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0936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三第1课丰乐亭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窈(yǎo)然   恃(shì

)   商贾(gǔ)

滃(wěng)然畎(quǎn)亩刬(chǎn)

涵煦(xù

)滁(chú

2.通假字

刬削消磨 刬,同“铲”,铲除

3.一词多义

(1)治

(2)始

(3)顾

(4)按

(5)简

(6)幸

(7)而

(8)于是

4.词类活用

①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②圣人出而四海一 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

③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词作动词,命名

④以乐生送死 动词作名词,活的,死的

⑤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

⑥始饮滁水而甘 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甘甜

5.古今异义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古义:

第二年。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②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静静地。

冷漠的样子。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也,表判断)

②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也,表判断)

③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矣,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①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状语“于州南百步之近”后置)

②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状语“于清流山下”“于滁东门之外”后置)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状语“于山谷之间”后置)

(3)省略句

因为(之)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朋党论》”

2.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

所谓“庆历新政”,仅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在庆历五年春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

欧阳修因上疏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

滁州五代时为争战之地,深受破坏,经过宋初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已初步恢复元气。

滁州西南琅玡山为游览胜地,欧阳修政事之暇,颇喜寻幽访胜,辟地筑亭。

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思想。

3.相关知识

(1)文体知识

“杂记”,古代的一种记叙类文体,记人物、记亭台名胜、记游山水等,皆属于“记”的范围。

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杂记的功能。

因为所记事物具体可感,此类文章中多有记叙周详、描写细致的佳作。

(2)关于丰乐亭的传说:

丰乐亭建于丰山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一千米。

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说:

“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

”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

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人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

不意仆人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于是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

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人只好以实相告。

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

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同时还写下了诗歌《丰乐亭游春三首》: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3)关于亭。

亭,起初是行人停留宿食的处所。

《释名》卷五:

“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秦汉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为乡。

庾信《哀江南赋》里有: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亭”是象形字,表示高耸的建筑物,所以《说文解字》曰:

“亭有楼,从高省。

”亭有“望楼”的意思。

人们在地势高峻的亭中可以眺望远方。

亭,体积小巧,结构简单,造型别致,可建于任何地方,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元人有两句诗:

“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

”这就是亭子的作用。

一、结构图解

丰乐亭记

二、内容研读

1.《丰乐亭记》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后的第二年,古代文人在被贬后往往抒发自己的愤懑,欧阳修与前辈文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 范仲淹等实行改革失败,被罢官,欧阳修上书为之鸣不平,被贬官到滁州。

到了滁州,欧阳修对于政治风云之险恶似有所悟,自号“醉翁”。

但他胸怀旷放,并不嗟怨。

他曾告诫别人“勿作戚戚之文”,他自己也切实做到了这一点。

身在贬所,没有“不堪之穷愁”,而言山水之乐,这一点确实是前辈文人如韩愈等所未做到的。

2.文章写滁州山水之美,而在第二段开头却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文章写滁州山水之美,尤其写丰乐亭周围景色的美妙,是正面描写,第二段追述滁州历史上的战乱,与现在形成对比,突出现在的滁州经过历史变迁之后的风俗之美、安闲生活,更能烘托出“乐”这种情感,深化主旨。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一句该如何理解?

[明确] 在这篇散文中,最有深意、最能引起时人和后人共鸣的句子就是: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也就是说,百姓必须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在丰年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因为天下和平安定,没有战事,因此应该倍加珍惜。

无论哪朝哪代,老百姓最盼望的就是没有战争,国家和平安定,因为这是幸福生活的根源。

所以,一定要珍惜这种生活,消除不利于和平安定的负面因素。

4.比较《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的主题,并举例说明。

[明确] 两篇文章写的都是“山水之乐,得之心”。

《丰乐亭记》中,“乐”是主题;

《醉翁亭记》中,“醉”是主题,乐即是醉,醉即是乐。

例如《丰乐亭记》中写道: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水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两者写的都是四时佳景,而且山水之乐,得之心。

三、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滁州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绘赞美,滁州“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的战乱历史的回顾,以及今天人们安乐生活的描绘,揭示了今天安乐生活的可贵。

全文以“乐”为主线,写了滁地之乐,滁时之乐,滁人之乐,紧扣一个“乐”字来写,多角度、深层面地写出“丰乐亭”的乐意。

启示人们应加倍珍惜“无事之时”,不要忘记皇上的恩德,维护赵宋王朝。

四、写法鉴赏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反复抒发感慨,写得很有感情。

继第一段简括全亭风景之后,第二段横插“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一语,叙述历史上滁州的战乱之况,“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然后写了现在“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的现状,并进一步写太平之乐,“地僻而事简”“其俗之安闲”“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通过这种对比,更深刻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掇幽芳而荫乔木掇:

摘取

B.因为本其山川本:

依据

C.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幸:

幸亏

D.涵煦百年之深也涵:

滋润

解析:

选C。

幸:

有幸。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B.滁于五代干戈之际

C.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

D.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选B。

A项,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B项,“干戈”指“战争”,与今义相同;

C项,消除,消灭/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或虚度时间;

D项,孤寂的样子/冷漠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刬削消磨

B.亡何国变,宁南死

C.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D.掇幽芳而荫乔木

选D。

A.“刬”同“铲”;

B.“亡”同“无”;

C.“乡”同“向”。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B.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判断句,其余的为状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以下课内文段,回答5~8题。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

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修尝考其山川____________

(2)圣人出而四海一____________

(3)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____________

(4)盖天下之平久矣____________

答案:

(1)考察 

(2)统一 (3)只,仅仅 (4)连词,表原因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向之凭恃险阻

②欲求晖、凤就擒之所

B.①圣人出而四海一

②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C.①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D.①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都是连词,表顺承。

A.音节助词/助词,的;

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C.那/其中的。

7.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豪杰并起而争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C.圣人出而四海一

一,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

8.翻译下列句子。

(1)而故老皆无在者。

译文:

                                    

(2)向之凭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