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753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笔记(崔功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其中整体性和结构性是最基础的特性,是区域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反映,同时也是区域内部地域分异性的表象。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分析p17

 

1、自然资源:

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分类:

赋存条件及其特征:

地下资源,地表资源

国民经济用途:

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利用方式:

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等)和劳动资料资源{矿产、土地、森林等}

能否再生:

可再生资源:

如太阳辐射、风、海潮、地标径流、地下径流、地热与温泉等应按照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原则,在可能调价下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

可更新资源:

如动植物资源、为能生长繁殖的有生命的机体。

其更新速度取决于自生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

应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

地质资源如矿产中的金属矿、非金属矿。

核燃料。

化石燃料等和半地质资源如土壤。

应节约和尽可能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

特征:

(1)有限性:

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经济学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希缺性;

(2)区域性:

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3)整体性:

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4)多用途性

(5)社会性

2、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20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再次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3、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p27

资源承载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级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他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1)时空内涵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同,利用效率不同;

不同的区域,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等差异相同资源量所能承载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也不同。

(2)社会经济内涵

(3)可持续内涵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1)有限性

(2)动态性

(3)可增强性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分配

(1)代际分配:

第一级内涵:

规则公正

第二级内涵指自然资源在各代人之间的分配是否公正

第三级内涵指现代人对自然资源基础及后代人的补偿行为能否实现。

(2)代内分配

(1)自然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的公平性

(2)同一国家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城市与农村

不同的产业

4、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只有区域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相同步,

寓保护治理于发展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

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5、区域发展中的外部性与区域间环境问题P60

外部性概念:

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外部性环境的解决对策:

外部效果内部化。

政府的直接管制、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价格控制、数量控制、责任制度)、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67

1、区域经济背景

(1)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区域经济:

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

区域经济特色形成原因:

由区域差异(自然差、位势差、趋势差)、区域优势、

产业布局指向(a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指向如农业、采矿业、水电业、森林工业等

b原料指向钢铁建筑化工棉纺织制糖业等

c消费市场导向服务业、金融业、家具制造、食品工业等

d劳动力导向服装、纺织、制鞋、塑料制品、烟草等

e高科技导向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工业机器人和新材料等

f交通枢纽)、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

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

(1)区域产业结构特色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

(2)区域产业布局特色与区域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2)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

(3)市场化水平:

区域市场化水平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1、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生产专业化协作,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2、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3、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4)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P71

2、区域文化背景分析P72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3、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主要内容:

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4、区域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分析

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1)生产者人口数量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人口素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ƒ人口迁移与分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消费者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供给;

‚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形象区域生产结构;

ƒ人口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5.区域人口结构

性别构成:

受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影响。

另外由于各年龄组人口迁移和一些社会生产部门对性别选择性,也使区域人口性别构成发生变化。

人口性别构成直接影响婚配和生育,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供应和就业安排时,必须重视人口的性别构成。

年龄构成:

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

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59岁为青年或成年组,65以上为老年组。

衡量人口年龄构成的指标主要有:

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年指数(又称老人、儿童比例,即老少比)、抚养指数(负担指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等。

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

影响:

人口年龄构成不仅对人口本身的再生产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职业构成:

职业构成代表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分布,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特征。

人口的职业构成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产方式的特点,并与不同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和劳务交换水平关系尤为密切。

区域人口分析的目的就是研究区域人口的职业构成与区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劳动力的客观需要相适应得程度。

民族构成:

指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

不同的民族在人口、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6.人口增长分析:

人口增长是人口再生产的表现形式。

区域人口的增长直接受由出生和死亡所决

定的自然增长与由人口迁移所构成的机械增长的影响。

人口自然增长指标:

出生率:

一个区域一年中新生婴儿数与总人口数的比率

死亡率:

一个区域一年中死亡人数同总人口数的比率

生育率:

一年中新生婴儿数与育龄妇女人数(15岁-49岁)的比率。

育龄妇女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之乘积就等于人口的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的四个类型:

a.原始型;

b.年轻型;

c.成年型;

d.衰老型

(2)人口机械增长分析:

指区域人口的净迁入。

用机械增长率表示

区域人口的机械变动受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战争和灾荒等因素影响。

其中最主要是经济因素

3.区域人口素质分析:

(1)人口身体素质;

(2)人口文化技术素质;

(3)人口思想素质

4.区域劳动力的质和量

(1)从量上看,在总人口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这部分人才可能称为劳动力人口。

区域劳动力资源数量:

①、“适龄就业人口”;

②、“未成年劳动力”或“未成年就业者”;

③、“老年劳动力”或“老年就业者”;

④、“求业人口”;

⑤、“就学人口”;

⑥、“家务劳动人口”;

⑦、“军队服役人口”;

⑧、“其他人口”

劳动力资源率:

劳动力人口总量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相对数量指标

劳动力资源利用率:

已实际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人数占区域劳动力资源人口总数的相对量指标。

(2)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

1.国有经济部门职工下岗;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门槛效应”。

(3)教育成本:

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

教育成本:

教育的个人成本,教育的社会成本

教育收益:

教育的个人收益,教育的社会收益

4、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

(1)区域人口结构:

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

(2)人口增长分析:

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迁入迁出)

5、选择某一地区,试分析其人口自然增长类型。

(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答:

(1)人口增长类型:

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

6、教育成本与收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9、适度人口指与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力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即最高人均收入)相适应的人口。

20、人口承载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1、人口适度和人口承载力问题的出发点:

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