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153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笔者认为与综合试卷(文理综合、文综、理综)相比较,物理单科试卷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1.试题考核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的覆盖面较广

从试题考核的内容来看,考查了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各个方面。

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力学:

直线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波、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等知识点;

涉及热学:

热和功、理想气体的性质等知识点;

涉及电学:

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等知识点;

涉及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能量等知识点;

涉及原子物理: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跃迁与能级、核能的计算等知识点,包含了中学物理中的大部分知识内容.

2.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注重了对中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

试题中的选择题,大部分的考题是考试大纲中知识要求为Ⅰ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题,以及应用基本规律进行基本运算的考题。

试题中的实验题,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如:

实验仪器选择的考查,基本实验仪器读数的考查等,计算题的第一、二两题(试卷中第13、14题)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规律的掌握和基本的运算能力。

没有偏题、怪题,没有超纲题。

3.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加强了能力的考查

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考题比2003年高考物理试卷考题题量有所减少,单题的分值有所增加,试卷中把每题分成若干小题,层层递进,从而使本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减少了一些中等生的失分率。

选择题40分,区分度为0.4142。

非选择题110分,七大题区分度都在0.502以上,试卷有一定的难度,注重能力的考查,如试卷中第16小题:

这道试题是一道推理论证题,高中物理教材中对多普勒效应只作定性的说明,本题让考生用运动学的方法推导出多普勒频移方程:

,这道试题看起来象是考查多普勒效应,实际上与多普勒效应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是一道较好的试题,特别是对考生物理思维能力的考查是一道较好的试题。

4.试卷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2004年的物理试卷有对考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2题:

研究黑箱中一个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通过测量数据,描点作图,得出该元件具有的特性,再把该元件应用于实际电路,该题对考生实验能力是一个较好的考查。

今年的物理试卷的实验考题只考查了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处理,试题内容有些陈旧,特别是第11题,仪器的使用与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相比较有些滞后。

今年的物理试卷实验考题的占分比例较高,达13.33%,比考试大纲中13%稍高。

5.试卷值得商榷之处

1.试卷试题难易比例不够恰当

试卷基础试题与难题的题量偏多,中等难度试题的题量偏少。

从非选择题来看,较易的试题占43.64%,较难试题占28.20%,中等难度的试题占28.16%,与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试题易中难比例3∶5∶2相差较大。

2.试卷计算题对有效数值的位数没作要求

如第18题:

试题中给出的狗追赶和跳上雪橇速度v的大小为5m/s,狗从雪橇上跳下,狗相对于雪橇的速度u的大小为4m/s,这些数据只有一位有效数值,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中给出的:

雪橇最终的速度大小为m/s,这个数据却有四位有效数值,

3.个别试题的答案出现错误

第18题的答案,第

(2)问的解法

(二)中,第三次跳上雪橇的动量守恒表达式:

此表达式有错,应为:

        

二.考生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1.对基础知识、基本的物理规律掌握不扎实,对基本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楚。

高考物理学科提出了要考查考生五个方面的能力,同时指出,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理解能力才能提高。

从考生的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的物理规律掌握不扎实,对基本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楚而造成的。

例如:

第13题,如图所示,一个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在220V的市电上,向额定电压为1.80×

104V的霓虹灯供电,使它正常发光,为了安全,需在原线圈回路中接入熔断器,使副线圈电路中电流超过12mA时,熔丝就熔断。

(1)熔丝的熔断电流是多大?

(2)当副线圈电路中电流为10mA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多大?

一些考生把题中已知的电压220V,1.8×

104V错误地认为是最大值,而有效值认为是V,V。

还有一些考生求变压器的匝数之比是直接从图上数数,数出4∶7,从而导致解答错误。

(2)问中将霓虹灯看成定值电阻

由:

Ω

再由:

W

而实际上气体电光源并不能看成定值电阻。

第14题中,一些考生单位换算错误,认为1μF=10-9F或=10-12F,还有一些考生对基本的物理公式的应用还产生错误,如:

,等等。

第17题中,一些考生只知道死记公式,不知道公式的含义,把d换成b就不知道了,有些考生还把这个d与打在屏上的偏移d相约分,消去了d。

这些现象可看出,有些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的物理规律掌握不扎实。

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夯实基础,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深入。

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弄清其本质,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题海战术来代替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

2.对物理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高考物理试卷注意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即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运算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从考生答题的情况看,考生因对物理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从而产生的错误不少。

如:

第16题,如图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s和v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p。

设vs<vp,va<vp,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

(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t。

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

(2)请利用

(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

(1)问就是用数学方法推导出:

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与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的关系,较多的考生就未推导出,从而失分,也导致第

(2)问无法正确的解答。

其实这道试题只要能画出下面的运动示意图,就能正确的解答。

设声源S首发声信号时声源S和观察者A间的距离为L。

首发声信号经时间t0被观察者A接收到,画出它们的运动示意图如下:

由上运动示意图可列下面两个方程:

解上方程组可得:

  

第18题,大多数考生都知道用动量守恒定律去解题,但在进行代数运算时存在问题,特别是把矢量的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时存在问题更大,写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时,对相对速度u不知道使用正号还是负号,代入数据时对相对速度u更不知道代入正值还是负值,相对速度u的正、负问题使很多考生在此失分,其原由是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对物理数据的运算和处理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特别要加强矢量代数运算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对物理过程的图景分析不清

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分析很重要,如果对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分析不清,就不可能正确地解答物理问题。

考生因对物理过程的图景分析不清而失分很多。

前面所说的第16题,能画出物理问题过程图景的考生,在此题基本没有失分,而画不出物理问题过程图景的考生,错误是千姿百态,不是参考系选取有问题就是时间段分不清。

再如第15题,

如图所示,半径为R、圆心为O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个轻质小圆环套在大圆环上,一根轻质长绳穿过两个小圆环,它的两端都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忽略小圆环的大小。

(1)将两个小圆环固定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的两侧θ=30°

的位置上(如图)。

在两个小圆环间绳子的中点C处,挂上一个质量的重物,使两个小圆环间的绳子水平,然后无初速释放重物M。

设绳子与大、小圆环间的磨擦均可忽略,求重物M下降的最大距离。

(2)若不挂重物M,小圆环可以在大圆环上自由移动,且绳子与大、小圆环间及大、小圆环之间的磨擦均可以忽略,问两个小圆环分别在哪些位置时,系统可处于平衡状态?

解第

(1)问时,部分考生不分析该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用受力平衡的观点分析第一问(错误的认为速度为零=受力平衡),其实受力平衡时系统速度不为零,不但不为零而且速度最大。

解第

(1)问时,部分考生分析了该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但对过程图景分析不清,认为M物体作简谐运动,先求出平衡位置,再用简谐运动的对称性,求出最低点。

其实M物体作的运动不是简谐运动,最低点并不与C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

以上这些都是对物理过程的图景分析不清产生的错误。

中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问题的图景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问题的图景常有:

受力图景,运动图景,几何图景,能量图景等等,平常的教学中应养成分析问题图景的习惯。

4.对动手实验和实验的数据处理不够重视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的过程隐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既包括了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又包括思辩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

虽然高考试卷很难反映考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但是从考生的试卷中还是可反映一些学校对物理实验重视程度不够。

例如试卷中第12题第

(1)小题作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考生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的主要错误有下几种:

①不描点,少描点,描点不准确

②图线漏点(漏第1点、第4点、第7点)

③曲线画成直线,也有极少数画成多峰的曲线

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这些考生基本不做实验,或做实验是走过场。

中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实验能力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实验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益。

实验在高考中占分比例较大,投入实验的时间单位时间内收益是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