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699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

《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期反思总结 3600字.docx

小学期反思总结3600字

小学期反思总结3600字

小学期反思总结

首先,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学到了以下这些知识:

一、儿童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是指儿童少年心理发育偏离了该年龄阶段的正常心理发育特征,与正常儿童相比有一个或几个心理问题存在。

主要指行为偏异。

学业相关问题:

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

情绪问题:

过度兴奋、焦虑、紧张或抑郁、退缩

行为问题:

说谎、偷窃、玩火、逃学,易冲动攻击他人

不良习惯:

抽动、遗尿、强迫行为、咬指甲、摩擦癖

特殊发育障碍:

如书写障碍、阅读障碍。

二、判定原则

①偏离发展阶段

②区分暂时性问题(心理社会发展失调)

三、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染色体病——先天愚型等等。

(2)先天的非遗传因素

妊娠早期,受致畸因素的影响(病毒感染、放射线、不良药物、烟、酒、不良情绪等),胎儿可发生种种先天畸形。

胎儿期,孕妇营养不良,可对胎儿脑细胞的增生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

妊娠合并各种疾病,比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或围产期出现宫内窒息、产前出血、产伤等等,都可能对胎儿的脑造成损害,使儿童期出现种种行为问题。

(3)后天的脑损伤外伤引起的脑震荡;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脑膜炎:

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均可影响儿童的智力,诱发一系列行为问题。

2.心理因素

(1)动机家长往往只注意了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吃饱、喝足、穿暖等等),而忽略了儿童也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安全感、被爱、被尊重、被别人称赞等等。

儿童的某些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

(2)情绪

(3)自我意识

3.社会因素

(1)家庭

家庭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行为、人格特征、亲子关系、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良好家庭环境塑造良好个性。

(2)托幼机构

托儿所、幼儿园,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

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环境(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形成有深远的作用。

学前儿童对幼儿教师、保育员有着很大的依赖性。

儿教师、保育员是婴幼儿接触较多的“早期照管人”。

(幽闭综合征)

(3)社会

四、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1.夜惊

(1)表现:

夜惊是一种意识朦胧状态。

小儿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瞪目坐起,手脚乱动,惊恐哭喊,心跳气促,出汗。

一般经10余分钟又复入睡,醒后不知夜惊发生。

(2)诱因:

受惊和紧张不安是主要的精神因素。

鼻咽部疾病致睡眠时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病等也是常见的原因。

少数儿童夜惊不属于睡眠障碍,而是癫痫发作的一种形式(失神小发作);故经常发生夜惊的小儿,应去医院检查。

(3)矫治:

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精神因素和有关疾病因素,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多数儿童夜惊现象可自行消失。

2.梦游

(1)诱因:

常因白天过度紧张、兴奋所致,比如,幼儿在白天玩得过于兴奋,睡眠中可出现模拟白天游戏的动作。

在传染病后也容易发生梦游症。

(2)表现:

幼儿于睡眠中突然起床,意识朦胧,在周围走动或做些机械的动作,表情茫然,喃喃自语。

一般持续几分钟后又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

(3)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精神因素和有关疾病因素,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功能性遗尿症

正常儿童5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尿,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称为功能性遗尿症。

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为:

5-6岁每月至少尿床2次,6岁以上每月至少尿床1次者。

(1)诱因绝大部分小儿遗尿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失调所致。

①精神因素:

如突然受惊,骤然改换新环境,失去父母照顾等原因,致精神紧张不安。

或因偶尔遗尿,受到打骂,而产生对排尿的恐惧心理和害羞、自卑感,则形成恶性循环,经常遗尿。

②排尿习惯训练:

在小儿10—18个月时,就应开始训练自觉地控制排尿。

若用尿布时间过长,或长时间坐在便盆上,边玩边尿,对排尿毫无约束能力,日久易形成遗尿症。

③白天过度疲劳因白天过累,夜间睡眠过熟,不易唤醒;或醒后有较长一段时间意识朦胧而遗尿。

(2)矫治

①消除引起小儿精神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白天可安排1—2小时的睡眠,以免夜间不易觉醒。

②下午4—5点钟以后不用流质饮食,以减少尿量。

晚饭宜清淡。

③小儿夜间遗尿有较固定的时间,要提前唤醒排尿。

④使小儿有信心治愈遗尿症。

用劝慰使小儿不因遗尿有精神负

担。

当遗尿减少时给以鼓励。

⑤可配合药物或针灸治疗。

(3)“精神性尿频”不是“遗尿症”

某些新入幼儿园小朋友,出现遗尿,检查尿液未发现异常,幼儿在家里并不遗尿。

这种情况常与幼儿刚进入陌生环境,还不适应有关。

4.口吃

5、多动症

6、吮吸手指

7、咬指甲

8、习惯性阴部磨擦

9、攻击性行为

五、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1、学业相关问题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2)、学习障碍(LD)

(3)、拒绝上学

2、情绪问题

(1)焦虑

(2)强迫行为

(3)儿童癔症

3、品行问题

4、顽固性不良习惯

5、广泛性发育障碍

六、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1、学习问题

2、躯体健康问题

3、品行问题

4、焦虑与恐惧问题

5、抑郁与自杀问题

6、进食问题

7、成瘾问题

8、适应问题

9、性心理问题

其次,我还学会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且增加了许多实践经验。

最后,我还做了一个报告:

题目:

不良习癖的小东的情况介绍

一、观察记录(时间:

30分钟)

被观察者姓名(化名)小东

出生20xx年4月8日

年龄10岁

年级四年级

记录:

他有用牙齿咬去手指甲的行为。

次数为4。

分析:

咬指甲是指经常控制不住地表现出用牙齿咬去手指甲的行为。

儿童咬指甲这一行为多发生在3岁以上。

二、会谈记录(时间:

30分钟)

案主姓名(化名)大东

会谈对象小东和大东

记录:

我:

你好呀,小东。

今年多大了呀?

小东:

10岁了(有点紧张)

我:

10岁了呀,上5年级?

小东:

不是。

四年级。

我:

嗯。

你喜欢做什么呀?

小东:

玩游戏。

我:

玩什么游戏?

小东:

电脑游戏。

我:

嗯!

姐姐也很喜欢玩电脑游戏哦。

你喜欢和谁在一起呢?

小东:

我的朋友们。

我:

和他们在一起,你一定很开心。

小东:

嗯嗯!

(笑着点点头)

我:

如果你可以许三个愿望,你愿意许什么呀?

小东:

不上学…嗯…嗯…有好多好吃的…有张一刷就能出钱的卡我:

嗯,多么美好的愿望。

你觉得学校中最好的事是什么?

小东:

放假。

我:

嗯!

那学校里你不喜欢的事是什么呀?

小东:

老师留作业和上补习班。

我:

哦!

学校里有许多老师,你最喜欢哪位老师呀?

小东:

张老师

我:

为什么呢?

小东:

因为她不给我们留作业

我:

嗯嗯!

在学校里,你喜欢与谁在一起?

小东:

朋友

我:

嗯嗯!

……

分析与反思:

了解到了许多信息。

三、其它重要资料

我的故事

我的姓名是:

小东

我来自:

北京

我喜欢做的事:

玩电脑游戏

我喜欢与谁在一起:

朋友

如果我可以有三个愿望,那么我想:

1、不上学

2、有好多好吃的

3、有张一刷就能出钱的卡

我的家庭成员有:

爸爸、妈妈

我家人喜欢做的事:

爸爸喜欢打牌、妈妈喜欢逛街学校中最好的事是:

放假

学校中我不喜欢的事是:

老师留作业和上补习班学校中最好的老师是:

张老师

因为:

不给我们留作业

在学校里,我喜欢与谁在一起:

朋友

四、儿童行为评估报告

姓名(化名)小东

出生20xx年4月8日

年龄10岁

年级四年级

父亲年龄:

41职业:

个体文化程度:

中专母亲年龄:

40职业:

个体文化程度:

大本当前问题:

咬指甲

既往病史与治疗:

成长中的重要事件:

学习情况:

优好

学校中情况(是否当干部、纪律情况等):

班长纪律良好同伴关系与邻里关系:

良好

家庭关系(包括家人关系、与其他亲戚的关系):

良好

情绪特点:

紧张等。

特殊思虑与表现:

评估结果:

咬指甲、易紧张。

可能原因分析:

儿童咬指甲的行为,主要是与幼儿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关,因而,其行为多半发生在幼儿情绪紧张、焦虑不安的时候,如受到成人批评、训斥等,这是儿童内心处于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

干预设想:

消除引起儿童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帮助儿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成人通过多关心儿童,多引导儿童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使儿童能摆脱紧张情绪;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剪指甲等;对于咬指甲较严重的儿童,可以采取行为治疗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