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167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伴生物,是在金融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金融风险不是某种孤立的系统内风险,而会扩散、辐射到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

金融风险产生后,如果未被及时化解而长时积累,就会引起金融风险的传导。

一、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风险传导

金融机构内部某个部门发生了风险,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就会引起风险的传导,即传导到该机构的其他部门,然后使该金融机构面临风险。

如信贷部、国际业务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等部门之间风险的传导。

当信贷部在发放贷款时,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很难确保在资金配置上的合理和安全,所以发生资产和收入损失的可能性也在所难免;

当贷款不能及时全额收回时,银行会产生不良资产(即信用风险),如果不良资产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其资产质量不佳、收益质量下降;

如果此时银行的大部分债务到期,该银行将面临不能偿债的风险,其信用风险就会传导到该金融机构的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等,从而使该金融机构面临风险,这就是风险在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传导。

英国1995年著名的“巴林事件”,就是由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员里克•尼森越权交易衍生工具带来巨额亏损,再加上巴林银行缺少合理的独立监督机制,为交易员提供了可乘之机,管理层无法及时获取交易的真实情况,最终因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失控引起巴林银行的破产。

尼森在进行衍生品初期交易失败后,为了赢回损失,利用杠杆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和实际控制的资金存在一个比例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杠杆率”)买入价值70亿美元的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及其期权,并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进行涉及200亿美元的空头投机,最终使得巴林银行损失10亿美元自有资本而破产。

该事件说明,由于金融机构内部某个部门的失职(或某个人员的违规操作),将会造成某金融机构的倒闭。

如果巴林银行建有完备的交易记录、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独立的风险管理、清晰的人事限制以及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政策,则不会倒闭。

二、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导

由于现代金融机构存在极其密切的联系,如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系在一起,多边清算差额的支付清算系统面临的任何微小的支付困难都会酿成全面的流动危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金融机构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个别金融机构经营出现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

因为金融机构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其经营和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公众高度信任的基础上;

同时,金融机构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连接和聚集着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

另外,还向社会提供信用中介服务,这就使得各金融机构之间紧密联系、互为依存,再加上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造成金融机构之间时刻在发生着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旦某一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引起公众对所有金融机构信心的丧失,从而使某金融机构的风险传导到其他金融机构。

另外,如果金融机构某大型贷款客户无力偿还贷款时,可能造成金融机构支付安排上的困难对其存款客户无力支付。

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与客户之间、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网络链条,任何一个链条被破坏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市场出现危机。

我国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是我国自建国以来首家关闭的银行。

海发行是海南省政府提出组建的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时有大量的高成本资金压在房地产上,债务压力极大,已经积累了较严重的金融风险。

1995年,房地产建设热潮刚刚退去,资金来源匮乏,高息揽存成为海南省金融机构的主要手段之一,海发行也很快陷入高息揽存的怪圈。

另外,就资产管理而言,海发行在短短的3年内新增了大量坏账,即从开业到1995年末,海发行总部先后向5家分支机构借出资金58笔亿元,未收回一笔;

到1996年3月,海发行总部对5家分支机构的支持资金达85笔,累计发生额亿元。

巨额的债务、高息揽存、大量坏账是海发行经营的三大困境。

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海发行被迫兼并和托管海南省数十家陷入支付危机的城市信用社。

海发行原本是“自身难保”,但行政干预的后果把海发行引向了深渊。

1997年12月,海发行各营业网点排起了长龙,并很快演变成挤兑风潮,建国以来几乎从未发生过的挤兑情况突然在中国最南端的最大经济特区发生了。

海南原有城市信用社34家,分布在14个市县,大都是1992年前批准的,管理混乱,问题很多。

1997年5月,海口市人民信用社主任出逃,接着引起了支付危机,随后,全省十多家城市信用社受到传染,引发了大面积的支付危机。

海南省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为解决城市信用社的金融风险,最后决定由海发行接受这批债务累累的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海南省28家城市信用社并入海发行,接管之后,原以为取款无望的储户很快在海发行营业部的门口排起了长队,恐慌很快积累成挤兑风潮。

最初的几天,现金以每天一两个亿的速度流出,到12月31日,海发行10天共兑付原城市信用社存款亿元,其中%是居民储蓄存款。

由于原城市信用社和海发行均存在高息揽存现象,当海发行出现危机尤其是接管原城市信用社时,海发行便停止向储户支付高息,甚至开始追扣原已发出的部分高息,其结果是严重损害了海发行的信誉,并对储户的利益形成直接冲击,大批海发行储户加入到提取大军中来,有的大户甚至不惜损失数万元的利差,提前将定期存款取走。

原城市信用社和海发行的两股挤兑大军,使海发行脆弱的资金链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1997年初海发行先后从人民银行获得共30多亿元的再贷款。

1998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拒绝增加再贷款,海发行随后推出的限额取款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兑付限额从2万元、5千元、1千元、200元一路下滑,到6月19日,海南省委大院里的海发行网点的兑付限额已经下降到100元。

两天之后,海发行被公告关闭。

银行作为经营信贷资金的企业,自有资本所占比例极低,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的风险就会扩大甚至演变成危机。

从海发行的教训来看,导致其关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巨额的债务、高息揽存、大量的坏账,这反映了金融风险的客观性,在风险扩大的情况下,其传染性将引发储户挤兑风潮。

三、金融市场之间风险的传导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在全球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国际游资的频繁流动,市场之间的环环相联,使股市、债市、汇市、期市等不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互动性也大大加强,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这种态势将不会减弱。

美国1987年股市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股市风潮。

从1982年开始,美国的财政赤字便居高不下,贸易赤字也逐年上升。

这是美国经济发展中的极大隐患。

而此时美国的股市却仍是一片繁荣景象,直到1987年7月16日,道.琼斯指数为点,到8月25日达到点,人们对股市上升到3000点充满信心。

然而,在繁荣背后已隐藏着危机,市场已经出现过几次抛售风潮,出于对美元贬值的担心,部分外国资本撤出美国股市。

1987年9月,大约350亿美元的日本资金从美国撤出,其他投资者对美国股市的信心开始动摇。

10月1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8月份美国贸易逆差为157亿美元,比预计数高出50%o这一消息引起了外国投资者的担心,因为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可能会使美元贬值,由此对美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怀疑和恐惧,这些投资者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大量抛售股票,到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这天,其交易是以延续周五的下滑开始的,这表明上周末积累了大量卖单。

但是当证券交易机构的电脑系统开始不堪重负的时候,混乱就一发而不可收了,下卖单的电话线完全堵塞,那些好不容易冲过了忙音阻扰的顾客发现,他们的代理人根本不愿意接电话。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那些站在交易台前维持秩序的专家们发现他们自己也在面临可怕的金融风险。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后半小时,道.琼斯指数下跌了点,随后继续暴跌到201点。

下午,道.琼斯指数虽有升降波动,但已经无力回天,到收盘时,道.琼斯指数从点跌至点,下跌了点,下跌幅度为%,创下了一天下跌的最高纪录,股票市值在1天内损失了大约5000亿美元,这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就在“黑色星期一”这一天,东京日经225种股票平均指数下跌了620点,跌幅为%;

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421点,跌幅为%;

伦敦金融时报30种股票指数下跌了点,跌幅为%,100种股票指数下跌了点,跌至点;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了169点,跌幅为%;

吉隆坡综合指数下跌了51点,跌幅为%;

悉尼指数下跌了80点,跌幅为%。

此外,巴黎、法兰克福、斯德哥尔摩、米兰、阿姆斯特丹等股市均有6%至11%不同程度的下跌,形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股市冲击波。

“黑色星期一”之后的星期一,即1987年10月26日,在亚太地区股票市场爆发了危机。

由于受美国和欧洲股市暴跌的影响,10月19日,香港股民大量抛售股票,恒生指数一日猛跌420点,以收市,下跌幅度为11%,创空前最大跌幅。

10月20日,香港联交所宣布停市4天,以采取救市措施。

10月26日,经过停市整顿的香港股市复市,不料开市即出现抛售浪潮,恒生指数狂泻,下跌点,以点收市,跌幅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香港股市暴跌的冲击波迅速传回到欧洲大陆,在26日当天,纽约股市下跌10%,伦敦股市下跌%,其他各地股市也又一次急骤下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股市的崩盘传导给了欧洲股市、伦敦股市、亚太股市等,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反过来,这些国家和地区股市的暴跌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股市的震荡。

由此可见,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逐渐加强,也为金融风险的传导提供了新的路径。

四、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风险的传导

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资产、各类金融机构密切相连,相互交织成一个复杂的金融体系,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相互影响传递,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也基本上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网络性效应。

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美国次级债抵押贷款违约率达到四年新高,拖累全球股市大幅度下跌。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

那些因信用纪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

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

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美国次级债房贷风险引发全球股市震荡,英国、法国、欧元区市场、亚太地区股票指数大幅度下跌。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起的风暴已经越来越大,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的三只基金冻结赎回引发市场的恐慌,从当日欧洲市场重挫2%开始,到美国股市,再到亚洲股市,甚至每个商品市场乃至黄金市场。

8月10日下午,欧洲股市开盘后仍延续周四跌势,几大股指数全面重挫,泛欧绩优30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各下跌%,德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