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8011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

《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andCommercialBankofChinaLimited,ICBC)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

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末,工商银行拥有408,859名员工,通过16,648个境内机构、239个境外机构和遍布全球的1,669个代理行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分销渠道,向411万公司客户和2,82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国际化的经营格局,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保持中国市场领先地位。

2011年末,总资产154,768,68亿元;

总负债145,190,45亿元。

2011年实现净利润2,084,45亿元。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和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分别为1,44%和23,44%,处于全球银行业领先水平。

200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及《欧洲货币》杂志同时评选中国工商银行为中国最佳银行。

同年,中国工商银行更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选为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

2008年《福布斯》发布全球企业2000强排行榜名列42位。

2008年度《财富》500强第133位,营业收入51,5269(百万美元)。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第4营业收入39,003,400(万元)。

2010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排名榜单中,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四市值为2464(亿美元2011年,《财富》杂志最新评出的世界500强排名榜单中,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77营业收入达到805亿美元,比去年的87名上升10个名次。

[1]

中国工商银行历年跨国并购统计

发生时间

内容

1998

中国工商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共同收购国民西敏银行下属的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组建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

2000,7

中国工商银行以118亿港币收购香港友联银行,改建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

2002,12

工银亚洲收购了比利时富通集团在香港的华比富通银行

2006,12

中国工商银行买人印尼的哈利姆(Halim)银行90%股权

2007,8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股份

2007,11

中国工商银行宣布以约54,6亿美元价格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后成立工银印尼

2008,1

中国工商银行45,5亿港元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

193%股份

资料来源:

妇999-2009中国并购报告》和中国并购网

——南非标准银行简介

南非标准银行2007年概况:

南非标准银行在南非已有145年的历史,1962年,南非标准银行在南非注册成立,当时是作为英国标准银行南非分支机构来运营;

1987年渣打银行撤出南非,把持有的39%的股份出让,南非标准银行于是成为完全的南非银行。

1998年开始,南非标准银行在非洲通过新建和收购建立了网络。

此后,标准银行通过自身增长和收购,发展成为非洲最大的银行。

2007年中期,总资产1600亿美元,总市值210亿美元。

之前几年里,南非标准银行在阿根廷、尼日利亚、土耳其等国家亦进行了收购。

该行在38个国家有业务,雇员超过4,6万人。

在南非有713家分支机构,在非洲其他18个国家有240家分支机构,在欧美和亚洲的金融中心还设有上百个分支机构。

南非标准银行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证交所上市,资产和盈利位列非洲银行业第一。

在全球1000家上榜银行中排名第106(非洲共有18家银行上榜)。

穆迪对其长期信用评级是Baal。

2007年6月底,标准银行在南非的总资产、总存款和总贷款市场占比分别为25,4%、22,9%和24,3%。

该行实现了业务结构的多元化,个人和企业银行业务占45%,公司和投资银行业务占47%,资产管理和人寿管理占8%。

这些业务在各细分市场的占比均在20%以上,资产管理和人寿保险领域是该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年增长达到50%»

二、 并购案情

2007年10月25日,工行宣布与南非最大的银行一一标准银行(StandardBank)达成股权交易及战略合作协议,斥资366,7亿南非兰特(约合56亿美元),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标准银行的最大股东。

该笔交易不仅是工行进行的最大一笔海外收购,也是南非结束种族隔离之后得到的最大一笔海外直接投资。

这次收购将成为工行全球化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

根据收购安排,南非标准银行向工行定向发行占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新股,发行价格为每股104,58南非兰特。

工行将按比例,向标准银行现有股东协定收购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股份,收购价格为每股136南非兰特。

收购价以工行内部资金支付,完成交易后,工行持有标准银行20%的股权,并有权提名两位非执行董事进入标准银行集团的董事会,一位还将担任副董事长。

双方还成立战略合作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

成立全球资源基金,投资初级矿业和能源部门,基金规模达10亿美元。

作为亚洲和非洲两家最大银行的合作,双方宣称将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客户、网络等资源的共享,在国际结算、资金交易、贸易融资、投资组合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委员会,至少每季度会晤一次,由工行行长杨凯生和杰克马理担任联席主席。

[2]

南非标准银行是世界上少数“稳健高增长”的银行,标准银行的核心财务指标处于同业优秀水平:

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3%,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50%,净利差在4.3%-4.4%,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在1.5%以下,近年来股本回报率25%以上。

2007年中期,该银行总收入为219亿南非兰特,净利润为61.65亿南非兰特。

该行连续20年保持20%的增长,到2007年连续5年的股本回报率达到25%。

仅从收益率上来看,投资该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与工行力图寻找高成长目标的收购策略恰相吻合。

更何况,通过持股南非标准银行,还可以实现投资非洲的目标,标准银行在资源行业的投资、项目融资、专业分析能力非常强,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行业都不熟悉,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的地区进行投资,可以得到该行提供的帮助。

因此,借助标准银行深入非洲市场,对工行来讲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无论是从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来看,收购该行的股权都是一个极有诱惑力的投资规划。

其实,在此之前,很多欧洲和美洲的大银行都曾经表达过与这家非洲最大的银行合作的意向,但是该行选择了工行。

南非标准银行总裁杰克马理(JackoMaree)这样解释:

“我们是一个立足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银行,因此理想的合作伙伴不是进军欧美的那些银行,工行刚好符合这个条件。

三、 案例分析

1、跨国并购的定义及其发展

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

是指一国企业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手段和方式,对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权的资产份额进行购买或实行控制的行为,是世界对外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世界范围内,总共发生了六次并购浪潮。

分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同类企业并购为主来寻求垄断地位的并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上下游行业的纵向并购为主要特征的并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企业混合并购为主要特征的并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融资并购为主要特征和杠杆的收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强强并购为主要特特征的并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网络并购。

每一次并购都是资本扩张的内在体现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企业最佳规模的要求的反应,而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必然对银行资本有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并购开始开展起来。

银行在并购中的角色也开始变化。

银行并购的行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独立银行合并成一家新的银行,也就是说银行合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A+B=C;

二是并购银行有偿的对被并购银行的经营控制权,两者是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或者后者直接消失。

三是并购银行通过收购股票获得被并购银行的部分经营权股份,虽然后者受到前者的控制,但后者仍可以保持原有的法人实体,就是我们所说的银行收购。

2、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原因

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竞争是促进银行集中的动力,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地走向垄断,在这一过程中,竞争转化为垄断,垄断又加剧了竞争,垄断程度越高,竞争也就越激烈。

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全球银行业的并购,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化以及经济区域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放松管制及其金融自由化发展等是促进银行并购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力是全球银行并购浪潮的内在因素。

而且银行合并后在资源分配、经营管理、信息共享等诸多方面都可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大大降低了银行成本,同时大型的超级银行利用其众多的业务和机构,可以化解银行风险,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

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在1998年达到高峰之后进入低谷。

从2003年开始国际银行业并购重新升温,由于中国加入WT0后,外资银行先进的服务手段、规范的经营理念和较高的信用评估等级,都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且中国银行业在2007年全面对外开放。

工商银行并购标准银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追求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包括经营上的协同效应(规模经济)、财务上的协同效应和管理上的协同效应。

1,经营上的协同效应。

并购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带来规模的增大,而在一定的范围内规模增大必然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从而产生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实现区域和业务范围的扩展可以达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目标,银行跨国并购也不例外,通过规模增大和业务扩展在一定的范围内必然会产生规模经济。

例如资产达7930亿美元的摩根大通银行并购资产达2900亿美元的第一银行,合并后的新银行在资产规模上成为美国第二大银行。

所以,工商银行并购标准银行,通过对非洲业务的整合,不仅扩大了工商银行在非洲的业务规模,而且降低了工商银行在非洲扩展业务的管理成本和操作成本,进而获得经营上的协同效应。

2,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跨国并购给银行在财务上带来的种种利益,这种利益的取得不是因为效率的提高而得到的,而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货币上的收益。

它主要来自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如果一家银行有充裕的现金但只有较少的贷款机会,而另一家银行却有较多的贷款机会和不足的现金流,那么通过两家银行并购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产生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从目前来看,工商银行拥有大量的现金,但缺乏较好的投资机会,标准银行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拥有分支机构,而且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因此,两家银行并购后预期会带来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3,管理上的协同效应。

管理的协同效应表现在如果低效率的银行并购了高效率的银行通过吸收高效率银行的管理经验、管理理念以及人力资本,最终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

银行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资金规模和业务发展上,还体现在管理水平上,尤其体现在是否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以及优秀的管理人才上。

标准银行由于继承了英国银行的管理方式,其管理经验是十分先进的,工商银行通过并购不仅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工商银行领导层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 分散风险

-4-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通过跨国并购高效率的银行可以使银行的业务多元化、利润来源多样化。

并且减少对单一市场的过分依赖,从国际金融界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资本实现了自由化(虽然中国现在对资本市场还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