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广西武鸣“三月三”歌圩节的旅游地理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毕业论文:广西武鸣“三月三”歌圩节的旅游地理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广西武鸣“三月三”歌圩节的旅游地理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鸣县
TheTourismGeographicalAnalysisof“MarchThree”SongFairFestivalonGuangxiWuMing
Abstract:
Sincethe1990s,thenationalfestivaltourisminourcountryrapidlyunfoldedandhasbecameanewtrendintourismdevelopment.Thenationalfestivalplaysanactiveroleinpromotingtheexcellentnationalcultural,improvingthecity`simageandvisibility,promotinglocalecnomicdevelopmentandsoon.ThispaperbasedontheunderstandingofWuMingXianregionalprofilesandcombinatedtheprofilesofWuMing“Marchthree”SongFairFestiveltoanalyzethefestivaltourismmarketandfoundeditsinadequacyoffestivaltourisomdevelopment.Intheendofthepaper,thereasonableproposalsweregiventofurtherdeveloptheWuMingSongFairFestivalTourismaccordingtotheinadequate.IhopetheresearchonWuMingSongFairfestivaltourismdevelopmentcanprovideusefulexperienceforourotherethnicfestivaltourismdevelopment.
Keywords:
songfairfestival;
festivaltourism;
tourismmarketdemand;
WuMing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旅游形式不断丰富,旅游的内容日益多元。
民族节庆旅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时代的新宠儿。
民族节庆旅游是指通过举办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使游客在停留期间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的一种旅游方式,是节事旅游的一种,同时也属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了旅游当中。
传统民族节庆是民族精神、个性特征的载体,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它可以为旅游业注入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记忆和文化元素,充实其内涵,提高其品味,推动其发展。
而通过参与性的民族节庆旅游活动,可以使游客在观赏或参与当地民族节庆活动的过程中,直接了解、感受当地的民族文化,获得丰富的旅游经历和知识,促进民族节庆的现代化和大众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政府从弘扬民族文化、塑造地域文化形象、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争相举办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活动,民族节庆旅游获得蓬勃发展。
而民族节庆旅游也开始走进我国学者和专家的视野,从各个方面对于民族节庆旅游开发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
武鸣县是壮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歌圩文化是其保存最为完整的壮族文化。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唱歌活动形式”,是壮族人民群众性、延续性、稳定性的民族节日,是壮族群体性精神生活的活动方式。
武鸣县是较早进行歌圩节庆文化旅游开发的地区。
从1985年开始,每年农历三月三,武鸣县都举办“三月三”歌圩节,至今已经举办了将近三十载。
武鸣县通过把歌圩节庆和旅游相结合,获得了较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了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换。
如今,武鸣
“三月三”歌圩节已经成为武鸣这座城市对外展示的一张文化名片。
武鸣“三月三”歌圩节历史悠久,活动多样,文化底蕴丰厚,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
武鸣县利用歌圩节开展的旅游活动正是民族节庆旅游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基于对武鸣县区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了解武鸣县“三月三”歌圩节的构成、特色及开发价值,分析武鸣县“三月三”歌圩节旅游开发的现状及不足,并从旅游市
场的角度对歌圩节进行分析其市场需求及旅游影响因素,探究适合武鸣县节庆旅游的发展策略,以便运用于实践分析,提高武鸣县“三月三”歌圩节的举办水平,促进歌圩节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歌圩节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市场优势。
本文从旅游地理分析的角度针对武鸣县 “三月三” 歌圩节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的发展对策分析,对于武鸣县歌圩旅游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了武鸣县歌圩旅游的产业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丰富了武鸣县节庆旅游发展研究的方法与理论系统,同时也对国内其他少数民族的节庆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壮族歌圩的记载在清代以前比较的零星,主要存在于方志和文人笔记诗作这两类文献典籍当中。
如汉代刘向所著的记载了壮族先民越人唱的《越人歌》;
明代邝露所著的《赤雅》记有“浪花歌”即早期歌圩活动。
民国时期则不仅只限于对歌圩节庆场面的描述,开始探究壮族产生歌圩的原因和民歌的分类等。
解放后至文革结束的成果多为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对壮族歌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学术成果也日渐增多。
但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壮族歌圩的研究大部分是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角度来进行的,极少有从歌圩节庆旅游开发的角度来探究歌圩的传承的,而这也为歌圩的保护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潘其旭的《壮族歌圩研究》(1991)运用文献与田野结合的方法对歌圩的起源、形成、形式内容、作用及源流分布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是研究歌圩文化的一本佳作。
陆晓芹的《“歌圩”是什么——文人学者视野中的歌圩概念与民间表述》(2005)与罗远玲的
《审美人类学主客位视野中壮族歌圩及其文化符号意义》(2003)则从主客位的角度来对壮族歌圩所蕴含的的文化意味进行详细的分析。
李伟华的《壮族歌咏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阐扬》(2005)和王芳的《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的起源和发展现状》(2006)则探究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壮族歌圩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而从经济角度分析壮族歌圩传承与开发的论文主要有蒋剑的《壮族歌圩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以平果嘹歌文化品牌的打造为例》(2008)、平锋的《民族节日当下的实在运作——以田阳敢壮山歌圩为例》(2014)和李萍的《区域特色歌圩整体性开发研究模式——以广西田阳县布洛陀文化歌圩的建构为个案》(2011)等论文。
对于武鸣县“三月三”壮族歌圩的研究已经有学者从民族体育运动和文化保护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是基于前人的基础上,运用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歌圩节庆旅游进行旅游市场分析,从中发现其发展的特点与不足,并研究相应的发展战略。
1.4研究内容和方法
全文研究内容有:
第一章,绪论。
具体内容包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阐述。
第二章,武鸣县的区域概况。
从行政交通、地理气候、民族分布及社会经济条件四个方面对武鸣县的区域概况进行分析。
第三章,武鸣县“三月三”歌圩节的构成、特色及开发价值。
第四章,武鸣县“三月三”歌圩旅游发展概况。
包括歌圩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武鸣“三月三”歌圩节的旅游市场分析,包括旅游者特点及分类、交通布局及能力、旅游市场需求及旅游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旅游开发战略设计。
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武鸣县歌圩节庆旅游开发战略设计。
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书籍、期刊及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与资料,并鉴别、整理相关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探讨。
2武鸣县概况
2.1行政交通
武鸣县古称“古缘县”,1912年更名为武鸣县并沿用至今,意为“以武鸣而鸣于天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是首府南宁市的辖县,史有“首善之县”美誉。
2015年2月16号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武鸣县,设立南宁市武鸣区,以原武鸣县的行政区域为武鸣区的行政区域,武鸣区成为南宁市七大城区当中面积最大的城区。
武鸣区东与上林县、宾阳县交接,西接平果县、隆安县,南靠南宁市兴宁区和西乡塘区,北接马山县,东西最大横离111公里,南北最大纵离97公里。
全县县域面积3378km2,辖13个镇、218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其中壮族人口约占86%,是壮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较发达的县份之一。
图1武鸣县行政区图
Figure1TheAdministrativeMapofWuMing
广西武鸣地处南宁通往河池地区的国道公路及通往百色地区联接云南、贵州的省道公路交汇点,武鸣县境内交通便利,有多条交通线路穿过。
境内210国道及
20323、20321省道、渝湛高速北往贵州、重庆、南到湛江港、北海港、防城港。
境内还有河池水任至南宁的高等级公路。
河池水任至南宁高等级公路是中国西南地区出海的大通道,因此武鸣县也是中国大西南地区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2.2地理气候
武鸣县境地跨北纬22°
59′58″—23°
33′16″、东经107°
49′26″—108°
37′22″之间,四周山峦环抱,中间为盆地。
县东部及东北部的大明山海拔1760m,是广西中部弧形山脉西翼的著名山脉,植物多达1400余种。
县东部和东南部,是海拔500-800m的高丘陵山林区。
县西南和西部,与南宁市西乡塘区和隆安县交界,是山体
石质裸露的密集石山。
北部和西北部与马山县交界,是海拔250m-600m的厚土层丘陵。
中部为武鸣盆地,海拔约200m。
全县地势海拔高度呈东北高位向西南低位倾斜。
武鸣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季易
旱,冬季温暖少雨,偶有霜雪。
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日照时数1660h,年平均降雨量1300mm。
自县西南向东北,常年温度递减1—2℃。
东北部多有暴雨,但也有寒潮、旱灾、洪涝等灾害天气。
2.3民族分布
据2010年汇总统计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武鸣数据,武鸣县共有民族21个,除
了汉族之外,还有壮、瑶、苗、回、蒙古、藏、维吾尔、彝、布衣、朝鲜、满、侗、白、土家、哈尼、傣、黎、佤、高山、水、景颇、羌、布朗、毛南、锡伯、阿昌、裕固、京、鄂伦春、仫佬等民族,是多民族聚居的县城。
武鸣县以壮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7%,是壮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壮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状语以武鸣方言为标准音,被誉为“中国壮乡”。
2.4社会经济
武鸣县的经济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