲人的爱,培养对家的热爱之情。
2.体味亲情,学会与父母沟通,沟通中传递爱。
3.努力传递家庭美德,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
第1课时家的意味
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通过探讨,知道家的含义以及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自己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弘扬好家风、继承与弘扬孝亲敬长的情感。
二、达成目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和难点是什么重点:
对家理解
难点:
孝在当中
2. 为什么是重点与难点
本框是学习下面内容的基础,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
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长辈的爱,觉得是应该的,孝亲敬长是长大后的事情,现在只有尽力学习就好。
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
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材料的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对家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知道孝亲敬长应该从现在开始,通过一件件小事做起。
三、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具体过程(详案)
设计意图解读
听音乐《我想有个家》
学生带着轻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松愉快的心情进
新课导入
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家意味着什么?
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今天入学习主题。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一)家的理解
教学环节
1.生命的居所
从学生的经
准备上课所用的音视频资料及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师:
“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
那么,什么是家?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说说“家”是什么?
生:
家是生命的摇篮,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我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家是保护伞,当我有危险时,它会保护我······
2.心灵的港湾
师: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
请阅读课本第73页“阅读感悟”中内容,说说“家”是什么?
生: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师:
家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这是家最大的特点。
一个没有亲情、没有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3.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展示春运图片
验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知道家是情感的纽带,心灵的港湾。
家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
视频的播放,使学生知道自己每个人都在家风的熏陶中成长。
师:
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而这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生:
体现了中国人的乡愁和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中国人团圆的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孝亲敬长之情······
师: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
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家里都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
播放视频——《家风》,结合视频,交流自己家延续下来的优良家风。
生:
爱国守法;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待人友善;爱岗敬业······
(二)家庭认识
师:
每个人对家都有深厚的感情。
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
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71页内容和72页的“相关链接”与“探究与分享”说说家庭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家庭关系的确立和家庭的功能。
生: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生:
父母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父母生下我是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
生:
父母工作的收入、购物是家庭的经济功能;父母生育二胎是家庭的生育功能;父母辅导孩子功课是家庭的教育功能;父母假期带孩子外出游玩是家庭的消费、娱乐功能·····
学生在自学中掌握相关知识,在展示中运用有关知识。
(三)孝在当下
1. 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
材料一:
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
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
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
“我的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
”庄公听后十分感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成年子女有赡养
通过历史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了解
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
在生活中如何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师: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尽孝在当下
师: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孝亲敬长是否与我们无关?
若有关我们又该怎么办?
生:
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洗碗等;自己整理自己的卧室;自己独自上学;争取把学习成绩搞好;抽空与父母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的表现·····
师:
孝亲敬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履行法律义务。
做,从而践行孝亲敬长,弘扬优良家风。
师: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略。
可以让学生了解
自己的学习情
巩固小结
练习:
《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
况,同时便于老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
家的意味
(1)生命的居所
1.家的理解
(2)心灵的港湾
(3)中国人的“家”
板书设计
(1)家庭的含义2.家庭的认识
(2)家庭关系的确立及功能
(1)传统美德,法定义务3.孝在当下
(2)孝在当下
便于学生系统的了解学习内容
查一查“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有哪些写法,探讨文字背加深学生对“家”
后的意义。
的理解,同时提
拓展提升
从英语中找出与汉语的“家”相对应的词语并进行比较,高学生收集材料
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义。
能力。
五、本设计亮点总结
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话体验等多种形式,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观念认识、情感体验和践行反思,注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