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0790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学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12月30日8时30分,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投入运营。

八达岭长城站建在地下,埋深达102米。

下图是京张高铁站点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八达岭长城站建在地下主要考虑的是

A.保护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

B.地面建设用地少

C.技术水平高,能攻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D.资金雄厚,能支持大规模工程建设

2.京张高铁西北部站点少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B.地形崎岖,修建站点困难

C.经济较落后,资金薄弱

D.人口密度小,市场需求少

【答案】1.A2.D

【解析】

【1题详解】

八达岭长城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站建在地下,可以减少对当地生态及景观的破坏,A正确。

地面用地、技术水平、资金等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题详解】

京张高铁西北部位于张家口境内,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多雨,故A错误。

我国高铁修建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能够克服地形因素带来的不利条件,故B错误。

材料指出京张高铁是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由国家投资建设,不由地方政府出资,故C错误。

张家口地处坝上地区,人口密度小,市场需求少,所以不需要设立较多站点,故D正确。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国家统计局按照常住人口的口径统计的数据显示:

2016年底全国有2.22亿老年人,全国平均老龄化水平是16.15%,其中,农村是18.47%,城市是14.3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重庆、四川、湖北、福建、浙江、安徽、广西、湖南、上海、江苏等10个省级行政单位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居全国前十位。

下图为2000年-2010年上述10个省份乡村人口老龄化发展变化图。

3.2010年,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单位,多数省份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B.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C.集聚于长江口D.位于东部沿海

4.2000年-2010年间,乡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最快的是

A.重庆B.浙江

C.上海D.广西

5.近年来,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

A.出生率低B.环境质量好

C.平均寿命长D.经济水平低

【答案】3.B4.A5.D

【3题详解】

这十个省份中,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有:

湖北、安徽、湖南,仅占少数,故A错误。

十个省份中,位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有:

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占总数的一半,故B正确。

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口,故C错误。

位于东部沿海的有:

福建、浙江、上海、江苏,仅占少数,故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4题详解】

2000年-2010年间的乡村人口老龄化增速=(2010年老龄化率-2000年老龄化率)/2000年老龄化率×

100%,根据此公式计算得知,重庆的人口老龄化增速为72%,浙江的人口老龄化增速44%,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增速35%,广西的人口老龄化增速41%。

所以乡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最快的是重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5题详解】

城市生活压力大、农村生活压力小,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所以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比城市高,故A错误。

环境质量不是影响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故B错误。

受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影响,农村的平均寿命比城市的短,故C错误。

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低,多数的青壮年会选择到城市生活和工作,人口迁移使得农村的老龄化更严重,故D正确。

在我国广西某村落,有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习俗叫“赶水潭”,指的是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

下图为水潭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赶水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习俗B.旅游推广

C.水患灾害D.用水需要

7.“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

A.元宵节前后B.端午节前后

C.中秋节前后D.重阳节前后

8.关于当地地理环境推断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小B.植被覆盖好

C.地形平坦D.土壤较贫瘠

【答案】6.C7.A8.D

【6题详解】

材料指出“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据图可知若裂隙不疏通,水潭中的泥沙和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水患,这表明“赶水潭”的主要目的是疏通堵塞的裂隙,防止水患的发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7题详解】

材料指出“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此时水潭中的水量应该比较少,才能经过搅动敲打,使得泥沙疏松。

所以推测“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河湖枯水期,各选项所给节日中,只有元宵节处于河湖枯水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题详解】

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故A错误。

图中显示当地多地下暗河,可推测当地地表水分较少,由于地表缺水,植被覆盖可能会较少,故B错误。

由于当地地处广西,降水多,图中显示当地又多为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可知当地为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当地地表比较崎岖,故C错误。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土壤为贫瘠的红壤,再加上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当地的土壤比较贫瘠,故D正确。

彩条布覆盖成棚是一种简捷实用新型的保护性设施,具有防冻增温的作用,当今已逐步运用于经济林果木:

下图中曲线示意我国某原种场梨园示范区寒冷期(1月初---3月初)阴、晴天棚内、外的平均气温逐时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表示棚内阴天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0.下列有关该地所在省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季分明、植被茂密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D.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11.寒冷期彩条布覆盖棚内、外平均气温的逐时变化说明

A.棚外晴天气温日较差最大

B.白天棚内气温下降的速率晴天小于阴天

C.棚内防冻效果阴天较晴天好

D.白天棚外气温上升的速率晴天小于阴天

【答案】9.B10.C11.C

【9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③昼夜温差较大,②④昼夜温差较小,所以①③为晴天,②④为阴天。

由于材料指出彩条布“具有防冻增温的作用”,所以①③中,气温较高的①为棚内,气温较低的③为棚外。

②④中,气温较高的②为棚内,气温较低的④为棚外。

所以表示棚内阴天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棚外气温最高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由于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时间的14时,可知该地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为90°

E附近。

而且根据材料可知当地种植暖温带水果梨,可以推测该地位于新疆境内。

新疆为温带荒漠带,植被不茂密,故A错误。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特点,故B错误。

新疆地区河流主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由于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小,所以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小,故C正确。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的是我国南方地区,故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①曲线,即棚内晴天,故A错误。

根据前面分析已知,①为晴天棚内,②为阴天棚内,据图可知白天气温下降的速率明显①大于②,即晴天大于阴天,故B错误。

由于夜间温度②大于①,所以棚内防冻效果阴天较晴天好,故C正确。

③为晴天棚外,④为阴天棚外,据图可知白天棚外气温上升的速率③大于④,即晴天大于阴天,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肯尼亚以农业生产为主,占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

肯尼亚是一个新兴的产茶国,茶叶产量占世界第三位。

独立前殖民统治者禁止肯尼亚人种植茶叶,独立后,政府将外国资本所有的种植园茶园通过合营等措施,使之逐步肯尼亚化,同时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农户经营的小茶园。

茶园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非大裂谷两侧海拔1500-2700(m)的高原地区,全年均可采收,茶叶被称为“三无茶”,即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

茶叶通过蒙巴萨拍卖会对外出口,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蒙巴萨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茶叶拍卖中心。

但茶叶生产的销售和包装环节仍然被牢牢地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

下表是1963-2006年肯尼亚茶叶种植面积和生产量变化表。

材料二肯尼亚的位置、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

(1)说出肯尼亚独立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主要原因。

(2)分析肯尼亚茶有“三无茶”之称的原因。

(3)简述蒙巴萨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拍卖中心的有利条件。

(4)指出肯尼亚茶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答案】

(1)政策扶持,小茶农、种植园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单位面积的产量不断提高;

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气候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全年可采收;

茶园种植区位于大裂谷两侧,火山土广布,土壤肥沃,矿物质含量高。

(2)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紫外线强烈,病虫害少;

火山土广布,矿物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

以农业生产为主,少工业污染源,生态环境较好。

(3)肯尼亚茶叶生产量和出口量大;

茶叶品质优良;

有铁路和茶园种植区相连,便于国内茶叶运输;

地处沿海,海运便利,便于茶叶出口;

经济发达,通信设施完善,信息畅通。

(4)所产茶叶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大;

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

降水季节变化大,少雨季节容易遭受旱灾,导致茶叶减产;

多雨季节降水强度大,易出现水土流失。

【分析】

本题通过肯尼亚的茶叶种植和销售,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

【详解】

(1)“独立后,政府将外国资本所有的种植园茶园通过合营等措施,使之逐步肯尼亚化,同时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农户经营的小茶园”,并结合表格,可知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使得小茶农、种植园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根据表格中数据,还可得知单位面积的产量不断提高,这应该得益于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根据肯尼亚的位置、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可知肯尼亚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气候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全年可采收;

“茶园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非大裂谷两侧海拔1500-2700(m)的高原地区”茶园种植区位于大裂谷两侧,火山土广布,土壤肥沃,矿物质含量高。

(2)材料指出“三无茶”,即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所以本题要从病虫害、土壤、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

“茶园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非大裂谷两侧海拔1500-2700(m)的高原地区”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紫外线强烈,病虫害少,无需使用农药;

大裂谷两侧,火山土广布,矿物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

以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