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教学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优点不能成为高中物理学习的有利因素,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我市初中物理课改已基本成熟,而高中物理则刚完成第一轮新课程实践。
由于教材、能力要求、课时、学习方式、考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初高中物理的台阶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许多学生因无法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而影响高中学习的情绪,甚至无奈地放弃理科,选择文科。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物理教学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初高中教材的难度差异较大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高中教材有别于初中教材的特点是: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相应章节高中比初中的每课时要完成的教学知识量大大增多。
2.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
初中教材有些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前后知识的关联是高中物理教材的一个表现。
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
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而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的严谨性与系统性上要求较低。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加深了学习难度。
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初中物理一般只学习一些宏观世界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及简单的物理学原理,而高中则主要研究宏观世界、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现象的一些本质的东西。
(二)因初高中能力要求差异较大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
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学生只要能回答“是什么”即可。
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就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
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寻求定量关系。
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与之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这对于只有形象思维或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尚处于经验型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要求上一个高的“台阶”。
(三)因初高中物理课时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
因此课堂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
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堂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
进入新课程后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增加了,大部分学校的物理科的课时被减少为原来的一半,使得初高中物理因课时原因引起的衔接问题更为严重,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四)因初高中学习方法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
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
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
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五)因初中结业和升学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由于物理学科在我市中考中采用等级制,成绩只作为升入不同达标学校的等级资格,不计入具体录取总分,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
而新高考方案出台前的高考中物理科虽然作为理科综合科中的一员,但因为区分度高,在理综乃至整个高考总分中的拉分作用为广大师生所认同,在高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导致高中物理教学的难度一直居高不下。
(六)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教材新要求的比较。
对初中新课程标准和旧教学大纲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初中新课程标准与初中旧教学大纲主干知识大致相同,主要表现在:
1.旧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基本按学科结构展示。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分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
科学内容则按主题的形式呈现,即: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除电磁学现代通讯为新增加内容外,主干知识基本一致,只是结构和呈现方式的变化。
新教材中的《从水之旅谈起》编排顺序按吸放热进行,而不是按传统的物理现象进行编排,主编的意图是为了突出物理的本质。
2.旧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都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强调物理学在应用上及教育上的重要性。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3.旧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都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1.新课程标准从理念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有了基本定位,即:
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养。
在学习方式上有了观念上的转变,强调了学科间的渗透。
在目标上,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重视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强调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2.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放在并列的位置,充分强调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淡化了学科中心,为教材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3.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产生几种类型变化:
(1)删减了部分内容,如:
液体压强公式;
浮力产生的原因;
抽水机和水泵;
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的关系电功的公式;
电荷量、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流的定义式;
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的“右手定则”;
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用尺和钟测平均速度;
“合力”、“合成的概念”和“非平衡力的概念”等。
新旧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整:
删除的内容
降低要求的内容
力学
(1)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非平衡力的概念;
(2)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3)浮力产生的原因;
(4)抽水机和水泵。
(1)力的概念;
(2)力的图示;
(3)滚动摩擦;
(4)大气压强规律。
电学
(1)电量的概念;
(2)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
(3)电功的公式;
(4)保险丝的规格及选择;
(5)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
(1)电荷的相互作用;
(2)电流的概念;
(3)超导;
(4)磁铁的吸性和指向性。
热学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2)热力学温标。
光学
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其它
(1)火箭;
(2)放射性现象。
新修订的课标将对电路部分的要求有所提高。
(2)降低了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
(3)对科学探究、物理学的应用、兴趣培养的要求提高了,但对抽象思维、计算能力的要求降低了。
综上所述,新旧课程无论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初中新课程过来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思维的活跃都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这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计算能力较薄弱,掌握的知识欠扎实,在知识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尤其是电学部分,许多公式没学过。
高中相应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数字Ⅰ、Ⅱ标出。
其具体含义是: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知识内容
要求
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功和功率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Ⅰ
静电现象的解释
库仑定律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初中删去和降低的知识对应的高中知识点: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初中删去的很多内容到了高中成了知识点的最高要求即II级要求,有些成了一般要求,以电学中部分内容为例:
初中删去了电学中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
不要求计算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而高中考点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等都属于高考的最高要求II。
原来初中讲了串、并联电路及总电阻公式的计算方法,这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在初中要学习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了高中就可直接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只需六课时左右。
而现在高中则要先补初中删去的知识再讲高中知识,合起来要一个月左右。
若仍按原来的课时去讲将会使大多学生感到吃力,并逐渐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这部分知识不学好,会影响后面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运用,大多电学实验原理难于完全理解,相关电磁部分也会受到影响,造成初高中电学学习难于衔接。
三、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施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1.了解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物理教材之间的衔接,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高一物理教材的内容是力学部分,力学部分也是初中物理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涉及到的力学知识点有: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快慢(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长度、时间及测量(国际单位制、误差)、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重力、摩擦力、杠杆、压强、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的应用、功、机械效率、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在高一物理教学时教师在了解学生初中学习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相应知识的学习层次,在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