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件-第一章汉字概说PPT资料.ppt
《现代汉语课件-第一章汉字概说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课件-第一章汉字概说PPT资料.ppt(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文字是扩大语言交际范围的最简便、最常用、最重要的工具。
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三、文字的起源,1、文字产生的原因,社会的扩大、生产的发展、斗争的复杂、生活内容的丰富,有声语言的弱点越来越突出。
文字起源于人类社会相当发达的时代,文字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复杂的交际所提出来的要求。
关于“仓颉造字”,荀子认为“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古代创造文字的人很多,因为仓颉专门整理过古代的文字,所以惟独他的名字传了下来。
),2、文字大概经过以下几个演变阶段,A实物记事a结绳易经: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b讯木在一根木棒上刻上各种花纹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帮助记忆和传达的命令。
C现今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保留实物记事的例子:
瑶族曾经用禾秆记录一年的收成,用木板刻点和玉米来记工分。
云南陇川县景颇族:
假如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就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火柴梗、辣椒,再用线精巧地包好送给女方。
树根表示想念,大蒜表示要姑娘考虑两人的事,辣椒代表炽烈的爱,火柴梗表示男方的态度坚决,叶子代表有好多话要说。
女方收到以后,如果同意,即将原物退回,如果不同意,便在原物上附加火炭,表示反感,如果还要考虑,便加上奶浆菜。
B图画记事(文字的前身),熊:
女子图腾周围是基督教徒相会的帐篷(发信人),三个湖、地势、位置,泥鳅:
男子图腾(收信人),C图画文字(原始文字),解读:
抛卵在湖中,刮起黑白风。
狂浪冲圣卵,卵击高山峰。
一道金光发,天路自此通。
文字产生的基础是图画。
3、确定文字的条件:
A、有比较固定的音、义,可以记录语言中的词。
音、义,B、线条化、符号化。
形,C、约定成俗、社会公认,有一定的袭传性。
社会性,四、文字的分类,世界上的文字有许多种,从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主要有三种:
1)音素文字:
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
例如:
英文、俄文、藏文、壮文。
2)音节文字:
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
日文的假名、阿拉伯语的字母。
3)语素文字:
一个单字代表一个语素。
古代两河流域的丁头字、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形成于公元前不久的玛雅字、汉字。
自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语素文字只有汉字。
第二节汉字概说,一、汉字的性质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指的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特征。
正确认识一种文字的性质,是正确解决有关这种文字的种种问题的基础。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最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这是文字的性质;
汉字的单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这是汉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特点,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三、汉字和汉文化,
(一)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
(二)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汉字字形里体现出来的构字理据,反映了汉民族悠久的文化特征。
这一点在象形意味浓厚的古代汉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有些字的结构显示了先民的生活和意识,如:
取、执、葬、宫、安、家等。
2、有些字形的演变反映了相关事物的发展变化,如:
袜、炮等。
3、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反映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如:
瓷等。
(三)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1、对联对联这种文学形式,从根本上说,决定于汉语的特点,只有少数对联音位内容涉及字形才与汉字发生联系,如:
1)风送香花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
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花香送风。
2)寸土为寺寺旁吟诗。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
3)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2、字谜利用汉字字形能够拆分的特点可以写对联,也可以编字谜。
字谜是谜语的一种,谜底是汉字。
如:
1)“一半儿”:
半真半假,半粗半细,半部春秋,吃一半、拿一半,硬一半、软一半。
值,组,秦,哈,砍。
2)散曲断肠迷:
下楼来,金簪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3、拆字与拆字有关的文化现象还有某些歇后语、笑话、酒令、书名、隐语、测字等等。
王奶奶与玉奶奶差一点儿;
心字头上一把刀忍轿夫与贵夫人;
鲁迅且介亭杂文;
水浒第二十六回说京师童谣有“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隐含“宋江”二字。
4、拼字5、书法,第三节方兴未艾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一、汉字文化圈的历史和现状
(一)汉字文化圈的历史汉字文化向外传播的路线有3条:
1、从中原向南和西南,传播到广西的壮族和越南的京族,从而产生了壮字和喃字。
2、从中原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产生了谚文和假名。
3、从中原向北和西北,传播到宋代的契丹、女真和西夏,产生了契丹字、女真字和西夏字。
(二)汉字文化圈的现状1、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
2、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东盟,越南等国家。
3、韩国与日本,二、100年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
(一)切音字运动
(二)白话文运动(三)国语运动(四)拉丁化新文字(五)汉语拼音方案(六)简化汉字(七)中文信息处理,
(一)切音字运动百年前,中国的语言文字生活十分落后。
各地区说的是彼此听不懂的方言,写的都是难写难用的繁体字,共同的书面语是远离口语的文言文。
人们把中国和西方国家及日本相比,感到中国处处落后,而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育不普及,教育不普及又和汉字繁难密切相关,因此切音字运动由此发端。
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出版。
在清末切音字运动推行了20年直到辛亥革命以后,语言学界才在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召开了“读音统一会”,并于1913年用投票方式议定了汉字的国定读音和拼切国音的字母“注音字母”。
1918年11月,北洋政府公布“注音字母”。
(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是一场划时代的文体改革运动,它提倡书面语不用文言,改用白话。
这场运动先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发动,进而在“思想革命”中发展。
在五四运动爆发以后,白话文运动得到迅猛发展,一年之内白话报至少出了400种。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命令,小学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新文学的团体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也相继成立。
白话文的作品层出不穷。
1921年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发表,郭沫若诗集女神的出版,为白话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世界声誉。
(三)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
“言文一致”是提倡书面语不用古代文言,改用现代白话。
“国语统一”是指现代白话要以北京话为全国通用的国语。
国语运动始于清末,1912年民国成立后,决定先从统一汉字的读音做起,1913年召开“读音统一会”,1916年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1918年公布注音字母,1919年五四运动后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
国语运动在推行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修订注音字母方案;
2、制定国语罗马式拼音法式;
3、调整“国音”标准;
4、推动学校的国语教育;
5、培训国语师资;
6、出版书刊。
(四)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和苏联汉学家等在苏联创制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在侨居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加速推行扫盲工作,长远目的是试图根本改革汉字,即用国际化的拼音文字取代汉字。
1933年上海的语文工作者把拉丁化新文字介绍给国内的群众,立刻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和讨论。
1935年12月,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陈望道、陶行知等688人签名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文中说:
“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
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
”,(五)汉语拼音方案1955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会前从1950年到1955年8月31日止,共有633人提出655个汉语拼音方案。
全国上下形成了一个设计汉语拼音方案的热潮。
1956年2月12日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并且用于当年秋季的小学教学。
从此,汉在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帮助我国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六)简化汉字我国历代都有简体字流行,但作为语文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的简化汉字运动发端于清末。
1909年教育学家陆费逵发表题为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的论文,1922年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
同年,钱玄同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由陆基、黎锦熙、杨树达联署。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简化汉字工作。
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
1954年底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1956年1月31日由人民日报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
1964年5月,编辑出版简化字总表,实际字数为2236字。
1986年10月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
(七)中文信息处理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中文信息处理研究项目有以下10项:
汉字信息处理;
机器翻译;
中文情报检索;
言语统计;
汉语理解系统;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语音识别和言语合成;
方言研究;
索引、词表和词典的编制;
修辞学研究。
三、语文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提高汉语规范化水平提高汉字标准化水平大力推广普通话实现中文信息处理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