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809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新闻两则》

课题

《新闻两则》(第一课时)

识能力品德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1、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设计思路。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

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

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

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

本文语言极富特色:

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

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

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教师明确: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提出要求:

了解作者。

三、自主学习。

师:

一条新闻,通常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根据情况有时可省略导语、背景或结语。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板书)

 1、认真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借助课文注释,了解新闻这种文体。

   4、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并思考划分依据。

   5、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6、本文导语部分,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只用了两句话就及时、准确地对事情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可就关键词语作一下分析。

7、导语前面的消息头起什么作用?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四、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五、反馈交流。

1、教师板书生字,指名学生注音。

2、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并思考划分依据。

明确:

(从“新华社”到“渡江区域”是第一部分,即“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从“20日夜起”到篇末是第二部分,即“主体”部分,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主体部分又分为三层。

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是第一层,写出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是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是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三遍。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课题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

识能力品德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1、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一、复习旧课。

听写生字词。

二、内容分析。

1、质疑:

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

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

①与“渡”有关的词语:

“冲破”“渡至”“渡过”“渡完”等均是。

②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写敌方的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微弱”“泄气”“毫无作用”等。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导语部分,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

学法指导

强,只用了两句话就及时、准确地对事情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就关键词语作一下分析。

明确:

第一句话,既报道了我军之强大,“百万大军”,又点出了战线之长,“1000余华里”。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写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第二句话中的“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广大,又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同时又是对“1000余华里”战线的具体说明。

3、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明确:

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4、重点研讨课文主体部分。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板书)

①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

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②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些是详写的?

哪些是略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③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

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为什么?

④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准确鲜明。

采用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加以分析。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

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②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

(教师简略交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

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③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与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

前者略议。

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

完全正确的。

至于其后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④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准确鲜明。

 

三、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四、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三遍。

2、熟读课文。

3、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课题

《新闻两则》(第三课时)

识能力品德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1、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一、复习检查。

1、听写字词。

2、回顾作家、作品。

二、小结新闻常识。

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1)消息的基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和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2)结构的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各部分的作用:

①电头:

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发电地点。

②标题:

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

学法指导

③引标:

交代背景,点明中心。

④副标:

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

⑤导语:

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⑥主体:

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⑦背景: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⑧结语:

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4)消息的六要素:

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这几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和写作消息。

(5)分类:

广义地讲包括 消息 、 通讯 、 报告文学 。

        狭义地讲专指 消息 。

三、指导自学《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整体概述。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多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

导语概述解放南阳之后,说三国,道后汉,用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

接着回顾一年来,蒋介石由“极重视南阳”到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说明蒋军全局败坏的形势。

再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再次回过头来说南阳逃敌的命运。

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要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2、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3、自主、合作探究这篇新闻的结构及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

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起到了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四、课堂练习。

1、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有人分为五层,有人分为八层,你怎样划分这篇文章的层次?

与同学讨论一下。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芦花荡》的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