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示
目
标
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二
(7-8)
自夯
主实
学基
习础
1、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2、人物传记:
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一般分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特征:
真实;
生动。
三
(4-6)
自
学
检
测
检查(字词)
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
n无垠yí
ng
殷红yān萦带yí
ng日曛xūn铤而走险tǐng
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
四
(15)
合教
作师
探点
究拨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
(自己思考,写下答案后小组合作交流)
2、思考:
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
(理清作者的思路)
(参考):
不能调换,这六个阶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①引子引出人物;
②总写邓稼先的一生、贡献;
③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④从另一角度表现人物性格;
详写一个例子重点表现;
⑥总结。
3、小组合作,每一小组一部分,认真品读,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完成填空“的邓稼先”,并要求说出依据。
示例:
第一小节:
贡献巨大的邓稼先
(参考)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五
(8-10)
当
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课
小
结
第11课邓稼先第2课时
复习导入
研读赏析课文,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
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
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1、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的作用是什么?
(1)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罗布泊的恶劣环境,把读者带到荒凉而又神秘的戈壁荒滩,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2)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精神。
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
2、读第四部分,思考①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②你认为杨振宁流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参考)①邓稼先事实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②当杨振宁知道是中国人独立完成原子弹工程的时候,他的眼泪既是为朋友而自豪,更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示。
品味语言:
1、本文不只在内容上较之一般的传记高出一筹,语言也毫不逊色,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同学们试试看,能否有所发现。
⑴修辞手法的运用①对比;
第三局部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②引用;
第二局部中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五局部对《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的引用。
③排比;
第一局部中2~5段,第三局部中第3段,第六局部中所引述的话。
其作用是:
语言凝练,增加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⑵句式的多变;
①句式十分整齐
第一局部中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
第二局部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
第五局部第3段等。
②长短句交错使用;
第三局部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⑶文章无华丽词藻,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感情。
第四局部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震荡表示得淋漓尽致;
第五局部第二、三段两句询问对朋友流露出的深情。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
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
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
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结合美国同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导入课文。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这是一个“大写的人”!
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
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来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的。
让学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识。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1课时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引出闻一多的事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闻一多:
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出版过诗《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中年时代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在回家途中,遭反动派暗杀,英勇牺牲!
臧克家:
是闻一多的学生和知己,两人友情深厚。
著名诗人,代表作《老马》,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诗人”。
2000年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004年2月5日去世,享年99岁。
字词积累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衰微()赫然()迭起()窥视()酗酒()无暇()
疏懒()弥坚()校补()诗兴()地壳()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校补()锲而不舍()赫然()沥尽心血()
炯炯目光()函寄()群蚁排衙()漂白()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警报迭起()气冲斗牛()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
目不窥园诗兴不作一反既往衰微潜心贯注赫然
慷慨淋漓兀兀穷年迥乎不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
(引用原文)
一、填空·
简答。
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
作者,被誉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成名。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
②闻一多,原名,著名、、。
湖北浠水人。
著作收在中。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③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2课时
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
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
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课文原话回答)
1.体会下面句中加点的“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