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18409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资料包Word文件下载.docx

捡拾落叶、垃圾、拔草、松土、剪枝等。

(4)照顾动植物:

浇花、晒太阳、施肥、喂金鱼、给金鱼换水等。

(5)用餐:

清洗餐具、水果削皮等。

4.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社交礼仪主要分为:

(1)谈话礼仪:

打招呼、道别、邀请、感谢、道歉、欢迎、应答、慰问病人、打电话、问路等。

(2)动作礼仪:

开门、关门、敲门、与他人接触、递交物品、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倒茶、入席等。

二、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原则

1.每次只演示一种教具,目的性明确。

2.精确动作,按照孩子的节奏进行,要缓慢。

3.简化动作,使孩子能够看明白。

4.拆分动作,做到步骤化和有序化。

5.操作时尽量少讲话,语言要简练、准确。

6.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进行。

7.避免镜面教学,教师要坐在惯用手的右边。

8.时刻观察孩子的动作与反应,观察孩子的兴趣点。

9.适时地引入教具操作,当孩子能够独立操作时要离开并继续进行观察,孩子需要时马上给予帮助。

10.不能打断孩子的操作。

11.在操作之前,教师应确保教具准备的完整。

12.努力排除让孩子走神的因素。

13.操作教具时不应超出工作毯的范围,确保工作毯的防水性,颜色不能太花哨,尽量用纯色的。

14.鼓励孩子重复进行操作,说:

“你做得很好,再来一次吧。

15.随时做好操作记录。

16.不应指责孩子的错误,可以说:

“小朋友,老师再来操作一次好吗?

教学案例赏析

小班健康活动《喝水》教学案例

活动目标:

1.知道喝水的重要性及简单的卫生知识。

2.掌握喝水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喝水的愿望和要求。

活动准备:

两粒豆苗(一粒长得旺盛、一粒已经枯萎),三幅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分组玩游戏“汽车加油站”

玩法:

先找5个幼儿扮演“小汽车”,5个幼儿扮演“加油站”,教师扮演“总指挥”。

要求:

“小汽车”先加油,然后开始行驶,当总指挥喊口令“汽车快没油了”,“小汽车”就停到“加油站”加油后才能继续行驶。

游戏后教师提问:

小汽车没有油能不能走了?

(不能)不能走怎么办?

( 

加油)

小结:

小汽车没有汽油就不能行驶,人缺了水就不能正常生活,所以我们要经常喝水来补充水分消耗。

2.让幼儿感受豆苗和水的关系,懂得人和豆苗一样,缺了水是无法生存的。

教师拿出两粒豆苗(一粒长的旺盛,一粒已经枯萎)让幼儿观察。

观察后教师提问:

小朋友要仔细看豆苗长的一样不一样?

再看看种豆苗的土有什么不一样?

(让幼儿知道长的旺盛的豆苗是每天浇水,枯萎的豆苗是不浇水的原因。

)也就是说人和豆苗一样,都离不开水。

3.通过讲故事、看挂图形式,让幼儿懂得喝水的卫生知识及文明喝水的习惯。

讲述故事《三只小猪》后,教师提问:

小猪黑黑和白白喝了谁的水?

(花花的)第二天,小猪黑黑和白白没有出来玩怎么了?

(生病了)为什么生病了?

(因为花花最近感冒了,黑黑和白白喝了她的水,也感冒了)

小朋友喝水都要用自己的杯子,这样可以防止得传染病。

4.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判断“对”与“错”。

挂图一:

小明端着一杯水,一边玩一边喝水,桌子上,地上都是水。

(不对)

挂图二:

小红玩得渴急了,看见窗台上的水,不管谁的拿起就喝,然后把杯子一放,又出去玩。

挂图三:

小兰喜欢喝白开水,不让妈妈给加糖。

(对)

活动延伸:

1.幼儿观察家中的花,缺水和浇水后的变化。

2.家长帮助幼儿分析“饮料”成分,让幼儿知道多喝饮料有害处,喝白开水有利健康。

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游戏“汽车加油站“),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他们在娱教娱乐中感知水的作用及重要性。

有利于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好习惯。

效果很好。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直接观察豆苗,简单明了地让幼儿知道豆苗的生存是离不开水的,不足之处是幼儿年龄小,不能亲自种豆苗去感知整个过程。

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以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和漂亮的挂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明白喝水的卫生知识及养成文明喝水的好习惯。

在这一环节中,养成文明的喝水习惯是个难点,我们必须贯穿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环节,多督促、多强化,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后我们对那些主动喝水的幼儿要给予表扬,对那些不愿意喝水的幼儿要找出原因,以便更好地引导。

通过这一活动,我们班的洋洋和明明互换喝水的坏习惯也改掉了。

设计背景

班里大部分的幼儿都开始换牙了,同时,蛀牙问题也存在,但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缺乏,他们对于牙齿的保健知识知之甚少。

同时,有些家长对幼儿在保护牙齿方面的指导非常少,有时还出现指导不科学的情况,使许多幼儿在换牙时有着害怕和担心的心理,遇到牙齿出现问题也不愿治疗,其实换牙是每个幼儿成长的必经之路。

针对这一个现象,我设计了以下活动,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这一生理现象,了解牙齿的保健常识,让幼儿勇敢面对换牙护牙,初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换牙过程,换牙要注意的问题,增强保护牙齿的意识。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3.通过换牙体会成长的喜悦和烦恼,学会以期待的心情面对换牙。

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

挂图、图画纸、笔、镜子、小蛋糕、牙刷,牙膏、口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嘴巴图片(没有牙齿),然后提问:

“这是什么?

”“为什么没有牙齿?

”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了解牙齿

1.请幼儿用小镜子照口腔,观察自己的牙齿的形状,把它画下来。

2.展示牙齿的形状,结合交流,认识门牙、尖牙、磨牙。

3.请幼儿吃小蛋糕,提问:

你们是用什么牙咬的?

用什么牙磨碎的?

(感知不同形状和不同位置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

4.牙齿除了吃东西,还有什么用?

牙齿的形状是大大小小,有细有粗,排列比较整齐,牙齿除了能帮助我们咀嚼东西,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发音说话。

三、交流换牙的感受

1.如果有人缺牙,教师可以请该幼儿站到前面,漏出缺牙请大家欣赏。

看看缺牙和没缺牙的幼儿牙齿有什么不一样,引出“换牙”的概念。

2.请换牙或牙齿松动的幼儿说一说换牙的感受。

讨论:

为什么要换牙?

换牙时怎么办?

小朋友最初换牙时总是感到害怕,其实换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换牙了,说明你们真的长大了。

四、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1.请幼儿小蛋糕,然后请幼儿拿出镜子照照:

你会有什么发现?

2.我们只吃一块小蛋糕,牙齿上留下了这么多残渣,如果我们不及时清理,这对牙齿有什么影响呢?

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清理呢?

3.请幼儿说说如何刷牙,教师明确正确的刷牙方法并请一名幼儿示范正确的刷牙过程。

4.带着幼儿到盥洗室亲历一次刷牙,教师注意指导刷牙不正确的幼儿。

换牙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小朋友要记住正确的刷牙方法,还希望大家每次刷完牙后用小镜子帮我们检查检查,让我们的牙齿越来越亮。

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活动主题根据了本班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时把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吸收到教学内容中。

活动中能让幼儿充分参与,幼儿通过观察、交流、在有趣的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但是这次活动也存在问题。

活动中幼儿认识牙齿的形状作用花太多时间,影响了活动重点的完成。

如果下次在上这节课要加强换牙的体验、换牙的卫生环节的实施,使重点突出。

案例应用:

小(三)班袁老师正在组织活动:

学折衣服。

只见袁老师手捧一大堆衣服,一件一件地把它们分给每个孩子。

孩子们开始争吵起来:

“老师,那是我的衣服,还给我!

”另外几个孩子也大声嚷嚷:

“老师,王世宇拿的那一件是我的,不是他的”“老师,我的衣服上有米老鼠的呀,我要米老鼠衣服”“我不要这件!

我要我自己的衣服”,有几个孩子则一声不响地离开位置到别人手中去抢自己的衣服,于是“抢夺衣服”大战开始上演。

没办法,袁老师只得把一件件衣服物归原主。

光分发衣服差不多用了整整一刻钟。

等衣服分发妥当之后,袁老师抱出一个布娃娃,用着急的口吻说:

谁来帮我折衣服呀?

只见大多小朋友跃跃欲试想过来帮忙,却被老师一一挡了回去。

等小朋友安静一些,袁老师就边念儿歌边进行示范:

“这只袖子盖上来,那只袖子盖上来,中间折一折,这样折你们会了吗?

“可这时,孩子们回音者寥寥无几,他们拿着自己的衣服,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动物,有的则把衣服团成一团,垫在自己的屁股底下,似乎对失而复得的衣服更加的珍惜,很少有孩子在关注老师的示范。

袁老师于是一边走到那些游离在外的孩子身边摸摸头以暗示,一边再次进行示范:

把衣服放平,一只袖子……,而此刻的孩子显得不耐烦了,有走动的,有讲话的,在一个孩子向老师提出上厕所请求后,大部分孩子一哄而上,都捧着自己的衣服离开了自己的座位,留下口瞪目呆的袁老师。

资料来源:

在这个案例中,明显看出教学活动有些许失败。

那么,这类活动放在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适?

以何种形式开展比较妥当?

还有,如果用儿歌来帮助幼儿了解折叠衣服方法,怎样运用儿歌才能吸引小班幼儿?

作为生活教育,幼儿怎样的学折衣服才更有价值?

幼儿怎样学才能更主动?

教师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架才能促使幼儿生活能力得到发展?

第一,作为一个生活活动,可否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相应环节开展呢?

午睡前的时段或许就是幼儿学折衣服的最佳教育情景。

并且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更自然、更随意。

第二,儿歌可以配合上动作,尽量生动、形象、有趣。

比如:

左边抱一抱,右边抱一抱,再来弯弯腰。

这样的儿歌叙述对于小班幼儿接受起来更容易。

 

第三,对于学习折衣服,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主题综合活动来开展,而非某一次教学活动。

要知道生活技能的培养需要不断的重复和练习。

如下设计是否可行:

第一步: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折毛线套衫。

目的是让老师清楚的知道教学以哪儿为起点,即通过观察每个幼儿折衣的不同表现,了解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及需要的何种不同帮助。

用毛衣折,是想采用小步递进的方法,减缓幼儿探索坡度,因为毛衣套衫对幼儿来讲最容易折叠,这样可使幼儿不至于因难度大而失去探索的积极性,这也是教师用适宜材料给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有效支架。

第二步:

演示观察,交流讨论。

也就是在幼儿几天的充分探索后,老师通过观察幼儿折衣细节,让不同折衣方法的几名幼儿来演示,大家观察讨论哪种折法最平整最不会松开,哪种最不费力?

这是让幼儿在与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或接纳外界信息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