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778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

《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docx

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

 

2019年基建行业新模式PCGP分析报告

 

2019年10月

逆周期调节加码,基建望迎二次复苏。

8月基建投资增速回暖,在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情况下,四季度基建有望再次迎来复苏,主要逻辑如下:

(1)宏观层面看,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市场的降息降准预期已相继落地,且预计仍有宽松空间,对资金驱动的建筑业将形成利好;

(2)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行,销售及开工情况双双下滑,竣工好转,政策层面几乎无放松可能;制造业面临结构升级,同比增速较去年更为严峻,反弹缺少发力点,可持续性较差;基建或成托底经济增长的唯一选择;(3)8月末以来审批投资大幅回暖,9月累计同比转负为正至33.50%,较8月提升近34个pp。

基建投资变化一般与审批投资正相关且略滞后,预计Q4将随之改善。

政策“灵活”+资金面趋紧致使2018年以及2019H1基建反弹低于预期。

2018年下半年起,基建补短板政策陆续出台,投资增速触底反弹,但改善幅度始终低于预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政策“灵活”,地方政府缺少明确导向:

内外经济环境复杂致基建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力度“灵活”,尽管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落地情况却不及预期。

另外,2018年下半年的政策多以方向为主,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地方政府在施行时无明确导向;

(2)政策时滞,两轮增长存在结构性差异:

尽管两轮补短板的重点均为交通建设,但经过数据拆解我们发现,第一轮基建复苏的支撑点是电热气水,投资增长约滞后相关政策半年时间,交通板块目前增幅较小,预计仍有空间;(3)市场趋紧,基建资金来源受限:

①受减税降费及房地产调控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②PPP项目监管趋严,国内贷款提供的基建资金减少;③新增专项债使用不受限制,大多流向土储和棚改。

PCGP(Public-CentralGovernmentPartnership)模式应用,基建增长可期。

相对于PPP,这一次PCGP模式主要变化在于:

①资本金来源不同:

PPP项目的资本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及企业提供的社会资本,而在PCGP模式下,社会资本则由中央政府下发的专项债替代;②资本金比例不同:

PPP项目的资本金一般占总投资的20%-40%,其中政府方持股比例约为10%-30%,而专项债做资本金的比例则根据项目灵活调整,但不可做全部资本金;③项目类型及承包方不同:

PPP项目中市政工程和交通运输较多,各占总投资额30%左右,承包方多为民企和地方国企;PCGP项目领域则有明确规定,一般是重点领域具有收益性的重大项目,承包方多为央企或地方国企,其对政府的议价能力也有所提升。

PCGP项目审核将更加严格,项目质量将更高,地方政府回款的情况预计好于PPP,这一次PCGP的杠杆模式将更加健康。

代替社会资本的专项债规模增加,流向监控更严,量与质均有明显提升,资金和项目的双改善是本轮基建复苏最大亮点,也是最有力的支撑。

一、逆周期调节加码,多角度看基建二次复苏逻辑

(一)宏观:

经济增长承压,市场更宽松

1、贸易摩擦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4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内房地产严控政策频出,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集体低迷,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跌破荣枯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8月17日,央行公布新的LPR报价机制,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市场宽松信号逐渐明朗。

2、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社融结构小幅改善,信用仍待宽松

8月新增社融规模达1.98万亿元,同比多增376亿元。

结构上看,新增中长期贷款4285亿元,当月同比+25.11%,占人民币贷款35.41%,同比+8.65个pp,我们判断主要系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LPR新机制致企业融资端迎来小幅改善,对于资金驱动的建筑业将形成利好。

货币供应方面,8月M1同比增加3.4%,M2同比增加8.2%,增幅较7月各提升0.3、0.1个pp,边际均有改善。

整体看,宽松信号已现,但改善幅度仍有提高空间。

(二)固投:

房地产下行,制造业低迷,基建稳增长更迫切

1、房地产:

投资增速持续下行,短期难有回升

投资:

4月以来,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持续下滑,截至8月末,累计同比降至10.50%,较年初降1.1个pp,尽管累计增速仍居高位,但边际下滑幅度明显大于2018年。

年初至今,政策层面多次强调“房住不炒”,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及“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从银行贷款到信托再到债券,房地产融资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趋紧,调控力度明显高于去年,短期看房市难有明显回温。

销售:

住宅价格指数增速放缓,7-8月销量小幅改善。

8月百城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68%,较7月降0.15个pp,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同比增速各为+0.64%、+5.05%、+5.28%,与7月相比各降0.19、0.21、0.38个pp。

目前一线城市房价调控效果最为明显,年初至今价格指数同比增速未超1%,基数原因二、三线城市房价增速下滑幅度较大。

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均有改善,销售面积累计同比-0.60%,累计增速连续两个月上涨,单月同比从7月起转负为正;销售金额累计同比6.70%,单月同比10.05%,较7月各提升0.5、0.28个pp。

我们认为,7月以来房地产销售改善主要系上半年房企融资渠道收紧,故加快回款缓解资金压力,房地产市场不断降温,投资数据回落,预计高销量难以持续。

施工:

新开工增速下行,竣工端持续向好。

截至8月末,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4.89%,较7月降1.67个pp,累计增速接近今年最低值。

地产新开工同比增速存在一定波动,但今年大趋势仍是下滑,我们认为主要系房市降温及销售下行影响;竣工面积累计同比-10.00%,环比增1.3个pp,近三个月单月同比各为-13.96%、-0.62%、2.79%,竣工端明显好转,位于地产链下游的装饰业需求将迎改善。

2、制造业:

反弹持续性较差,发展遇困境

2019年增长乏力,短期反弹难持续。

年初(1-2月)制造业累计投资同比增长5.9%,高于去年同期1.6个pp,但之后走势却与2018年相反,累计增速持续下降。

6月经济数据出现全面回暖,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反弹,但可持续性较差,8月再次出现大幅滑落,同比增速较7月降0.7个pp至2.6%,接近今年最低值,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主要拖累项。

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红利的逐渐不断衰退,我国制造业已进入转型期,结构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来看缺乏有力增长点。

(三)投资:

审批投资大幅提升,基建投资有望随之改善

8月末开始,基建审批总投资出现明显回暖趋势,0826-0929审批投资周度平均值为8167.58亿元,远高于2018年8-12月的周度平均值3264.33亿元及今年1-7月的周度平均值2644.35亿元。

0916-0922基建单周审批总投资15659.40亿元,环比207.98%,创今年新高。

月度数据来看,6-9月基建审批总投资单月同比各增13.11%、19.50%、4.05%、274.38%,累计增幅在9月转负为正至33.40%。

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变化与审批投资正相关且略滞后。

2018年至今,基建审批投资额累计增速出现过一次谷底和一次波峰,分别是2018年7-9月和2019年2月,基建固投的完成额数据略滞后于审批投资,但走势基本一致。

9月审批投资同比增速再次来到高位,预计Q4基建投资增速将有明显回升。

注:

每周的值取前三周和本周的平均值

二、政策利好,2018年基建反弹为何不达预期

(一)复盘:

政策陆续发力,基建补短板更确定

2018年下半年至今,为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国外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基建补短板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2018年7月23日,国务院提出“要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7月31日,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9月起,广义基建投资触底反弹,且一直保持弱复苏态势。

截至今年8月末,基建投资累计同比+3.19%,较7月上涨0.28个pp,累计增速创去年8月以来最高值。

(二)对比:

两轮补短板的同与不同

1、相同:

政策层面均重点布局交通建设

2018年7-8月,政策方面频繁提出基建补短板,但发力点并不明晰,除发改委批复苏州一项近千亿的轨交项目外,并未出台具体的补短板方案,真正意义上的政策落实是从11月开始的。

2018年11-12月,发改委共计批复地铁及轨交项目9359.62亿元,占全年批复额65.49%,从区域分布来看,九大项目遍及重庆、浙江、山东等九个省份(直辖市),并无明确指向性。

2019年6月份以来,相关政策开始又一轮的密集出台,此轮政策发力仍以交通板块为主,但实施方案更加明确。

8月15日,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并指出要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9月18日,发布《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强化西部地区补短板,推进东北地区提质改造,推动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加速东部地区优化升级。

以交通建设发力投资是内部需求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

一方面,据统计局发言人表示,我国基础设施的存量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平衡各地区的交通建设水平将是补短板、协调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外部因素来看,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政策基调确定,此时的稳投资稳增长就更需要保证资金流向发展切实需要的领域,从而形成更多有效投资。

2018年下半年至今发改委项目批复均以铁路轨交为主。

2018年,发改委共计批复项目金额14291.03亿元,其中铁路6460.95亿元,地铁7044.22亿元,各占全年投资额45.32%、49.42%。

2019年基本延续了基建复苏态势,单季批复额虽不及18Q4,但仍优于17Q1-18Q3。

截至目前,今年重大项目批复总额9138.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8.46%。

从项目类型看,铁路、地铁、机场及其他各占25.92%、37.49%、19.63%、16.96%,与2018年相比,铁路及地铁仍为占比最高的项目,但比例有所下降,主要系机场类和煤矿类项目占比提升。

从区域来看,地铁及轨交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西部地区及山东、河南等省份,新增煤矿项目主要位于陕西及内蒙古。

2、掣肘:

政策“灵活”+资金面趋紧,基建反弹缺少有力支撑

2018年9月以来,基建虽然出现回暖信号,但改善幅度始终未达市场预期,尤其是今年4月后,累计增速增长乏力,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宏观环境复杂致政策“灵活”,地方政府缺少明确导向

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多次出现反复,影响市场情绪,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许多政策及方案仍在“试行”阶段,内外环境的复杂性致基建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力度“不稳定”,尽管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落地情况却不及预期。

另外,2018年下半年的政策多以方向为主,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地方政府在施行时无明确导向,致政策实施效率较低。

(2)政策时滞,两轮增长存在结构性差异

从分项的投资增速和增量占比可以看出,交运板块的增长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铁路及道路运输改善明显,数据层面的基建复苏却是以去年9月为起点,且主要是电热气水的增长,我们认为该板块的大幅回暖是受乡村振兴战略拉动。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9月相关文件陆续出台,投资增长大概滞后相关政策半年时间。

(3)市场趋紧,基建资金来源受限

据统计,2018年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各占基建资金来源的59%、16%、16%。

分项看:

①减税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