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089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

《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马原教案文档格式.docx

教学进程

一、 课时安排和课程设计

本章的教学内容分三次课进行,教学时数总共为7小时。

其中用2个小时讲述第一节的内容,3个小时讲述第二节的内容,1个小时讲述第三节的内容。

本章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然后再通过学习与实践,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智慧。

二、 第一次课的具体设计

1、 课堂提问:

针对上次课讲授的理论内容,对3-5名学生进行提问,总体时间不超过5分钟。

提问注重启发性。

2、 理论讲授:

作为难点内容,本次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处于普遍联系中的物质世界。

而关键在于如何处理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

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 板书设计:

在黑板左侧写出两级标题,在黑板右侧偏中部位写出第三级标题,个别字词句写在黑板的最右侧。

4、 教学方法:

逻辑推演与深入浅出结合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

5、 课间休息:

课间休息5-10分钟,利用这段时间回答学生的课间提问,与学生实现互动。

6、 课堂答疑:

课堂上留出5-10分钟,回答学生理论问题。

三、 第二次课的具体设计

作为重点内容,本次课讲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 第三次课的具体设计

本次课要讲授第二节的第三个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与第三节的内容: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其中包括: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图表教学法、例证法、比较法、互动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7、 书目介绍:

在回答完问题后,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与本次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图书资料,引导学生合理阅读,增进对哲学的了解和本次课内容的了解。

8、课后讨论:

“实践方式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产生与发展”

①、时间要求:

2学时

②、提出问题:

第一,从机械化大生产生产方式普遍运用的意义上说明为什么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

第二,从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和生活方式的负面效应,说明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③、学生发言:

学生有组织、有秩序地对两个问题发言探讨。

④、教师总结:

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总结和引导。

⑤、讨论目的:

使学生明了为什么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为什么要把实践观放到本体论部分进行探讨,为什么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在当今时代应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

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谈谈你的体会。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

“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

五个统筹'

,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对这一段话加以哲学的分析。

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要参考资料

1.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

《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

《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

《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毛泽东: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毛泽东: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毛泽东: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备注

本章尤其要清楚地阐明物质世界和实践的关系。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讲义)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哲学的高度抽象性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第一,什么是世界观

第二,怎样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第三,为什么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一词,在古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组成;

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

概括: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

哲学以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

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贯彻和体现在人生领域,就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包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这一问题为什么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其意义是什么

恩格斯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9页。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

反之就是唯心主义。

另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是认为我们的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是可认识的,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世界能够达到一致,这就是可知论点。

凡是认为我们的思维不能认识存在或不能完全认识存在,就是不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它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区分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在实践中科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矛盾是在实践中得到解决的。

任何人的实践,首先面对的是外部世界即自然界,必须承认作为实践对象的外部世界是先在的,第一性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就在本质上唯物主义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第一方面的问题。

人的实践既包含意识要素,如实践的计划、目的、方法等,又包含物质的要素,如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以及实践的结果等,实践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的变换过程,是把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在实践中既扬弃了物质的纯粹客观性,又扬弃了精神的主观性,通过主体的物质性活动,使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在实践的结果中既体现了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又体现了意识对世界的正确反映,达到了物质与意识两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哲学研究高度抽象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哲学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哲学要从个别中寻找一般,有限中追求无限,相对中把握绝对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第一,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认识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观点

第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问题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石。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万物始基是火。

古印度则有地、水、火、风构成万物之说。

《管子•水地篇》说:

“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也。

古代中国“五行说”: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古代朴素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论"

德谟克里特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再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