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园地四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园地四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园地四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藏戏》开头运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它的作用是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激发了学生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
《草原》开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就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草原的奇景而感到自豪。
通过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学们,刚才这些开头运用了首尾呼应、巧用修辞、开门见山的方法,其实好的开头还有其他方法。
比如
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这里通过描写环境,不仅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更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吸引读者。
还有课文《穷人》的开头,也是如此。
还有一种开头是引用,可以引用诗词、名人名言、俗语等等。
比如:
《桂林山水》的开头:
“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这里就引用了清代诗人金武祥的《遍游桂林山岩》的诗句,突出了桂林山水天下闻名的特点。
习作中也有同学引用歌词来开头,这也是可以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文章的结尾
《十六年前的回忆》内容首尾呼应,文章结构严谨,加深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读者得到更深刻的印象并受到感染。
《匆匆》一课,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直接抒发了对时光一去不返的感慨,余味悠长,引发读者思考。
这也是首尾呼应的方法。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借环境描写,烘托男孩的心情,含蓄深刻,回味无穷。
刚才这些结尾运用了首尾呼应、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方法,其实好的结尾还有以下这些方法。
比如一语双关的方法,去年学过的《白杨》中“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里的小树还暗指两个孩子,爸爸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还有《丁香结》的结尾“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这里通过反问的句式,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这样结尾的还有《七月的天山》的结尾:
“虽然天山这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
确实,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位无穷。
学习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对同学们的习作很有帮助。
二、接着来看第二板块词句段运用
(一)请读一读下面的诗句,联系原诗,想想这些诗句把哪些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有答案了吗?
相信这难不倒大家。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我们刚学过的郑燮的《竹石》。
【译文】竹子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
诗人借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借写竹石来表现自己刚毅坚韧,绝不随波逐流的情操。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选自王冕的《墨梅》。
【译文】梅花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留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③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用菊花的“傲霜枝”作比,歌颂了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
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是借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这就叫托物言志。
同学们,想想自己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事物也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最先想到的就是本单元刚学的《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被赋予了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气节。
现在我们就来学以致用,同学们,
想到坚贞不屈的李大钊,你又会想到哪些古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提到廉洁清高的古代文人,你会想到哪句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想到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人,你又会想到哪些古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拿起笔写一写……看看和老师想的一样吗?
你肯定还有其他答案。
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搜集整理起来。
(二)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继续看词句段运用
1.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想象下面这些句子中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删去是否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2.我们来看看,对比一下第一组句子。
(三)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两处外貌描写体现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如果删去这些内容就体会不到李大钊忠于革命的精神。
(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向两边拉。
在动作描写的基础上,“目光凶恶可怕”这个对神态的描写,加上后面的动作描写,将军官的心狠手辣表现得淋漓尽致。
(3)他没有什么模样……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些外貌描写生动表现出祥子精神、积极向上的朴实的劳动人民的样子。
同学们,读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读过的课文里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穷人》里当渔夫得知西蒙死了,她的两个孩子没人照顾时,只见“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这里通过渔夫的神态描写,看出渔夫的善良。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当我问伯父,这么冷的天,那个车夫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是这样的反应“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和我们一起过春节时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这里的神态描写表现了伯父的忧国忧民。
《少年闰土》中这样描写小少爷初见闰土的印象,“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这里的外貌描写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淳朴的少年。
3.教师总结:
外貌和神态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起烘托作用,大家在习作时可适时加入外貌和神态描写,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三板块日积月累。
请同学们先听张老师读一读,注意听清字音。
现在请点击暂停,自己大声读读看。
读完后,想一想各句俗语的含义。
可以简练的用笔先写在纸上。
都有想法了吗?
我们来看看。
(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意思是:
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
而将折
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这句话劝人有时遇事不用太勉强、刻意为之,顺其自然可能反而成事。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好药大多是苦的,却有利于治病;
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
含义:
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赡养父母,可是父母却不在了。
这句话是在教育子女,应该好好对待自己的亲人,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活在当下。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将:
介词,在。
有:
富有,衣物粮食充足。
无:
贫乏,缺衣少食。
常常在富有的日子里就要想到贫困日子的艰难;
不要到了一无所有时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做起来有多难。
劝告人们要多读书,多尝试。
发现了吗?
这些俗语全部是有劝勉意义的。
同学们可以点击暂停,做好笔记。
完成笔记后,请大家讲这些俗语熟读成诵。
接下来我们要提高挑战难度了,看看这些题目,你会做吗?
1、妈妈一心想把园园培养成“舞蹈演员”,不料,园园却对跆拳道情有独钟,并一次次登上了领奖台。
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2、一个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实在太少,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知道什么是曲折。
这正如古人所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有时候别人的建议虽然不好听,却能帮助我们前行,就像能治病的药入口是苦的一样。
这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单元的园地内容十分丰富,大家肯定收获满满。
大家课后一定要好好复习巩固。
这是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日积月累2、完成优化《园地四》3、课后搜集有劝勉意义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