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9359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1)Word下载.docx

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生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

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

为什么水能灭火?

为什么水不会燃烧?

……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

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

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

(课件出示:

读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提问”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科普作品这一阅读主题自然就水到渠成。

板块二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

课件出示:

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卢·

吉卜林

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的书名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卢·

吉卜林的这句话有关,你们猜猜是哪本书?

十万个为什么)

2.导读封面。

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

(课件出示书籍封面)

(2)师指导阅读:

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

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3)师相机介绍作者:

米·

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导读封底。

(1)师指导阅读: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封底,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生交流)(课件出示封底图片)

(2)师梳理小结:

封底也有书名,还有书的价格和条形码。

条形码用来存储书的相关信息,比如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4.介绍扉页。

(1)课件出示扉页。

(2)师引导:

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这已经是第几次印刷?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3)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相关资料链接。

5.阅读目录。

(1)师设置悬念: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

(课件出示目录内容)

(2)生自读。

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

师指名交流。

6.简介内容。

(1)教师点拨:

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

这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20多步,就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

(2)课件出示作品内容介绍。

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

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7.共读结尾。

(1)师设疑:

这本有趣的书结尾写了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屋内导游”部分:

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3)师生合作朗读:

生读第1自然段,师读第2自然段,生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用英国作家的名言,引导学生预测书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导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结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及独特的写作形式。

板块三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内容。

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

猜猜伊林在这个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

(2)生交流,并相机浏览相关内容,印证猜测。

2.阅读内容摘要。

(1)课件出示“屋内旅行记”部分内容。

(2)生自由朗读。

(3)师指名读,引导:

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受?

内容有趣语言生动)

3.指导阅读策略。

(1)师指导:

这是一部科普读物,该怎么阅读呢?

看看课本上的小贴士介绍了什么方法?

课件出示小贴士。

(2)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读“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读完后还可以想一想——”,生接读后面部分。

(3)师引导:

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预设:

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

(4)指导写批注。

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读文章的时候,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

可以圈画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批语。

写批注)

4.自主选读章节。

(1)师:

赶快运用学到的方法,自由读一读感兴趣的章节吧!

(2)生交流阅读章节,谈收获。

【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运用方法策略,初步感知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板块四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大概分几周看完全书,每天看多长时间。

(出示表格)

《十万个为什么》阅读计划表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

时间

阅读章节

阅读时间

小组交流时间

第1周

第2周

2.指导写读书笔记。

在“我的思考”栏目,主要围绕两方面填写:

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来设计阅读记录单,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脚手架,对后续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指导,以此推动学生持续而深入地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读中推进课

1.交流荐读书目的阅读方法及感受,探索科学世界里的奥秘,分享阅读的快乐。

2.初步感知科普作品的语言特色。

3.对阅读科普作品产生兴趣,能自主阅读荐读书目。

板块一聚焦内容,分享快乐

1.活动一:

我来问,你来答。

这两个星期,我们跟随米·

伊林在屋子里旅行,在知识的殿堂里漫步。

伊林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抢答游戏。

师逐一出示问题,各小组抢答。

(出示课件)

(3)小组交流:

生轮流提一个问题,全班抢答。

2.活动二:

我来说,你来猜。

伊林给我们出了多个“谜语”,你们知道这些“谜语”的谜底吗?

(2)猜谜游戏:

师出示谜语,各读书小组抢答。

炉子烧着了,却没有火焰;

空气从哪里进去,烟就从哪里出来。

3.活动三:

我来导,你来演。

(1)师创设“旅行站点”,学生扮演伊林提问。

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思考有关水的问题。

(生开火车提问:

水为什么能灭火?

人们为什么用水来洗涤?

……)走到他家的炉子旁,他开始思考有关火的问题。

(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餐桌,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

(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厨房,又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

(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碗柜和衣柜,也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

(生开火车提问)

(2)师过渡:

你看,伊林把简单的事物想得如此有趣,让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物散发着科学的光!

他还把科学知识变成了一幅幅插图,一个个故事呢!

4.活动四:

看插图,配上画外音。

(1)课件出示炉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2)课件出示镜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设计意图】依据科普作品的文体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读书收获,丰富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块二聚焦写法,品读文段

1.师引导: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

他的讲述娓娓动听,让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

他给内容施了什么“魔法”呢?

你们发现了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生从以下3个方面交流:

①简明的叙述。

②有趣的故事。

伊林擅长讲故事,书中讲述了哪些故事?

③生动的语言。

(出示几组《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文段)赏读文段。

生自由读文,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示例:

衬托、比喻、拟人,诗一样的语言)

(2)补充名家评论。

①师引导:

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这样评价这本书。

(出示课件,生齐读)

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

——高士其

②师引导:

高尔基评价米·

伊林的写作风格时说了这句话。

他有着简明扼要地描述复杂现象和奥妙事物的罕见才能。

——高尔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么写”,体会作品的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品读精彩文段,补充名家对作品的评论,加深学生对作品表达特色的理解。

板块三聚焦话题,反思评价

1.仿写书评。

(1)小组讨论:

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

为什么?

(2)师指名交流。

(3)写书评。

①课件出示例子。

本书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作者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逐一道破生活中的小秘密,让人印象深刻。

②生自由写,写完后,师指名全班交流。

2.补充资料。

《十万个为什么》写于1927年,90多年过去了,由于科学的发展,我们今天读他的作品,可能会找到一些不足之处。

关于书中提出的问题,你知道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写书评及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及写法进行思辨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板块四聚焦文体,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1)介绍背景: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几代人的科学启蒙作品。

1961年,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诞生了,书名借用了伊林的标题。

作家叶永烈撰写篇目最多,当时他还是北京大学大二的学生。

他小时候就是读着伊林家厨房里的科学故事长大的。

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曾为该书第二版审稿。

(2)简介内容: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

乘坐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

时光能倒流吗?

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扇翅飞行?

地球究竟正在变冷还是变暖……

(3)展示精彩片段。

(课件出示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节选内容)

(4)指导课外阅读。

①师引导对比阅读: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米·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②实践活动:

为《十万个为什么》设计一套试卷,题目包括10道判断题,10道多项选择题,2道简答题,并制订一份完整的答案。

2.推荐阅读:

优秀科普作品。

师推荐:

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

3.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分组。

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按学生所选书目,成立读书小组。

(2)指导方法。

各小组的书目选好了,该怎么读呢?

听听其他小伙伴是怎么说的。

(播放微课)

生1:

阅读科普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