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9769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洪涝灾害文档格式.docx

洪水等级划分。

目前,我国衡量洪水等级以水文要素的更现期为标准,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B/T22482—2008),把洪水划分为4个等级,见表1-2-2,

表I-2-2洪水等级划分年

洪水等级

水文要素的更现期

水文要未的重理期

小洪水

<

10

中洪水

20-50

大洪水

10-20

待大洪水

>

50

估计再现期的水文要素包括洪峰水位(洪峰流量)或时段最大洪量等,可依据河流(河段)的水文特征来选择。

洪水预警。

根据水文部门相关规定,水情预警依据洪水量级及其发展态势,由低至高分为四个等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相关标准及图标见表1-2-3。

3)台风

(1)台风分类与命名。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称为台风。

通常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6个等级:

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主要参数见表1-2-4。

表1-2-4台风分类表

序号

名称

风力(级)

低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米/沙)

1

热带低乐

6~7

10.8-17.1

2

焦带风暴

8-9

17.2~24.4

3

强热带风援

IO~11

24.5~32.6

4

台风

12~13

32.7-41.4

5

强台风

14~15

41.5-50.9

6

超强台风

»

⅛5l.0

台风的命名规则: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即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按顺序循环使用。

当一个热带气旋给某个国家或多个成员国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时,这个名称将会被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

(2)台风预警。

根据气象部门相关规定,台风预警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相关标准及图标见表l-2-5o

表1-2-5台风预瞥等级表

洪涝灾害的分类、特点及应对措施

流域性洪水

概念。

由连续多场大范围暴雨形成。

流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均发生洪水,上游和中下游洪水、干流和支流淇水相互遭遇,形成流域中下游干

流洪量大、洪峰高、洪水历时长的大洪水。

流域性洪水的量化体系由反映支流洪水的普遍性、上游来水的丰沛性、上下游和干支流洪水的遭遇程度三方面组成。

(2)特点。

流域性洪水表现为流域内多数支流普遍发生洪水;

干支流,上下游洪水发生遭遇;

中下游干流洪水水位高、历时长、影响面广、破坏性大、致灾重。

特大洪水发生的机会毕竞比较少,对它形成的机理、变化规律的认识也很有限,从近500年历史大洪水调查研究发现.再大灾害性洪水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和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复性。

所谓币:

复性,是指同一地区有可能而:

复出现雨洪特征相类似的特大洪水。

凡近代主要江河发生的特大洪水,历史上都可以找到相类似的实例。

由于形成大暴雨的天气系统、地形条件比较稳定,这种重复性的特点,各地皆然,具有一定规律性。

二是连续性。

通常所说的50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总体平均情况来讲的,在实际资料中,大洪水的出现,在时间序列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据资料统计,在洪水的高频期内,可以连续出现大洪水或特大洪水,这种情况各大江河相当普遍。

大洪水连续性的特点,值得引起币:

视.特别是大洪水过后的年份,防汛任务不能松懈。

三是周期性。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百余年中,是我国历史上水灾最频繁的一个时期。

据资料统计,洪水高频期和低频期呈阶段性地交替出现。

连续大水年和连续小水年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性变化同大尺度气候波动有关。

由于气候区域性很强,全国范围灾害性洪水周期性波动是各地冈暴雨洪水变化趋势叠加的结果。

将东部气候相近地区划分成5个区,即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河中游,海滦河流域)、江淮流域(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游(宜昌以上流域)、珠江流域(包括浙闽地区),对比5个区灾害性洪水变化趋势.存在以下关系:

每个区灾害性洪水都存在周期性变化,东北、华北、江淮、长江上游4个区,周期长度相近,平均都在2年左右,珠江流域周期长度平均在30年左右。

各区周期位相,珠江流域与东北地区有度好的同步关系.华北地区与江淮流域有时却表现出相反趋势.如19世纪90年代,华北地区连年大水,而江淮地区却处于小水期。

灾害性洪水从一个阶段转变到另一个阶段.有时变化比较平稳、缓慢,有时表现得十分迅速,洪水频率、强度出现突变性质.如1922—1929年连续8年全国大旱以后,突然转入1930-1939年连续10年全国性大涝。

目前对灾害性洪水周期性波动、阶段性转变的原因还不清楚.尚需深入研究,如果能进一步认识洪水阶段性转变.尤其是阶段性突变机理,掌握突变的条件.对预测今后可能出现的洪水情势有玉要意义。

应对。

一是加强洪水预报。

洪水预报是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完整的洪水预报预警体系能够为防汛抗洪提前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依据,以减轻或避免灾害损失。

主要目标是利用先进专业技术和现代高新信息化技术,对洪水及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并发布必要的预警信号,尽可能减少洪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保障防洪安全。

具体来说,洪水预报是根据洪水形成和运动规律,利用前期和现时水文气象等信息.对某一断面未来的洪水特征值所作的预报。

通常,情报搜集系统通过卫星云图、雷达测雨站、地面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以及从各级气象部门获取可靠的雨量、水情,气象预报和情报,再通过电话、电报、电传、微波、传真等各种通信手段.及时将这些情报报送防洪主管部门和负责进行洪水预报的部门。

各级洪水预报部门根据所收到的情报,运用各自掌握的预报方法预报所管辖范围内河道水位、洪峰流量、洪峰到达时间和持续时间等洪水要素的未来过程。

当洪水实际发生时,如果所出现的洪水要素与预报结果的误差超过一定幅度,还要应用各种预报校正技术随时修正已作出的预报。

预报结果要通过各种通信手段报送主管洪涝灾害的决策机构,并通知沿河各有关水文、防汛部门。

二是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防洪r程是为抵御洪水泛滥、减轻洪灾损失及影响所采取的可以直接调控洪水运动和时空分布的工程措施,包括堤防、水库、防洪闸坝、分蓄洪r程、河道整治工程等,是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应达到与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标准。

截至2019年,全国已建成5级及以上江河堤防31.2万千米.达标堤防21.7万千米,堤防达标率为69.5%,其中1级、2级堤防长度为3.4万千米;

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保护人口6.28亿人.保护耕地4.1万千公顷;

全国已建成流量为5立方米/秒及以上的水闸104403座,其中大型水闸897座.分洪闸8373座,排(退)水闸18355座,挡潮闸5133座,节制闸57972座;

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822座,总库容8953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736座,总库容7117亿立方米,占全部总库容的79.5%,中型水库3954座,总库容1126亿立方米,占总库容的12.5%;

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主要江河开辟了98处重点蓄滞洪区,总面积为34261平方千米,总蓄洪容积为1075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更点地区的防洪压力。

三是强化洪涝灾害应急响应管理。

洪涝灾害应急响应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一般认为是受到洪涝灾害袭击和破坏后,到洪水退去,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开始恢复再建匚作时期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其主要工作目标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将洪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

按照防汛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启动应急响应后,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尽可能全面地提供灾区当地的雨情、水情.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等与紧急救助相关的各类灾情相关信息;

根据所掌握的灾害情况及时决策,组织开展各类紧急救援行动.及时做好群众的救援'

转移和疏散工作。

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迅速调集本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提供技术支持;

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匚作;

加强灾情信息的发布,组织做好灾区群众的安抚工作;

维护和管理紧急时期灾区查灾报灾系统,做好通信保障,保证灾情和救灾决策能及时通畅弛上下传送。

事发地的防汛抗早指挥机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玉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进一步扩大,必要时可通过当地人民政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四是加强社会保障。

洪涝灾害历来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存发展的心腹之患。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进行了规模空前的防灾备灾建设.洪患得到了初步控制。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又进入江河洪水多发期。

坚持有效的灾害准备是实现减灾的必要前提。

缺乏对灾害的警惕和准备,就无法在灾害发生时作出积极的响应,结果灾害造成的损失就会更大。

备灾工作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能否保持备灾的常备不懈,将直接关系防灾救灾工作的成败。

应加强防灾救灾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准备、物资准备、通信和信息准备、救灾装备准备、人力资源准备和社会动员准备。

五是加强宣传、培训和演习。

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洪涝灾害知识,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增强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每年要组织灾害管理人员培训,对省级、地市级灾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基层灾害管理人员。

灾害多发地区,要根据灾害发生特点.组织救灾预案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山洪灾害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

山洪具有突发性,其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预报预警难.且多发生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是我国防汛r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也是我国洪涝灾害致人死亡的主要灾种。

据历史资料及统计数据分析,1950-20∞年,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26.3万人。

其中,山丘区死亡人数约为18万人,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的68.4%;

20世纪90年代每年因山洪灾害死亡19OO~37OO人。

2000年以后,每年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减少。

2011年以来年均值下降至400余人.但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仍高达2/3以上。

特点。

一是季节性强,频率高。

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二是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

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及岗地,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上述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