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822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

《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docx

9A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

1、填空题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2、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3、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作业危害分析法JHA法)、(风险程度分析法MES法)、(事故树法FTA法)等。

4、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级别最高。

5、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6、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303号)第三十K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7、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8、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9、隐患治理应符合DB37/T2883-2016第7.4.1条的要求,并保证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10、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二、单选题(55题)

1.()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A.事故控制

B.风险管控

C.隐患排查

D.安全培训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级,其中()级最危险。

A.5、1

B.4、1

C.5、5

D.4、4

3.风险级别中()级别最高?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

4.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将()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管控主体。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公司、部门、车间、班组

C.公司、专业、车间、岗位

5.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A.精神损害

B.健康损害

C.身心损害

D.心理损害

6.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A.个体行为

B.人为因素

C.环境因素

D.光线因素

7.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的组合。

A.严重性

B.适应性

C.必要性

D.有限性

8.()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0.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A.应统一

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11.()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A.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主要负责人

12.企业应建立以()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A.主要负责人

B.分管安全负责人

C.安全机构负责人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和()。

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15.风险分级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划分等级。

A.风险评价

B.评价结论

C.评价结果

D.风险评估

16.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

A.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B.风险越小,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C.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低;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D.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下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上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7.企业应在各岗位悬挂安全风险告知牌板,标明风险点名称及等级、危险源名称及等级、事故类别或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等内容。

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对风险等级进行标识。

A.应急预案

B.应急电话

C.联系方式

18.企业应对()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

A.一级风险点

B.二级风险点

C.三级风险点

19.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采取()的风险控制方法,并多级控制。

A.较高级

B.相匹配

C.同级别

2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教育制度应明确岗位员工熟知()的学习义务。

A.本岗位风险点及危险源

B.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

C.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级别

2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部署实施阶段包括宣传发动、法律法规学习、()、落实分工四个步骤。

A.考试

B.培训

C.教育

22.危险源分级,遵循()的原则,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分级。

A.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B.定量计算

C.定性分析

2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落实分工阶段,企业要根据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的职责,按照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制定管控措施、()的任务。

A.制定风险管控责任制

B.编制风险管控清单

C.编制风险点管控计划

2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各层级人员体系建设职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运行制度、相关概念、()等。

A.风险点排查方法

B.危险源排查方法

C.风险排查辨识方法

2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专业组负责本专业风险点划分、()、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

A.危险源分级

B.危险源排查

C.危险源辨识

26.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包括()等4个步骤。

A.隐患辨识、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B.隐患排查、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C.隐患排查、隐患分级、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27.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组织一次;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组织一次。

A.每月、每周

B.每月、每日

C.每季度、每月

D.每季度、每周

28.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制度包括()。

A.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B.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C.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2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组职责:

一是负责本工作组范围内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二是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具体工作,确保能够将所属范围的风险点全覆盖辨识,及时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三是()。

A.制订所有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B.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C.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表,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3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使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B.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C.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D.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实现零风险、零事故。

31.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需要消减的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风险等级为()。

A.重要风险

B.关键风险

C.中度风险

D.低度风险

32.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轻微风险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为需保存记录风险级别为()。

A.3级

B.2级

C.4级

D.5级

33.风险分级采用LEC法,中度风险色为()。

A.红

B.橙

C.黄

D.蓝

34.1级风险(红色风险):

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

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制定整改计划后,可以继续作业。

D.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35.三、四级风险点可由()级监管,班组、车间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

A.公司

B.班组

C.车间

D.岗位

36.企业应根据排查组织级别,结合风险点及危险源特性,确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

A.责任人

B.周期

C.内容

37.车间、班组的隐患排查内容,可根据所管辖区域隐患排查的数量、风险等级、分布等因素,进行重点关注,侧重于(),并应确保区域内所有风险点及危险源均能等到监控。

A.风险较低的风险点隐患排查

B.风险偏高的风险点隐患排查

C.风险较高的风险点隐患排查

D.风险偏低的风险点隐患排查

38.排查风险点:

排查伴随风险的部位、()、设备、设施或区域。

A.方位

B.地点

C.场所

D.位置

39.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中度风险应采取行动/控制措施()。

A.需要特别控制的风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B.需要立即停止作业,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C.需要消减的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D.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40.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A.作业活动

B.设备设施

C.安全设施

D.工艺操作

41.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一般多是针对()。

A.作业活动

B.设备设施

C.环境因素

D.管理因素

42.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A.70

B.160

C.320

D.50

43.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

A.风险统计表

B.作业活动清单

C.危险源统计表

D.设备设施清单

44.以下哪些风险分析方法不属于工贸企业宜选用的分析方法()。

A.风险矩阵分析法(LS)

B.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C.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D.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

45.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中,“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