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6880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3.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三、简答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994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①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

  ②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③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④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

这些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来源: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A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l.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6.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

  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8.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9.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

  11.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2.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心理发展。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方面。

  14.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台,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

  16.学习困难学生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1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8.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

  19.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

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2.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②性格的理智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

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

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

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和幼儿期(3~6岁);

学龄初期(7~11岁)又称童年期;

学龄中期(1l一15岁)又称少年期;

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为青年初期;

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

老年期(65岁到死亡)。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来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A.奥苏贝尔来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近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