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18361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四篇Word文档格式.docx

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安全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应用分支,安全行为科学不但要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其服务,同时安全行为科学为行为科学丰富了内容和扩大了内涵。

因此,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是相互交*和兼容的关系,是行为科学在安全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科学。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

同时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

2.气质对安全行为影响。

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特色。

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工作适宜性。

因此,施工现场各工种安排、班组建设、使用安全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项目组织和配备管理工人队伍时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要和个人气质特点来进行合理调配。

3.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人的性格是每个人所固有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对某一事物稳定的和习惯化的表现方式。

性格表现在人的活动目的上,也表现在达到目的行为方式上。

但是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方式,人的性格表现出多种多样,有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1.社会感知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

感知是眼前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性在人头脑中的反映,人的社会感知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经常是不一致的,这就是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自己的知觉中发生歪曲。

产生偏差的原因有:

①首因效应②晕轮效应③第一印象作用。

2.表现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影响。

领导和职工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

3.角色对人的行为影响。

角色实现过程就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利用人的这种角色为其服务。

其中社会感知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最大,长时间影响可使人产生一种潜意识(或下意识)的安全行为。

影响安全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

1.社会舆论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包括社会舆论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宣传。

基于这个原因通过各种形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宣传活动及目前社会舆论对安全生产监督是很有必要的。

如“万里行”和“安全月”等安全宣传活动及各种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报道。

2.风俗与时尚对个人安全行为影响。

风俗与时尚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实现扬其长,避其短。

环境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人的安全行为除内因影响外,还有外因(环境)的影响。

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甚至打乱人的正常行动,物的运行失常及布置不当会影响人的识别与操作,造成混乱和差错,打乱人的正常活动。

企业安全价值观规律处于中心支配地位,而物的规律和职工心理运动规律是安全价值观规律的基础,左右着安全价值观规律的运动方式。

物的规律影响着职工心理运动方式和安全价值观,职工心理运动规律同样也影响着物的规律和企业安全价值观规律。

从实际情况分析,职工心理规律可能是决定安全生产的最基础最直接的因素。

这是因为: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或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目前很多国外企业的安全研究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越来越重视对职工个人思想和行为特征对安全生产影响的研究,比如酗酒和滥用药物对安全的影响、比如工作压力和职工的精神耗竭问题的研究、比如显示屏对人体进而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等等。

影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实证分析

职工心理呈现复杂多元性,但并非毫无规律性。

安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事故倾向理论假说。

它认为,事故总是由少数几个人造成的,即50%的事故是由10%的人造成的。

1)小部分工人(如20%)造成了大部分(70%)事故。

国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认为,事故年龄为17-28岁之间的人群中最频繁,50-60岁的人群中达到最低。

2)工种越特殊、工艺越复杂,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越高。

国外的研究认为,工人的知觉技能等于或高于运动技能,工人就相对安全;

但是当知觉水平低于运动水平,雇员就有事故倾向,并且二者差异越大,事故倾向越大,通俗地说,反应速度快于知觉速度的工人更可能发生事故。

3)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工作的中后期,而此阶段恰恰是职工心理呈现“云团状”。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理论已经从18世纪的“经济人”、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人”、60年代的“自我实现人”发展到今天的“复杂人”(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E?

H?

沙因提出)。

复杂人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动机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管理需要“常变”。

这个重要管理思想对安全管理的启发就是,企业制定安全政策、进行安全管理要建立在“复杂人”的基础之上,把“人”想得复杂些,而不能把“人”当成是执行政策的机器。

怎样把“人”想得复杂些呢?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问题:

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

注意具有选择的功能,这就是使心理活动指向于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各种刺激,而避开或抑制那些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也就是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注意具有保持功能,即当外界大量信息进入感知记忆以后,每个信息单元必须经过注意才能转换成一种更持久的形式而得到保持;

注意具有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因此研究人的注意问题对实践、对安全生产关系极大。

安全管理者的责任在研究职工注意力问题时,须把握好职工的注意分配和注意广度。

研究表明,注意分配取决于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以及对活动的熟悉或熟练程度。

也就是说在安排工作时要尽可能避免同时做二种及以上不同性质的活动,活动的难易程度要配合得当,要加强职工的技能训练以提高职工现场的注意力;

在注意广度方面,相关的研究表明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从而职工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就越多。

注意的广度也随着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有所不同,因此,提高活动的意义性、趣味性,也是提高注意广度的有效办法。

(二)疲劳问题:

疲劳是指因持续工作造成体力及工作效率下降并伴随着疲惫感的生理现象。

它具有“一过性”特点,即经过休息一般都可恢复过来。

疲劳分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

生理疲劳又称肌肉疲劳或体力疲劳。

这在现代化大型企业中,更多的是心理疲劳,即主观疲劳或精神疲劳。

疲劳随工作时间延长而增强。

在开始阶段,人的工作能力逐步释放出来,随即达到最佳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由于持续工作,疲劳不断积累,人的工作能力开始下降,出现疲劳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造成过度疲劳后,即使按作息时间休息,也不能使工作能力得到充分恢复。

(三)情绪的问题:

情绪是意识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对人格的整合提供动机。

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认知的发展和认知活动起着监督作用。

在情绪一一认知运动的相互作用中,情绪是认知发展的契机,它激发人去认知、去行动,例如,兴趣激起研究行为,决定认知的选择性和方向:

而痛苦、愤怒或紧张的情绪则使认知活动变得刻板和狭窄+限制知觉和思维,并干扰利用线索和采取变式。

另一方面,情绪对人格的整合提供动机。

因此,安全管理者掌握好情绪理论,把握好职工情绪特点,调节好职工情绪对于职工很好地认知企业安全价值观、保证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行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针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现场观察、分析与沟通,以干扰或介入的方式,促使员工认识不安全行为的危害,阻止并消除不安全的行为。

上图可示意这一过程: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中的4个主要步骤:

 

识别关键行为(identifycriticalbehavior) 

收集行为数据(gatherdataonthosebehavior) 

提供双向沟通(provideon-going,twowayfeedback 

消除安全行为障碍(removebarrierstosafebehavior)

行为安全研究的重点是“不安全的行为”(或者说“冒险行为”)。

但是员工的冒险行为反映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员工自身的行为错误。

对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发现,许多伤害事故是由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而不安全的行为则是由于安全管理系统存在缺陷所引发。

因此,针对员工不安全的行为,不是责备和找错,而应该识别那些关键的不安全行为、监测和统计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并采取整改行动,最终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频率。

对于公司而言,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可能来自很多方面,比如:

管理系统、员工身体健康、设施、工艺流程、产品等,是管理系统存在问题的征兆;

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和频率是安全管理现状的尺度,是事故频率的预警信号。

安全行为;

而要排除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控制、避免和消除所有的对员工工作习惯的细心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到许多潜在的不安全或冒险行为的原因。

人的心理状态,比如态度,可能很难客观地界定和直接改变。

但有时候它却对由系统因素造成的目标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可通过改变导致行为的原因,包括管理体系、安全方针和工作条件,进而改善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绝大多数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

事故调查证明,在工作场所发生一次伤害事故,其实已发生了数百次的不安全行为。

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增加了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

要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就必须减少导致伤害事故的不不安全行为。

大规模的仓库,要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这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库房要分类,库房内的物品贮存要分类、分堆,堆与堆之间要留有必要的通道,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m。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库房内一般不安装采暖设备,如若采暖,则要用暖气采暖。

散热器与物品间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物品温度不升高为准)。

自燃品、易燃品、剧毒品等库房,不准采暖。

对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并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品,要定期测温、化验。

在防火通道内,不准堆放任何物品。

2.库房内不准设办公室、休息室,不准住人。

3.库房内应设置电话。

4.库区与库房内要保持清洁。

5.库房内除照明设备外,一般不安装电气设备。

6.储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安装防爆、隔离或密闭式的电气照明设备。

7.库房内不准使用碘钨灯、日光灯、电熨斗、电炉子、电烙铁、电钟等,不准用可燃材料做灯罩。

不准用60w以上灯泡,灯头与物品间应保持安全距离。

8.库房内不准架设临时电线。

库区的电源线应设总闸和分闸,每个库房应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具有防雨、防潮保护设施的开关箱。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电线不准超负荷,库房工作结束时,必须切断电源。

9.库房、露天库应按设计备足适用的消防器材,并放在取用方便的地方。

消防器材、设施要专人保管,保持完整好用。

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可以概括为对人的安全管理和对物的安全管理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