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PPT资料.ppt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PPT资料.ppt(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肢体长度出现差异的情况减少等等。
1.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耐受力,高龄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增大成反比,尤其是伴有严重并存病的老人。
需要综合多科会诊意见,加强观察,正确估计手术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发作和及时发现加重并存病的因素。
术前准备,2.情志护理,针对高龄病人的种种心理,应与家属做好沟通,嘱其不可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焦虑情绪,与其交流主要以安抚与鼓励的形式,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原理及安全性,并介绍相关手术成功病例,最大限度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3.适应性锻炼,指导其正确在床上大小便,正确咳嗽咳痰,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除患髋外其他关节肌肉功能锻炼。
由于此类患者长期卧床,为预防并发症,指导其入院后即开始进行引体向上活动:
双手拉吊环,健肢屈曲蹬床,运用腰部力量抬起臀部,无力者可在护士及家属协助下进行。
4.皮肤准备,
(1)范围:
髋关节手术备皮范围应上至乳头线水平,下至踝部,并包括躯干部、会阴处皮肤。
(2)方法:
在术前1d洗澡换衣后,剪除指甲,将皮肤准备范围内的汗毛、毛发剃除,再清洗、拭干,用碘伏涂擦后无菌巾包扎。
5.加强营养支持,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
对胃纳差、进食少的病人,可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
对有电解质紊乱者,术前应给予纠正。
6.积极控制并存病,针对并存病做各种相应的特殊检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对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注意胰岛素的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
对于慢性肺部病变患者,要注意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低流量吸氧。
对有褥疮的患者,应用气垫床或气圈,坚持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褥疮部位可给与碘伏涂抹,烤灯照射,以促进褥疮的愈合。
7.术前预防性用药,针对各种并存病应做好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患者术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抗生素。
术后护理,1.基础护理,病人术后需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故应协助其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注意保护骨突部位。
同时鼓励病人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以预防便秘和泌尿系感染。
必要时可输血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中心静脉压等。
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为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术后每1530分钟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平稳后改为每4小时1次。
注意病人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3.引流管的护理,术后置引流管引流积血,以减少伤口内血肿的形成,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对增加术后关节活动有一定益处。
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h内引流量最大,如有血块堵塞应及时冲洗。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引流液倒流,密切观察引流量、引流液体的颜色和性质。
正常为50250ml/d,色淡红;
若引流量大于300ml/d,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术后引流量小于50ml/d,可拔出引流管。
4.疼痛的护理,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烦躁不安、忧郁,一般采用镇静、镇痛剂对症处理,特别是镇痛泵的应用,有效控制了疼痛。
可在手术切口处用冰囊冷敷,通过冷对细胞活动的抑制,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疼痛减轻。
同时冷敷也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而减少局部出血。
5.患肢的护理,术后应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正确变换体位可防止出现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位应做到“三防”:
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枕;
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做下肢牵引,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
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靠近患肢而过度内收,目的是预防人工假体脱位。
术后48h内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变化,如患肢皮肤青紫、皮温低、足背动脉消失或减弱,应及时处理。
6.三大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6.1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几率由早期的10%15%控制在目前的1%左右。
感染多发生在术后早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为血源性感染。
6.2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较常见,国外文献报道,髋关节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35%。
肺栓塞2%16%。
预防的原则:
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也可给予肢体按摩;
低分子肝素钠可起到较好的预防血栓的作用。
护理工作中应注意患肢的感觉、色泽、肢端动脉搏动情况,如出现下肢肿胀、肢端温度降低、皮肤发绀、疼痛加剧,应警惕栓塞的发生。
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6.3脱位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较易发生,发生率为0.6%7%,脱位原因与关节类型、手术人路途径、术后搬动不正确、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及病人自身条件有关。
护理工作中应注意保持患者正确的体位。
观察脱位的要点是:
患肢疼痛剧烈,双下肢长度不同(患肢缩短),成过度外旋位。
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使患肢制动,并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
术后早期康复程序,1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脱位。
2术后当天晚上,患肢下加垫,将患侧髋膝关节置于稍屈曲、外展位。
或者继续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
患肢也可穿矫形防外旋鞋,但要防止压伤。
3术后第一天,撤除下肢软垫,伸直患肢防止髋屈曲畸形。
4术后48小时拔引流管。
5防止深静脉血栓:
术后使用弹力绷带3天或足底静脉泵。
一般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
如果患者以往有深静脉血栓史,要适当延长应用时间。
注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6术后头三天的体疗方案:
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关节主动曲伸,促进血液回流;
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
深呼吸练习。
第47天治疗方案,1髋关节伸直练习,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或髋下垫枕,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
2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
3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注意点:
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内收外旋伸直位,床上练习,作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
术后天后,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病人翻身。
吊带辅助练习:
通过床架上的滑轮装置,依靠绳索和大腿吊带的向上牵引力量,同时作主动辅助屈髋练习、髋关节外展、内收练习。
四、术后一周开始的康复,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
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
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练习。
坐下之前做好准备,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缓缓坐下。
屈髋不能超过90度,要坐较高的椅子,如何下地,术后3天至一周,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第天即可以下地进行康复练习。
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则至少在术后周才能开始步行练习。
有大粗隆截骨、术中股骨骨折的病人,行走练习更应根据X线片情况,推迟到术后至少月。
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将手术腿移到床下,防止手术髋外旋健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步行器站立,4、如何站立练习,后伸术侧下肢,抬头挺胸,作拉伸髋关节囊和屈髋肌群外展术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内收外展肌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放在凳子上,上身用力前倾,5、如何用步行器迈步行走,先用习步架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改用双侧腋杖。
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先迈出手术的腿,再将未手术的腿跟上。
如此循环。
6、如何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上台阶,下楼梯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下台阶,最后将健肢迈下台阶,五勿,1、勿交叉双腿2、勿侧卧于患侧(如健侧应双膝放一软枕)3、勿坐低沙发和矮椅子4、勿弯腰拾物5、勿做盘腿动作,出院计划,对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要求出院时达到:
1、病人出院后有生活自理能力,扶拐能自己行走,无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坐起。
2、没有任何术后早期并发症迹象。
3、病人、家属已经掌握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并能较好地实行。
出院后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拐杖至无疼痛及跛行时,方可弃拐。
2、术后周内避免性生活。
3、避免重体力活动以及参加诸如跳迪斯科等需要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以减少发生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松动。
4、避免将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体位。
5、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
6、保持下肢经常中立位外展位,6-8周内屈髋不要超过90度。