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493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习题集附全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这是(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

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

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

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

(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

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

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

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

A朴素唯物论B朴素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论

(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

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

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B实物性C运动性D客观实在性

(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B主观性C物质性D存在性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

(1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15)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B)

A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

C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D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

(1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1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的观点说明((C)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D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C)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

(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D)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这里“有限的范围”是指(D)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反映B物质与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2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说明(A)

A意识转化为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

C意识派生物质D意识先于物质

(2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C)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

(24)下列哪些说法属于客观唯心论(C)

A我思故我在B物是感觉的复合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存在先于本质

(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A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物质B宇宙精神

C原子和虚空D单一的存在

(26)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D)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27)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C主观反映D虚幻反映

(2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D)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9)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是(②)

A多元论的观点B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属于(③)

A主观唯心论B客观唯心论C朴素唯物论D辩证唯物论

(31)鲁迅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②)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有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3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明(③)

A空间是永恒不变的B时间是永恒不变的

C时间是不可逆的D时间与空间是辩证关系

(3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属于(①)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3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属于(②)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35)“生命,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在于:

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的观点属于(①)

A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B对科学发现的神秘主义的解释

C相对主义的诡辩论D人本主义的唯物论

(36)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存在物和纯粹的抽象”的观点是(④)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属于(②)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表达了意识的能动性

C唯意志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8)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④)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体产生客体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3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40)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④)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①)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论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③)

A事物的普遍联系B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③)

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

E相对论和诡辩论的观点

(4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④)

A每一事物的矛盾不包含共性B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C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D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E矛盾独立于事物而存在

(4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③)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

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46)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③)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